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人教版高二必修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长亭送别》(人教版高二必修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人教版高二必修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亭送别(人教版高二必修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 执教人:宜城市实验中学鲁发福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实甫与西厢记,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特点; 2、了解情节结构,理解矛盾冲突; 3、艺术借鉴: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4、人文素养: 1、鉴赏崔莺莺形象之美,如珍重爱情、鄙视功名利禄等; 2、理解形象的意义,如反封建的精神等。 5、熟读并背诵重点曲词:如开头三曲、结尾两曲等。 教学重点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3、形象的意义。 教学难点 元代口语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
2、王实甫与西厢记,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特点; 2、了解情节结构,理解矛盾冲突。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播放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配以歌曲送别(幻灯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二、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王实甫与西厢记,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特点; 2、了解情节结构,理解矛盾冲突; 3、艺术借鉴: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4、人文素养: 1、鉴赏崔莺莺形象之美,如珍重爱情、鄙视功名利禄等; 2、理解形象的意义,如反封建的精神等。 4、熟读并背诵重点曲词:如开头三曲、结尾两曲等。 这节课
3、,我们要完成的目标是1、2。 三、王实甫与西厢记 (一)、王实甫 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 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西厢记 1、梗概 唐代诗人元稹写了传奇小说莺莺传,说的便是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这是西厢记情节的源始。传中有莺莺的诗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
4、是玉人来。”这也就是西厢记命名的由来。 唐贞元中,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适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救寺,也借宿于此。一日,张生游佛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时蒲州有孙飞虎起兵作乱,乱军包围了普救寺,欲夺莺莺为押寨夫人。老夫人在危急之中许下诺言,谁能破贼解围,就将莺莺嫁给他为妻。张生自愿为之,请镇守潼关的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相救。杜确率兵至,平定了乱兵,解了普救寺之围。不料老夫人嫌张生是一白衣秀士,门不当户不对,便出尔反尔,只许张生与莺莺两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不能与莺莺成亲,害了相思,经莺莺侍女红娘从中帮助传递书简,两人背着老夫人私下幽会。后两人来往之事被老
5、夫人发现了,便把红娘叫来拷问。红娘反责老夫人出尔反尔,忘恩负义,并称此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若答应两人的婚事。老夫人无奈,只得答应了张生与莺莺婚事。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 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长亭送别是第四本第三折,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莺莺在长亭为他送别。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
6、融、富于文采的特点,歌颂了张珙和崔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追求纯洁爱情而向封建礼教展开的斗争,表现了作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2、评价(见幻灯片) 3、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双玉读曲”的片断。(幻灯片) 四、检查预习 1、字词检查(文注中的重点字词,略。) 2、诵读检查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了解情节结构,理解矛盾冲突。 1、识情节情节结构是怎样的? 部分起止段意线索 四幅画详说 一开头“索与 我惶惶的寄”送别前: 送别途中写赴长亭路上的场面,表现莺莺 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以 愁 别 为 线 索 二“做到见夫人科” 至“专听春雷第 一声”送别中
7、: 长亭饯别 写长亭饯别的场面,刻画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三【四边静】至 “小生又生此念”临别时: 临别叮嘱写临别叮嘱的场面,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四【二煞】至结尾别离后: 惜别目送写分手后的场面,表现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2、析情节矛盾冲突有何特点? 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老夫人执意在“拷红”后第二日即打发张生上京赴考,“驳落呵休来见我”,表现出一种毫无回旋余地的顽固立场。张生原来就是一个打算上朝取应的举子,由于邂逅莺莺才滞留蒲东,现在爱情已获得,上京应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8、因此,可以说,在求取功名这一点上,他和老夫人是一致的。只有莺莺是反对张生上京赴考的,但她无力留住张生,内心十分痛苦。这一场三个主人公对科举功名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礼教和爱情的对立以及礼教对妇女的压迫。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艺术借鉴: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教学程序 一、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一)、【端正好】 1、你能在表情诵读后诠释词意吗? 2、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艺术效果如何? 3、联系化用诗词意境加深对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的理解。 明确: 1、她仰视“碧云天”,寥廓苍茫,顿生孤独;俯看“黄花地”,满地菊堆,凭添惆怅;“西风紧”,木叶纷飞,倍感凄凉
9、;“北雁南飞”,声声催回。可张生就要北上,此刻长亭,明日天涯,叫人情何以堪!怀着对爱人深情的眷恋和对婚姻未来不可把握的恐惧,在昨天那个不眠之夜,她泪水不断模糊了眼睛,流了又拭,拭了又流。此时此刻,眼前的满川“红于二月花”的枫叶,不正是自己悲痛的血泪所染? 2、 意象: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雁南飞、霜林醉。 艺术效果: 1、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2、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前四句,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
10、泪的莺莺心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3、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化,而且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 3、化用诗句: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课文化用诗句,情同景生,景同情显,恰切地在“长亭”这个令人伤感的地方演绎了一曲“秋”的悲歌。 (二)、【一煞】 1、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2、怎样理解“夕阳
11、古道无人语”一句? 3、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阳”、“烟霭”四种意象。试回忆唐诗宋词中 用这些意象写“愁”的名句。 4、与开头的【端正好】相比,写景有什么不同? 明确: 1、意象: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 效果:“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是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是写耳闻,进一层表现她的惆怅和眷恋。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2、“无人语”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
12、,而且是写莺莺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夕阳古道,原来还有窃窃私语,现在却归于一片寂静。这情景本来就够冷清凄凉了,偏偏这时候传来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莺莺本来就破碎的心。马鸣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听到马的叫声而见不到骑马远去的亲人,莺莺的心情可想而知。“无声”和“有声”两相映衬,更加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 3、古诗名句: 青山: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吴山青) 古道: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夕阳: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劝君更尽一
13、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暮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4、早晨来时,虽惆怅泪眼,难舍难分,但还有短暂的相聚。而此时,人已远去,时已黄昏,氛围更加萧瑟凄冷,更加愁肠百结。 (三)、课文中还有许多情景交融的句子,找出一二例来,作简单的评析。 1、【滚绣球】中“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希望时间停止甚至时光倒流,变“合欢未已,离愁相继”为鸳鸯相偕,百年好合。 2、【脱布衫】中“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3、【收尾】中“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以“残照”表现内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人教版高二必修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 长亭 送别 人教版高二 必修 优质 公开 获奖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