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教师资格高分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南省教师资格高分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选择正确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能够与所用试剂对应的是()。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0.5g/m1的蔗糖溶液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TB(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C.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苏丹染液【答案】 B2. 【问题】 洋葱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剪取洋葱根尖23 cm制作装片B.观察质壁分离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做材料C.观察叶绿体实验.不能选洋葱鳞片叶内外表皮细胞做材料D.观察D
2、NA.RNA的分布实验.可选洋葱内表皮细胞做材料【答案】 A3. 【问题】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关于这种改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答案】 C4. 【问题】 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界定,下列属于情感目标水平要求的是()。A.了解B.应用C.模仿D.反应【答案】 D5. 【问题】 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
3、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答案】 D6. 【问题】 普通教育学是()的教育学代表作。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答案】 B7. 【问题】 “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节的教学目标之一。关于该目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了解水平B.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理解水平C.该目标是能力目标,属于独立操作水平D.该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属于反应水平【答案】 B8. 【问题】 C4途径中,CO2的受体是()。A.草酰乙酸B.
4、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天冬氨酸D.二磷酸核酮糖【答案】 B9. 【问题】 在“生态系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播放一段池塘生态系统的视频,为了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进入教学状态,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电视录像作为直观教具,电视录像这类直观教具的不足是()。A.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便于形象地创设教学情境C.不可做快、慢速播放的技术处理D.使用过程中难以及时反馈【答案】 D10. 【问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的制订体现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B.教师在理解宏观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订具体教学目标C.教师在制订具体内容标准时,要使用行为动
5、词D.知识性目标各水平要求包括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和领悟(内化)水平【答案】 D11. 【问题】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反复的尝试错误中,最终形成了稳定的()。A.认知B.兴趣C.态度D.刺激一反应联结【答案】 D12. 【问题】 下列关于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双受精是指两个极核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B.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顶细胞在上,基细胞在下C.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组成D.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答案】 D13. 【问题】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是Nt=NotB.器械捕杀和药物捕杀是
6、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根本措施C.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和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可改变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使种群密度下降【答案】 B14. 【问题】 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综合入学测验属于()。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配置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 C15. 【问题】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理论是()。A.外铄论B.内发论C.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交互作用论【答案】 B16. 【问题】 成年人身体不再长高的原因是()。A.年龄大.骨的成分发生变化B.红骨髓变成黄骨髓C.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不再分裂D.骺端的软骨层骨化成骨【答案】
7、D17. 【问题】 听觉形成的过程中,能感受声波信息的是()。A.听小骨B.半规管C.耳蜗D.听觉中枢【答案】 C18. 【问题】 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是以()的发表为标志的。A.大教学论B.民本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D.教育漫话【答案】 C19. 【问题】 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或结构的叙述正确是()。A.RNA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能携带、储存遗传信息,因而成为少数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B.磷脂、胆固醇都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脂质成分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都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都有膜结构D.叶绿体和线粒体是不运动的,所需或产生的物质均通过细胞质基质运输【答案】 B20.
8、【问题】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 D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关予稳性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隐形课程具有潜在性、内隐性和持久性B.隐世课程往往是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反应来影响学生的C.隐性课程可以以教材的形式明确呈现D.隐性课程从本质上是无法进行研究的E.隐性课程往往
9、是学生无意识获得的菲学术性经验【答案】 AB2. 【问题】 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要求有( )。A.坚持严格要求B.创设良好的情境C.与启发说服相结合D.调动学生的主动性E.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答案】 BC3. 【问题】 生物性需要通常包括()A.进食需要B.交往需要C.饮水需要D.睡眠与觉醒的需要E.性需要【答案】 ACD4. 【问题】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答案】 ABCD5. 【问题】 下列属于学生人身权的范畴有( )。A.身心健康权B.名誉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答案】 ABCD6. 【问题】 马斯洛认为人的
