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2课《论语八则》教案(鄂教版七年级下).doc





《语文:第22课《论语八则》教案(鄂教版七年级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22课《论语八则》教案(鄂教版七年级下).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2八则一、三维目标: 1. 了解孔子及论语等有关的语文知识。 2. 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并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实践,获得独到的感受。 3. 掌握“说”“知”“诲”“女”“为”“罔”“殆”“敏”等实词的意义。 4. 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5. 背诵课文。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二、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三、课前准备: 1.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四、 教学过程: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
2、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八则。(一)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3、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的规定。还特别强调“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并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他还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要有个限度。他的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但客观上还是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开创的私人学堂,弟子达三千人。各阶层的人都可以到他那里学习。改变了过去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可以受教育的情况。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教学方面也有很多
4、重要的经验。注意“因材施教”,主张学习知识要“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孔子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整理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其中除乐经失传外,其他“五经”一直流传到现在。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孔子的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这部书是他的弟子和孔门后学辑录的,是我国古代一部有名的儒家经典。孔子的思想,从汉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二)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
5、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一种是对话体,一种是叙事体,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语中。(三)字词讲解: 1. 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2. 文言虚词而:顺接连词 a. 温故而知新b. 敏而好学c. 学而时习之d. 择其善者而从之转折连词 a. 人不知而不愠b. 学而不厌c. 思而不学则殆 3. 实词(1)古代的单音节词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只要加一个字就行,如:(学、复、实)习朋(友)(喜)悦(快)乐思(考)学(习)(聪)敏敏(捷)(教)诲厌(倦)(疲)倦(
6、选)择知(道)(爱)好(2)同一个意思而古今所用的字不相同。如:人不知(了解)愠(怨恨)君子(正直的人,有修养的人)故(旧的,从前的)善(好)何(什么)(3)通假字“说”通“悦”(愉快)“女”通“汝”(你)“识”通“志”(记住)“知”通“智”(智慧)(4)名言警句:a. 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b.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用于学习方法)c. 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修养) (四)内容讲解课文选自论语。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
7、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课文所选8则,是孔子及弟子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一些看法。在一、三、五、六、七、八则中还讲到思想品德修养的问题。下面具体分析八则语录的意思。第一则主要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还讲到个人修养的问题,表现了孔子对于学习实践、学习需结友、学习与自我修养密不可分的深刻见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释为“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八则 语文 22 论语 教案 鄂教版七 年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