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海潮》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望海潮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一、教学目标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掌握互文,点染等艺术手法 三、教学课时 45分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在上课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有那些同学去过杭州呀?没去过的也没关系,老师给大家放映几张图片让大家感受一下杭州的美丽景象。这是现在的杭州景象,那么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柳永留给我们的一幅“文字画”来看看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样的一幅美景。 2、师:请大家结合课文注释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并且找出这首词是围绕哪两个方面
2、来写的。 生:“形胜”,“繁华” 师:全篇紧扣“形胜”和“繁华”做文章,两条线索有分有合,交叉进行。接下来就请大家跟着老师走进这首词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来写杭州的“形胜”与“繁华”的。 师: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词的上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从地理条件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风景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历史悠久着笔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开头三句,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接下来几句,便从各个方面来描写杭州的“形胜”和“繁华
3、”。 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一句写出了杭州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及都市户口的繁庶。这是对杭州“繁华”的描绘,接下来一句作者笔锋一转对杭州的自然景色的进行描绘。“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里作者的视线由市内转到郊外,在这里请大家注意这两个字“绕”、“卷”字,自古以为人们评价这首词时都认为这两个字用的相当准确。一个“绕”字让我们看到了钱塘江岸古树成行,呈现出一种迤逦之态,远远望去这些树木与云天相接,更显得美丽别致了。“霜雪”比喻浪花,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卷”字既写出了波涛汹涌、浪花飞溅的逼真情态,也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作
4、者抓住“珠玑”“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富裕反映出来。最后,再用“竟豪奢”,暗写杭州富民比夸争富,反映了杭州这个都市繁华和奢侈。 板书:绕、卷 师:这首词的上阙分别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这些角度对杭州这个地方进行了描绘,展示了自然风光图和都市繁华图,让读者从宏观上对杭州美景有了初步领略。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词的下阕,看看这位大词人是怎样运用他的生花妙笔来进行描绘的。生诵读文本。 师:上阙就杭州城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刻画,再现了杭州的繁华气象,那么下阙围绕着什么来写? 生:西湖 师:那作者笔下的西湖是怎样一幅美景? 生:“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师:“三秋桂子”照
5、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三秋、十里”,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ppt展示图片) 师:西湖如此之美,那我们来看看,在这样的美景中都生活着什么人呀? 师,分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师:是不是说就是白天吹着优雅的笛声,晚上唱着采菱歌呢?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呀? 生:是白天晚上都有低声和歌声。 师:词人为什么这样写? 生:互文手法 师:非常好,这就是互文手法,我们来看看互文的定义。(ppt展示: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
6、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师:互文呢有十来种分类,而我们主要学习的就是单句互文和对句互文两种。复习回顾了互文的定义呢,现在我们就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遇到过的互文实例。 师:单句互文就是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例如:(ppt展示实例) 注:师生互动讨论,最后教师总结明确如下: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
7、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师:我们再来看对句互文。 对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补) 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
8、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例如现行教材里的:(ppt展示过程同上)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又作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又作木兰诗)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又作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
9、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只有这样理解诗句才显合理。 师:现在我们回到我们的词句上来。“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写了哪些人?他们的生活情态又如何呢? 生:钓叟莲娃,他们的生活情态是“嬉嬉” 师:很好,“嬉嬉”二字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卷。可以看出他们生活安逸,自得其乐呀。 我们再看下一句,看看又写了什么人,他们又是怎样的生活情态?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
10、赏烟霞。” 汉乐府陌上桑说:“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后世文学因此用“千骑”来代指一个地方长官的随从规格。这里的“千骑拥高牙”呢,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其主角是杭州的地方官孙何。 生:孙何一样的达官显贵,情态是: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沉醉于这一切美好之中。 师:我们看到了两类人了,生活如此安乐美好,那见证这一切的又是谁呢? 生:词人 师:对,这里除了达官显贵,平民百姓,还有一个隐含其中的人,就是此人自己。那词人的情绪怎么? 生:羡慕,赞美 师:好,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词的下阙 词人一共写了三种人并描绘了他们的生活情态,作者这样写有何深层目的? 生:这是一首以拜谒为目的创作的词,这样写突出社会安定祥和。
11、 板书:自得其乐、沉醉、欣羡 师:那我们再看最后两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句的作用又是什么? 生:是为了表明他的创作目的和住旨。 师:理解很到位,接下来我们中介一下全词,词从人物景物入手给我们展示了三幅图景,大家一起来告诉我是哪三幅图呀? 生:自然风光图,都市繁华图,民生安乐图 师:那大家说这些图美吧。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他的“点染”艺术手法的运用。那什么是点染呢?(ppt展示:点染是传统国画中的技法名称,中锋点景物,侧峰层层渲染,才有立体感.移动到诗歌上,“点”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从而使诗歌的形象更为丰富,意味更为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歌过于单调、枯瘦。)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点染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总是怎样运用的?(ppt展示并明确) (1)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染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点 师:看完了实例,我们来看看点染在本词中的运用。 词总起一笔点出:形胜与繁华,又在接下来的描写中以三副图景染之,所以呀,我们看望海潮中点染的运用如下: 点染 东南形胜自然风光之美 三吴都会民生安乐之美 钱塘自古繁华都市繁华之美 师: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大家下去预习下一首词雨霖铃仔细品味一下我们这位大词人的不同风格,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讨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