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二选修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
《《屈原列传》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二选修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列传》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二选修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屈原列传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二选修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 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1、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又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2、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教学设想: 1.利用预习提示,引导学生整理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
2、力; 2.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关于屈原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今天,让我们走进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屈原,学习屈原列传,用历史的眼光去品评屈原。 1、简介屈原的生平: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仅见的长篇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通篇洋溢着爱国热情和为坚持真理、理想而斗争的精神。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汉代把它们合编为楚辞。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
3、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 各地划龙舟,吃粽子就是来纪念屈原的 2、屈原的影响: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
4、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3、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它以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记载屈原的事迹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具体而深刻地表现了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品格,集中表现了屈原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流露了作者的郁郁不平之气和“悲其志”的叹惋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
5、课下注解和工具书,圈点勾划,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勾画圈点出文章中的抒情议论的语段,给课文分段 属(zh)草稿惨怛(d)帝喾(k)靡不毕见(xin)举类迩(r)濯(zhu)淖(no)蝉蜕(tu)滋垢(gu)浊秽(hu)皦(jio)然泥(ni)而不滓(z)者也既绌(ch)商於(w)屈匄(gi)既咎(ji)眷(jun)顾相随属(zh)唐昧(m)憔(qio)悴(cu)啜(chu)其醴(l)物之汶汶(mn)者乎罹(l)难枯槁(go)温蠖(hu)汨(m)罗被(p)发渔父(f) 本文题为“列传”,请找出记叙性质的段落,速读这些段落,用5个字概括屈原生平。 提示:除3、9、11,13四个小节外,其他均为记叙性
6、段落。屈原一生遭际可用“任、疏、黜、迁、死”5个字来概括。(板书) (1)由“任”而“疏”(13自然段) (2)见“黜”见“迁”(410自然段) (3)吟答渔父,自沉汨罗(11自然段) (4)屈原既死,赋存国亡(12自然段) (5)太史公赞(13段) 明线:屈原的命运(任疏绌迁沉)。 暗线:楚国的命运(受骗被袭客死灭亡) 三、研读部分(13) A.重点字词与句式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 (2)、人穷则反本(“反”通“返”) (3)、糜不毕见(“见”通“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二)重点
7、文言词语释义: (1)、娴于辞令(熟练、熟悉)(2)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 (3)、屈平属草稿(写作)(4)、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法令,两词都是同义复用) (5)、平伐其功(自夸、炫耀)(6)、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8)、可谓穷矣(处境困难) (9)、其文约(简约)(10其词微(含蓄精深) (11)、明道德之广崇(阐明)(12)、治乱之条贯(条理,规律) (三)、词类活用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做名词,识别力) (2)、谗谄之蔽明也(动词活用为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3)、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做名词,邪恶、不正的小人) (4)、蝉蜕于污秽(名词
8、做状语,像蝉那样;形容词做名词,污浊的环境) (5)、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做名词,端方正直的人) (6)、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做动词,阐明) (四)、文言句式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断句) (2)、方正之不容也(被动句) (3)、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 (4)、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6)、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被动句) B.内容分析 1.这一部分写了哪几件事?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三件事:屈原见任屈原被疏屈原为文 揭示屈原的政治才能,端方正直的品格,和因谗见疏的缘由,预示楚国 的国事将不可为 2.第1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
9、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的原因: 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 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答: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屈原的功高震主,怀王的嫉妒和昏聩 4.重点阅读第三段,思考 (1)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 容也
10、”? (2)第三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分两层 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忧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 深切同情 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价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 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品质 (3)难句释义: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通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让学生明确:这句提出屈原作离骚的缘由之一:“穷”,处境困窘,走投无路。由“穷”必然生“怨”,所以下句写“怨”。 “明道德之广崇,
11、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让学生明确:这句承“上称(称道)帝喾”等句,进一步说明离骚的内容。“明”是“阐明”。“道德”,在这里不但指个人品格,还指政治上举贤授能”的善政。整个这句可以译为:“(作者)阐明了举贤授能的道德的崇高伟大,国家治乱的因果关系,(所要说明的道理)无不完全揭示了出来。”“见”,通“现”,表现,表达。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让学生明确:这句是总说离骚写作特征,下面“其称文”数句是这句的具体解说。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让学生明确:这两句互文见义,承上“文约辞微”加以申说。课本已有注释,要补充说一说的是,这两句是说明离骚的“引类譬喻”这一表现
12、手法,如用“善鸟香草,以譬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去霓,以为小人”(王逸语),等等。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让学生明确:这两句承上“志洁行廉”进一步申说,并用它来转入下一层的评论屈原的伟大人格。“称物芳”,具体指屈原修养品格,坚持节操,多用兰蕙茝桂等芳香草木来说明自己的爱好。这两句可译为:“由于他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引用芳香之物;由于他行为端正不苟,所以作品中表达他即使至死也不为谗谄小人所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至“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让学生明确:“自疏”以下五句,表达的意思重复,而且句式、节秦不很协调。所前人考证,可能有“异文窜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二选修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屈原 列传 优质 公开 获奖 教学 设计 选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