第六单元激励理论的应用课件.ppt
《第六单元激励理论的应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激励理论的应用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激励理论的应用1第1页,此课件共55页哦本讲主要内容4综合激励模型4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4组织中的心理契约4员工组织归属感4目标设置4奖励制度4工作设计4组织行为矫正4员工参与方案2第2页,此课件共55页哦一、综合激励模型一、综合激励模型3第3页,此课件共55页哦 波特波特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1.对内内外在 奖酬价值的 认识4.能力与 素质2.对努力、绩效、奖 酬间关系的感知3.激励/努力5.工作 条件6.角色 感知7.工作 绩效8a.外在 奖酬8b.内在 奖酬9.对奖酬公平性的感知10.满 意感4第4页,此课件共55页哦 罗宾斯的综合激励模型罗宾斯的综合激励模型目
2、标引导行为个人努力个人绩效组织奖赏个人目标高成就需要客观的绩效评估系统强化主导需要能力奖励的标准公平性比较产出A 产出B 投入A 投入B机会机会5第5页,此课件共55页哦 迪尔综合激励模型迪尔综合激励模型4人的总激励水平(M总)应是内在性激励(M内)与外在性激励(M外)之和,即:M总=M内+M外。4内在性激励本身又可分为过程导向性、由任务本身所激发的激励(M活),与结果导向性的、由完成任务时的成就感所激发的激励(M成),即:M内=M活+M成4对外在性激励的分析 外在性激励中包含有一阶结果的期望(E)、二阶结果的期望(I)和奖酬效价(V)这三类变量,其表达式是:n M外=E IiVi i=1 6
3、第6页,此课件共55页哦4对内在性激励的分析对内在性激励的分析 内在性激励的数学表达式为:M内=M活+M成=V活+E V成4迪尔的综合激励模型表达式:迪尔的综合激励模型表达式:n M总=M内+M外=(V活+E V成)+E IiVi i=1 n =V活+E(V成+IiVi)i=1 迪尔综合激励模型迪尔综合激励模型7第7页,此课件共55页哦4V活活的提高,即增加活动本身的吸引力。的提高,即增加活动本身的吸引力。(1)避免工作的过分单调,使之有某些变化。(2)提高任务的挑战性,使之有一定的难度。(3)工作活动中安排适当的与别人交往的机会,满足 员工的社交需要。(4)把任务目标交待明确,减少不确定性。
4、4V成成的提高,增加活动结果的吸引力。的提高,增加活动结果的吸引力。(1)分配的任务应有一定的完整性,不要分割太细;(2)要交待清楚任务的意义。(3)及时提供活动结果的反馈。迪尔综合激励模型的应用迪尔综合激励模型的应用8第8页,此课件共55页哦4E的提高,增加员工对自己付出努力后能达到的绩效水准的把的提高,增加员工对自己付出努力后能达到的绩效水准的把握。握。(1)向员工讲清组织的要求、意图和期望。(2)给员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3)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其能力。(4)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4Ii 的提高,使员工完成任务后能确保拿到原来向他们许诺的各种奖的提高,使员工完成任务后
5、能确保拿到原来向他们许诺的各种奖酬酬。(1)首先建立公正的奖酬制度。(2)管理者要信守诺言。(3)对所有下属一视同仁。迪尔综合激励模型的应用迪尔综合激励模型的应用9第9页,此课件共55页哦 二、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二、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4次生强化效应次生强化效应4含义:含义:外激可诱发和增强内激,内激产生于初生的外激。4条件条件:当事者本人的经验、个性特点(个性、爱好、需要、价值观等);工作本身的性质(是否确实有趣、富有挑战性)。4自我感知效应自我感知效应4琼斯的人际感知论琼斯的人际感知论 人在推断他人的行为动机时,常按照当时情境中有无强大明确的外界诱激物而定,若有,则判断此人的行为
6、源于此诱激物引发的外激;若无,则为内激所致。10第10页,此课件共55页哦4自我感知论自我感知论本姆(D.J.Bem)和德西(E.L.Deci)把人际感知论移植到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归因上,提出“自我感知论”。感知的外酬强度弱强弱强感知的内酬强度理由不足(心态不稳)感受外激(心态稳定)感受内激(心态稳定)理由过分(心态不稳)图6-1 自我感知效应对内、外激关系的影响1234归因的转移11第11页,此课件共55页哦内激与外激关系图自我感知效应自我感知效应情境性规范外酬鲜明性对外酬的感知对内酬的感知对理由过足的感知对外激与(或)内激的感知对理由不足的感知能作自由选择的程度可能造成消极后果的程度工作绩效
7、工作满意感对工作的参与和坚持图6-2 内、外激关系示意图次 生 强化 效 应12第12页,此课件共55页哦4什么是心理契约?企业管理者与员工间的交换物质层面的交换精神层面的交换交换中的契约正式契约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指交往的双方彼此间对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的期望。13第13页,此课件共55页哦心理契约的应变性与动态性心理契约的应变性与动态性心理契约没有固定的模式与内容,一切取决于当时当地的具 体情况;此外,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不是固定的、僵化的,它的内容会随着时间和形式的变化而改变。14第14页,此课件共55页哦组织权力与成员心理参与间的关系组织权力与成员心理参与间的关系 组织学家艾齐奥尼
8、研究了组织中采用的权力类型与组织成员 心理参与类型间的匹配4组织所用的权力类型组织所用的权力类型 强制型强制型:采用暴力强迫成员们就范,或用严格的惩罚、纪律 和规章来约束成员。实用型实用型:用物质性奖酬换取成员的贡献,维持经济性的 交换关系。规范型规范型:以组织的目标、宗旨、价值观来吸引和说服成 员们自 愿参加和留在组织中,也包括靠领导 人的个人品质、才干、魅力、专长、威望等 来吸引成员。15第15页,此课件共55页哦组织成员的参与类型组织成员的参与类型4离心型离心型:与组织离心离德,稍松管束便 怠工、勉强应付。4计较型:计较型:与组织间纯属买卖关系,按酬 付劳。4道德型:道德型:与组织的目标
