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3课《我的老师》教案2(鄂教版七年级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3课《我的老师》教案2(鄂教版七年级下).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的老师【教学构想】这是一篇回忆自己老师的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从内容上看,文章主要从刘老师教学和放风筝两个方面来进行叙述和描写,既体现了刘老师的基本特点,义展示了刘老师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尊敬的充满人格魅力的刘老师。义中,作者还不时穿插一些表达自己情感的语句,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最真实的内心体验,感情饱满,从另一个侧面烘托了刘老师的形象。本文在选材与材料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作者与刘老师交往的时间不短,能让作者汜住的关于刘老师的事肯定很多,但作者只选取了三个内容:刘老师的外貌、刘老师的教学、刘老师放风筝。这三个内容从外到内
2、,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刘老师的特点。在人物的刻画与结构的安排上,本文也很有特点。刻画人物,作者直接描写了刘老师外貌、语言、动作,而且都抓住了人物独特的地方。作者还描写了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感情,问接地烘托了刘老师的形象。在结构的安排上,作者先描写景物,引起回忆,然后是回忆的具体内容,最后是结束回忆,抒发感情,各部分内容之间,非常注重过渡与衔接,这些也是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借鉴的。教学时,一方面要抓住文章对刘老师的刻画这一主要内容,把握人物的特点和情感世界,感受刘老师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要抓住表现作者感受和情感的内容,体会刘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再一方面,了解本文在材料的选择与安排、人物的刻画等方面的特
3、点,学习并掌握写人类文章的一些基本写法。整篇课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能从刘老师身上获得启发,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从文章内容的感悟分析中,了解刘老师的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学会与文本对话。2感受作者的感受,了解作者心目中的刘老师,学会与作者对话。3了解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掌握一些写作知识与方法。4结合文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刘老师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重点作者的情感体验。难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从上学到现在,大家接触过的老师一定不少,其中肯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让你尊敬爱戴的老师,你能说说他们是谁,
4、为什么让你尊敬爱戴吗?(目的是让学生在回忆中引起自己对老师的情感体验,既为进入课文的研读作情感铺垫,又体现“语文是生活中的语文”的语文教学观。)二、学生回答学情预测:(1)学生能说出自己尊敬的老师;(2)学生不能说出老师的特点和自己尊敬老师的原因;(3)学生在表述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4)学生说出的老师是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对策:(1)要求学生用具体的材料来说明;(2)指导学生在叙述时表达自己的感受;(3)要求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即时给予点拨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说话。) 一三、教师讲述一个自己爱戴的老师的事(这一环节既是为了唤起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形成师生情感互动,也是为了
5、给学生作出一个口头表达的示范。)四、朗读课文(1)教师先用一句话导人课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印象深刻,永远敬重的老师,本文也是讲述这样一位老师的,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个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2)学生自由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研读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运用工具书给生字正音。)五、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文章主要内容提问:读完文章后,你能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吗?学情预测:(1)学生能说出刘老师上课的动作、语言和放风筝等内容,但不能较准确的概括;(2)学生会漏掉一些重要内容,如刘老师的外貌、作者的感受等。教师对策:(1)多找几名学生回
6、答,并将他们的回答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学会概括。(2)老师在学生回答时即时给予指点。(3)老师提示学生不要漏掉一些重要内容。六、把握文章脉络,划分义章层次(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七、再次读课文,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默读文章,要求有一定的速度。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文章的重点。)明确:(1)文章主要从刘老师的外貌、刘老师的教学和刘老师放风筝三个方面描写刘老师。(2)文章还写了作者的感受,表现了刘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第二课时一、分析刘老师的形象(1)学生在义中画出描写或叙述刘老师外貌、语言、动作、行为的句子,并进行交流。(目的是让学生深入文本,学会运用圈、点、勾、
7、画等阅读方法,找准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来理解人物,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条途径。)(2)学生6人一组讨论:这些内容表现了刘老师什么样的特点?(要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结果要有记录。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老师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讨论,体现师生合作这一理念。)(3)学生发言,每组派代表1人。(要求:与其他组观点相同的就不说,不同的就说。)明确:外貌:慈祥、忠厚;上课时跳跃旋转的动作:强健有力;讲话:感情充沛;课堂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时他的动作、语言、表情:关心学生,鼓励学生;放风筝:充满童心、充满生命的力量。二、分析“我”的感受(1)仍然由学生在文中画出写我的感受的句
8、子。(提示:要找准关键的句子,如议论抒情的句子。)(2)学生自己体会这些句的含义和作用。(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3)学生自主发言。(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老师适时作指点,培养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4)学生进行概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明确:刘老师充满活力的生命以及对生命深沉强烈的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和其他同学,对我们的健康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表现了“我”对刘老师的无比尊敬和深深思念之情。三、把握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i)提问:本文是怎样表现刘老师的?本义在材料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2)学生自由讨论,也可独立思考。(3)学生回答问题明确:通过对刘老师的外貌、动作、语言、行为等的描写直接
9、表现;通过写“我”和其他同学的感受间接表现;通过景物描写侧面烘托;通过与另一位老人的对比表现。先写刘老师的外貌,再写刘老师的教学,最后写刘老师放风筝,由外到内逐步深人。四、作业:文章第13自然段提出了“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这样一个问题,请围绕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短文。(设计这样一项作业是为了让学生能从刘老师身上受到启发,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教学后记】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有几点把握得较好:1把握了文章的特点,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由浅人深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深。2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作用。3知识教学基本落实,学生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有两点是我未能做好的:第一,主观上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想面向全体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是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个别基础不好的学生,未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二,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获得了一些情感体验,但刘老师的精神并未真正进入学生的灵魂,成为他们思想的一部分。我想,第一个问题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多关注基础不好的学生,第二个问题,如何真正发挥语义的育人功能,还需要更多的探索。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