10、基本需要有()。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爱与归属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答案】 ABCD7. 【问题】 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将评价分为( )。A.常模参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标准参照评价【答案】 AD8. 【问题】 以下关于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描述正确的是()。A.它包括五种因素三种过程B.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C.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D.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E.评价反思过程会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答案】 ABCD9. 【问题】 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 )A.环境对个体发展没有影响B.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C.人
11、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D.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E.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可能是消极的【答案】 BD10. 【问题】 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可以分成( )。A.接受B.反应C.形成价值观念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E.价值体系个性化【答案】 ABCD11. 【问题】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 )。A.强化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C.消退D.惩罚E.分化与泛化【答案】 ABCD12. 【问题】 一次年终考核时,学校在考核时加了一栏“学生评估教师”一项,成绩一出来,我竟然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地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
12、,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的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迫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或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签名。A.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身职业素养B.遵守各项教育法规C.平等对待学生D.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答案】 ABCD13. 【问题】 自我肯定行为有哪些表现?( )A.请求B.接受C.拒绝D.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答案】 ACD14. 【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A.道德性原则B.系统
13、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E.主观性原则【答案】 ABCD15. 【问题】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有()。A.结构性B.目的性C.认知性D.序列性E.创造性【答案】 BCD16. 【问题】 学习动机的种类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远景间接性动机C.低级的动机D.高尚的动机【答案】 AB17. 【问题】 ()是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A.教师B.校长C.教材D.教具E.学生【答案】 A18. 【问题】 ( )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A.社会B.知识C.学生D.教师E.家庭【答案】 ABC19. 【问题】 新课程标准从()等几个方面
14、阐述了课程的具体目标。A.知识与技能B.目标与过程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E.达标与测试【答案】 ACD20. 【问题】 发展性心理教育主要是()A.提高性的B.矫正性的C.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D.面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E.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答案】 AC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案例:欣赏课:昂蒂布的夜渔。上课开始,教师先找三个学生到黑板前,用几秒钟的时间画两三颗星星,教师点评并指出毕加索昂蒂布的夜渔里三颗造型奇特的星星,使学生一上课,就对毕加索的创新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教师介绍毕加索的生平,让学生了解毕加索从事美术创作的不同时期,使学生认识到立体主义的
15、出现,是画家不断探索的结果,并让学生懂得怎样从色彩、造型等方面欣赏和认识立体主义画派。欣赏昂蒂布的夜渔时,教师为七个小组各准备一个信封,里面有小组同学应当共同讨论的问题。各个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分别扮演画中的角色,体会抽象艺术作品留给人的想象空间。然后,每一组派一个代表,以即兴表演的方式展示学生对毕加索绘画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抽象绘画作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走进画面,成为画中的一员,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欣赏昂蒂布的夜渔的体会。教师鼓励大家把自己的体会写成一句话,教师也把自己欣赏该画的心得与学生进行交流。问题:请对该教师的教学进行分
16、析与评价。【答案】(1)从教学评价的方面,首先该教师三维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是恰当的,本课为欣赏课,以学生了解立体主义的内涵和赏析昂蒂布的夜渔艺术特色为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画星星、分别扮演画中角色和描述体会的过程与方法,最终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对美术持久兴趣的形成。其次该教师教学内容的筛选也很恰当,以一幅作品重点赏析,引导学生认识、了解立体主义。最后,该教师在整个教学流程、环节和时间安排上也是合理的,从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环节,到讲授新知识,再到最后的展示评价环节,环环紧扣,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2)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教学建议方面,该教师在教学的
17、全过程中,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和运用。引导学生关注立体主义艺术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创作实践的关系;鼓励学生在美术鉴赏、技法练习和创作实践中,运用美术术语思考、交流、讨论,加深对美术术语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3)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教学建议方面,该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在美术鉴赏教学中,针对昂蒂布的夜渔,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2. 材料:托班幼儿吃饭时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不肯张嘴巴或不肯咀嚼吞咽。为解决这个问题,张老师想了很多办法。一天中午吃饭时,张
18、老师端了一碗饭菜,边示范边夸张地说:“我是大老虎,嘴巴张得大,牙齿咬得快,一会儿饭菜吃光光!”鼓励幼儿和老师一样学做大老虎。在进餐巡视时,张老师一会儿对吃得快的宝宝说:“嗯,原来这里有一只大老虎,我喜欢。”一会儿又走到另一个宝宝身边说:“这只老虎吃得真香呀!”有时还在“大老虎”身上贴个贴纸慢慢地,幼儿爱吃饭了,也会吃饭了,把饭含在嘴里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张老师还发现,每次吃饭璐璐总习惯用手擦嘴巴,所以吃完饭后,她的衣袖总是沾有很多菜汁。一天吃鸡腿,张老师特地在璐璐桌子上放一条干净的小毛巾,让璐璐记得将沾满油腻的小嘴在毛巾上擦一擦,所以那天璐璐的衣袖就很干净。从那以后,每到吃饭时,张老师总会给璐璐
