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八首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_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格律诗八首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律诗八首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_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格律诗八首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 一格律诗八首 (一)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5.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1.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
2、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唐诗的世界,领略唐诗的风采。 二、学习次北固山下。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自由发言:读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 3.作者与写作背景介绍。 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公元712年中进士,次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洲,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此诗应当于此时写就。 4.名句研读。 (1)你能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吗?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
3、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2)你能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句中用“生”和“入”有什么妙处吗? “生”和“入”二字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得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 “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处,又在于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 “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每逢佳节
4、倍思亲”,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的。 “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 5.主题研读。 这首诗中哪几句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6.小结。 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思乡愁绪。全诗对仗工整,跳跃洒脱,叙事明确,
5、写景逼真,和谐优美。 三、学习春望钱塘湖春行。 1.导入新课。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两首写春的律诗春望和钱塘湖春行。 2.朗读两首诗。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 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3.学生交流。 (1)对杜甫和白居易这两位唐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
6、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相酬咏,号为“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称为“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等。 (2)同学们认为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说一说理由。(开放式,不求统一或标准。) 4.合作探究。 (1)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组讨论)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都城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逃
7、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2)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交流。(教师可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多说,不要急于下结论。) 5.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比较赏析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1)两首都是写春的古诗。(2)诗人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景物,情景交融。(3)都用字传神。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
8、,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钱塘湖春行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不同点:(1)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的景色,通过“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乱花”“浅草”一联,写的也是春景,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望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2)春望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意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忧国思家的感情,除了国破家亡、离
9、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一层悲哀。钱塘湖春行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机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3)钱塘湖春行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凉,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 6.展示自我。 背诵歌咏春天的诗文,小组竞赛。 7.小结。 世间有一种再美妙不过的事情,那就是天才诗人与奇妙山水的遇合。碧水青山本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它就像在深闺的处子,有待天才诗人去发现。天才诗人才高八斗,锦心绣肠,但他们涌泉般的才思必须找到一个最
10、佳喷发口。于是,作为他们美满结合的结晶,璀璨夺目的诗章诞生了。因此,天才诗人与奇妙山水的遇合,实在是山水的幸事,诗人的幸事,也是诗坛及后世读者的幸事。山水成就了诗人,历史也成就了诗人。 8.布置作业。 背诵这几首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诗以言志”,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诗人的情志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诗人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或者洋溢一种壮志豪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长海”;或者抒发一种壮志未酬的情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或者蕴涵哲理给我们人生启示希望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人生感悟。 二、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
11、读。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再让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教师要求学生从文字到内容基本理解和把握诗歌,可设置思考题启发和帮助学生理解,小到一个词的词义,大到这首诗的整体内容。就这些问题,小组展开讨论,学生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交流,有助于充分地理解诗意。 3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体会诗的诗情画意。让学生说一说心中想象的画面。 4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
12、,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5感悟欣赏。 (1)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心情,感慨世事沧桑,但表现出了不甘沉沦、奋发昂扬的乐观精神,对未来充满信心,勇于重新投入新生活的志向和热情。 (2)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阐述理由。或者“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原因”。 (3)这首诗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
13、人们传诵? 在沉没的船的旁边有很多船竞相驶过,在枯萎有病的树的前头是万木生机盎然的春天。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遭到贬谪,虽怅惘但不悲观,看到“千帆过”“万木春”,从自然现象中,感悟到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对未来充满信心,表现不计个人得失、开阔豪迈的胸怀。感情基调由沉郁陡转为激昂,蕴含了乐观向上豁达坦然的生活态度,富于哲理。 (4)诗人在诗歌中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诗人从回顾写起,首联以凄凉的心情回顾被贬的悲苦生活,写往昔之苦,沉郁愤慨。颔联由昔而今,诗人以伤感的情绪写二十三年后的悲痛。颈联一改前面伤感消沉的情调,直接抒发自己遭遇坎坷后不甘沉沦、旷朗达观的心情,变为昂扬奋发的气概。尾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格律诗八首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 _1 格律 诗八首 优质 公开 获奖 教学 设计 长春 年级 上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