9、和宗旨高度认同,甘苦与共,不惜无偿奉献乃至 牺牲。16第16页,此课件共55页哦组织所用权力类型成员心理参与的类型强制型实用型规范型离心型计较型道德型17第17页,此课件共55页哦4组织组织归属感研究的背景 组织归属感或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是西方组织行为学特别是美国的组织行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从60年代到80年代,美国企业中大中学校毕业的年青职工的离职率达50%,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招聘、培训等人事管理成本,而且丧失了极可贵的人力资源。后来,学者们发现,员工组织归属感的研究有深远的意义,它不是一种头疼医头的治标措施,而是关系到员工总的、长期的积极性的问题
10、,是一种治本的措施。18第18页,此课件共55页哦员工组织归属感概述4组织归属感的概念 斯蒂尔斯(R.M.Steers)和波特(L.W.Porter)认为,组织归属感是员工所处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此人与某一特定组织的目标与价值观认同,有把实现和捍卫组织的利益与目标置于本人或所在小群体直接利益之上行事的意愿,并希望能维持其成员身份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4组织归属感的构成要素:(1)对组织目标与价值观的强烈信念与接受;(2)为组织利益而付出巨大努力的愿望;(3)渴望保持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身份。19第19页,此课件共55页哦组织归属感的形成组织归属感的形成(1)顺从或交换阶段。)顺从或交换阶段。
11、员工虽然顺从了组织要求的态度和行为,并以共同的信念为基础,但只不过是为了获得组织掌握的某种奖酬,因此公开表示的行为和内心的态度可能并不一致。(2)敬重性与仰慕性阶段)敬重性与仰慕性阶段 员工是为了建立或保持与企业的亲密的、使人满意的关系而参与并接受企业的影响;他可能对自己成为该企业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尊重它的价值观和成就,但却不把它视为自己的。(3)内在化或一致化阶段。)内在化或一致化阶段。员工已将组织的目标与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目标与价值观,个人与组织在心理上已融为一体,不分彼此。20第20页,此课件共55页哦 影响组织归属感的因素影响组织归属感的因素(1)管理性因素)管理性因素领导性因素。包括
12、领导者的权威、品德和才能,以及他们对员工权益的关注和保护。结构性因素。包括结构的一体化、决策分权、民主化和参与化、用工制度的长期化和稳定化、所有权的员工参与。职务性因素。包括工作内容的扩大与丰富、职务权责的明确、福利待遇的优厚、职工对工作的各种期望的满足以及对组织的依赖等。企业经济效益及财务状况的健康性。21第21页,此课件共55页哦 影响组织归属感的因素影响组织归属感的因素(2)文化价值观因素 包括社会及企业文化,如关心人和尊重人的价值观、Y理论导向人性观、群体导向价值观、重视绩效与效益的价值观以及报答与互惠的价值观。(3)心理性因素。员工的工作满意感以及感受到的组织和社会分配的公平性。(4
13、)个人性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与资历、组织层级地位。(5)环境性因素。指组织所处的宏观环境条件。22第22页,此课件共55页哦组织归属感的测量组织归属感的测量4组织归属感是抽象的,必须依靠一些具体可测的结果性行为变量来实现可操作化。这些变量应以必要的效度反映组织归属感,西方常用的指标有两个:员工缺勤率和离职率。4卢盛忠和余凯成教授提出了两大类指标:(1)主观性结果变量:对个人与组织关系的认识;无偿为组织做出额外奉献的愿望与行为;自觉的成本意识与节约精神;对组织声誉与财产的保护;对质量的责任心;创新与钻研;自觉遵守组织的政策、规章、纪律等。(2)客观性结果变量:生产率、成品率、原材料消耗率、出勤率
14、、革新建议及发明创造等硬指标。23第23页,此课件共55页哦4目标设置的理论背景 目标设置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洛克(E.Locke)于1968年首先提出的。洛克认为,目标设置是管理领域中最有效的激励方法之一,员工的工作目标是工作行为最直接的推动力。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模型价值与价值判断情绪和愿望意图或目标反应、行动结果、反馈或强化24第24页,此课件共55页哦目标设置的原则目标设置的原则(1)目标应当是具体的。(2)目标应当是难度适中的。(3)目标应当被个人所接受。影响个人接受目标的因素有:领导人的威信、同事的影响、奖励制度、竞争以及个人达到目标的信心。(4)必须有对达到目标的进程有及时客
15、观的反馈信息。反馈类型:内在反馈与外在反馈、直接反馈与间接反馈。影响反馈效果的因素:反馈次数和时间、反馈性质、反馈信息的具体性、反馈与目标联系程度、接受反馈者的个体差异。(5)个人参与设置的目标比别人为他设置的目标更有效。25第25页,此课件共55页哦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制定总体目标和行动计划为推行目标管理做准备制定个人目标和行动计划定期评估、取得进程的反馈和做出调整对结果作最后评估(1)(2)(3)(4)(5)目标管理的过程:26第26页,此课件共55页哦目标管理的过程(1)制定总体目标。总体目标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由组织上层领导者集体制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单元 激励 理论 应用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