19、准备一条毛巾,璐璐养成了随时用毛巾擦拭嘴和手的习惯,衣袖总是干干净净的。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分析张老师的行为。【答案】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必须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为其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材料中张老师的行为主要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具体有以下几点:(1)树立面向全体幼儿发展的观点。幼儿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以及对社会、自然及音乐美术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材料中张老师发现了幼儿吃饭时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通过示范和鼓励的方式,让幼儿改善了不爱吃饭的情况,培养了幼儿
20、的良好的自理能力。(2)坚持教育内容的基础性。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基本行为规范、基本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主要是让幼儿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使其拥有“一技之长”。材料中的张老师通过自己来示范大老虎吃饭的样子,生动活泼中让幼儿掌握了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基本的生活能力。(3)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素质。幼儿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培养,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要贯穿在教师的言行中,无论大小事,教师都应身体力行、做出表率。材料中,张老师通过示范大老虎吃饭的方式,让幼儿的吃饭习惯这样的小事得到改善,通过悄悄为璐璐准备干净的毛巾
21、的行为,让璐璐的卫生习惯得到改善。(4)践行了正确的幼儿教育价值观。材料中张老师通过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性,在尊重、维护幼儿的人格和权利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地对待幼儿,综合各种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3. 【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探究?练习一、结合课文内
22、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二、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三、翻译下列句子。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四、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单元介绍【答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章内容;理解孟子思想主张和在本文中的思想观点。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学习文章中用于叙述和议论的排比句式,理解文章说理的方法,体会文章
23、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灭亡的道理,培养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确立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文言文阅读目标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知识与能力目标重在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孟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文章具有精彩的说理艺术,因此学习本篇课文时,分析孟子的论证方法、说理艺术有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水平。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因此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
24、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4. 音乐鉴赏课中,老师在进行“音乐长河里的珍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这一单元的教学。老师首先请同学欣赏了维瓦尔第四季第一曲“春”的第一乐章,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征,接着又让学生去欣赏同一时期的作曲家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六曲,听着听着学生就睡着了,老师拿起黑板擦在讲台上猛敲了几下,大声说道:“你们这群乐盲,让你们听音乐,你们怎么都睡着了,上课不准睡觉这个常识都不知道吗?”有个调皮的学生小声嘀咕道:“这音乐听着太舒服了,让人容易睡觉。”要求: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
25、本理念,对上面案例中老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并简述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答案】(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2)本节课是鉴赏课,从案例中我们会发现老师非常投入地引导大家去欣赏音乐之美,应该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并且这位老师刚开始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在欣赏过程中,面对学生睡着了的现象,老师用了不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了批评,这种做法不符合普通高中音课程标准(实验)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该进行引导,应该尊重每个学生。在面对学生因为欣赏音乐而睡着的现象时,
26、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睡梦中醒过来,问下大家睡着的理由,面对学生说音乐听着太舒服了,教师要进行课中反思,思考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声色俱厉的批评,势必不能缓解课童局面。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针对高中生的思维水平,教师要设计具有思想性和探究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和相关文化现象进行积极地探究与思考,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计的问题不仅要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情绪情感、音乐形象的思考,还要对音乐的艺术特征、时代特5. 星期一,已经上小一班的松松在午睡时一直哭泣,嘴里还一直唠叨,说:“我要打电话给爸爸来接我,我要回家。”教师多次安慰他还一直在哭。教师生气地说:“你再哭,爸爸就不来
27、接你了。”松松听后情绪更加激动,哭得更加厉害了。问题1简答题请简评该教师的上述行为。(5分)问题2简答题提出三种帮助幼儿缓解情绪的有效方法。(15分)【答案】1.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冲动、不稳定、外露性等几个特点。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不可遏制的威力支配。年龄越小,这种冲动越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的发展,幼儿逐渐学会接受成人的语言指导,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松松刚上小班,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感染和暗示。材料中教师在多次安慰后,松松的情绪还没有平静下来,于是教师生气地恐吓、责骂,这种突然的变化,会使松松感到恐惧,没有安全感,于是他的情绪更为激动了。可见,这位教师的做法是不合适的,不仅没有使松松的情绪变得平稳,反而使其更激动了。2.在幼儿情绪激动时,教师应采取一些有效缓解幼儿情绪的方法,如:(1)转移法。教师可通过柔和的语言,用新颖有趣的玩具或者故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渐渐平静下来,将注意力转移到能使其产生愉快情绪的事情上来。(2)冷却法。教师可在幼儿情绪激动时,给予适当劝解,或暂时不予理睬,待幼儿冷静下来后,再跟他讲道理。(3)代币奖励法。教师可用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等作为代币,让幼儿知道若情绪很快平稳下来,就会有相应的奖励,从而使幼儿的正面情绪、行为得到强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