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理解诗歌意。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方法手段】1.诵读法2.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一新课导入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
2、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二讲解观沧海 【知识链接】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他在北方
3、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求贤若渴之心,或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苍劲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后人对其评价,尤其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乱世奸雄形象,与历史颇有出入。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第一章观沧海。乐府,是原来是汉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
4、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课文。 (一)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 临;到,登上,登临;何;多么;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二)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三)研读与赏析 4,研读与赏析“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学生想像画面
5、。展现一幅怎样的图景?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讲解次北固山下 作者介绍: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 (一)疏通文意,作朗读指导并齐读。划出节奏。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自主学习,感悟抒情 1,古时交通不
6、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3.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5.“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6.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7.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的诗句?
7、(三)研读与赏析 8.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四新课总结 1.观沧海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我们读古诗,既要认真领会诗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某些新的东西。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才能把古诗读“活”。 五达标检测 1填空: 观沧海一诗中的想象之句是: 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是: 2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
8、雨山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客路青山外
9、(客路:) 乡书何处达(乡书:)海日生残夜(残夜:) 5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6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检查课文背诵 二讲解钱塘湖春行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今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
10、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一)自主学习, 1.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2b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二)研读与赏析 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 3.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
11、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4b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三讲解天净沙.秋思 【知识链接】作者和元曲介绍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末明初的贾仲更称他是“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凌波仙.吊词)。所作杂剧现知有十五种,存世的仅六种。他的散曲意境优美,语言清峻流畅,近人辑为东篱乐府一卷。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
12、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散曲,是金元时期产生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是元代韵文的主体,它主要形式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小令,又叫叶儿,是独立的一支小曲。每首曲都有一个曲牌名,根据曲牌的不同,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也不一样。马致远的秋思就是小令。 套数,又叫套曲、散套,其体制特点有:一是由两首以上同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每篇套数的曲子,可多可少。二是同一篇套数的各支曲子押韵必须相同,即要一韵到底。三是每篇套数一般都有“尾声”,表示内容和乐曲的终结。散曲的兴起,促进了古典诗歌形式的解放和发展。 曲和词体
13、式相近,完整的标题由曲牌名和题目组成。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又叫散套、套曲)和小令(又叫叶儿)两种。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一)初读古诗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体会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结: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最
14、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 (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5.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6.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请赏析。 7.你能为这三句诗拟一个小标题吗? 8.“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9.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四新课总结 1.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
15、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2.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小令,将文字转化为画面,体会它的意象,从总体感受了小令的意境;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了作者绘秋的思乡之情,进入它的艺术境界,提升了我们的文学素养。 五【反馈练习】 你还可以联想出一两句关于思乡主题(或者与原作的意境相同,或者表达的情感相同)的诗句吗?你还知道哪些新诗? 六、达标检测读 (一)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
16、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该诗押的韵是,韵脚是。 2解释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行不足:阴: 3这首诗写了钱塘湖的哪些景色? 4将“几处早莺”改为“处处早莺”,“谁家新燕”改为“家家新燕”有什么不好? (二) 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这首曲的曲牌名是,曲名是。 6曲的第一句用了三个词,写了三种景物,即。 7前三句用了个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 8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 (三)读下面诗歌,完成8
17、-9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9对这首诗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题李凝幽居”中的“题”是“写”的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意思。 “闲居”一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僧敲”一句中的“敲”,传说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僧敲月下门”一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
18、曲同工之妙。 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便由于注重炼籽,故读来回味无穷。 古代诗歌四首答案 第一课时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二)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1,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最后两句是附文,
19、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三)研读与赏析 4,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抚今追昔,他的心情和沧海的浪涛一样汹涌澎湃。所以才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想像,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在这里,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20、三讲解次北固山下 (二)自主学习,感悟抒情 1,(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2,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3.(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4.(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 5.(残冬腊月)(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6.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
21、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7.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三)研读与赏析 8.“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
22、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五、达标检测 1略234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6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2b(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二)研读与赏析 3.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23、”4b“最爱” 三讲解天净沙.秋思(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5.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6.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入,但已不难想见马背上的游子疲惫、憔悴的神情。三句十八个字,不用任何动词和关联语作联缀,只是分别并列三个名词性词组就和谐地构成一幅以“昏鸦”“人家”“瘦马”为重点的意境深远的画图,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现,使人联想无穷。 7.明确:深秋郊野晚景图、古
24、道.秋风.独行客、凄苦羁旅图 8.明确: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9.明确: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 10.明确: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
25、,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 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 11.明确: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 五【反馈练习】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六1i;低、泥、蹄、堤2玩不够;同“荫”3春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4“几处”“谁家”极言初春,莺、燕还不多,与“早”“新”照应。5天净沙;秋思6名;老树、老树上的枯藤、老树上的昏鸦7三;名词;苍凉、幽静8断肠人在天涯;古道西风瘦马。9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