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电影观后感600字.docx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6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攀登者电影观后感600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攀登者电影观后感600字 攀登者依据真实故事改编,述说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三名中国登山队队员虽历经困难从北坡登上珠峰但因缺少相机拍摄画面素材导致无法被全世界承认,之后登山队也遭解散,三人命运各不相同。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攀登者电影,供大家参考。 关于攀登者电影观后感600字1 八亿票房、时间仅6.9分。 毫无疑问,吴京的攀登者垫底国庆档三大元。 被网友笑称雪域战狼之珠峰绝恋,攀登者爱情戏份成诟病。 作为一部有着现实故事为背景基础的电影,主创们愣是把它拍成了一部魔幻现实爱情题材电影。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是一件极度危急的事情,稍有不慎便会丢失性命。 可你能想象,在海拔8000+的低
2、温缺氧上,吴京不仅能飞檐走壁,甚至还跟章子怡谈情说爱,上演了一出悲情的“珠峰绝恋”。 单论角色之间的情感建立,吴京和章子怡之间就缺少那种来电的感觉。 两个人本身年龄也不小了,出演二三十岁年轻人就难以有那种青葱懵懂的感觉,在人物的代入感上就先差了一截。而要表现相互深爱着却碍于国家大业难以表白的那种铭心,就更加困难了。 更可怕的是,吴京和章子怡之间的对手爱情戏完全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章子怡把“徐缨”这个角色那种渴望爱情、勇往直前的内心表现得很到位,但给人一种陷入爱情瞬间无脑的痴女形象。 吴京扮演的“方五洲”在爱情上就很直男,甚至对于女方表现出的心情,处理起来就非常生硬。 尤其是在那个年月里,还未表
3、白、还未确认关系就突然抱起对方来一句特别亲昵的“我的小胖妞”,别说被抱起的章子怡懵圈,连观众都看得是一脸懵。 且不说风暴里扒楼梯、飞越冰裂缝、背顶巨石这些布满“战狼式”风格的动作戏是否合理,先后两次独立离队救女友的戏码不仅不专业、不合理,还要刻意营造出了一种霸道总裁式的追爱。 另外井柏然扮演的“李国梁”和“黑牡丹”这对就更尬了,完全是硬塞进去的。 讲真的,我完全没发觉攀登者这几段爱情对“登山”这件事有起到什么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两次攀登珠峰都是国家层面的任务,无论爱与不爱都是要去攀登、要去做的。更何况从登珠峰的几个男主角身上,我们能够发觉他们内心渴望登顶珠峰比渴望爱情要来得更加剧烈。 既然如此
4、,你就让他们好好用力攀登珠峰就好了,为什么还要画蛇添足一般加一大堆又尬又无聊的爱情戏? 以登山作为故事的主要内容,目前国内电影鲜有涉及这一题材。攀登者作为一部开拓新题材的先锋片,其实是很简单拍出好票房、好口碑,甚至成为一部类似于流浪地球这样的里程碑式作品。 想要拍出好故事其实并不难,由于大事的本身就足够震撼人、感动人。 全世界都知道,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 但很少人会知道,这个数据是在1975年由中国登山队测定的,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数据。 更鲜为人知的是,为了获得这个数据背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代价,而攀登者原著真实再现了中国登山队1960年和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的传奇
5、故事。 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珠峰,由于登顶过程中遭受到了雪崩导致摄像器材丢失,无法在记录国际惯例要求的登顶后画面,国际登山界并未承认这一次登顶事实。 第一次登珠峰行动,有一百多人负伤,十多人留下终身的残疾,更有数人不幸留下了珍贵的生命。可领土界定照旧纷争、登顶事实未获承认,这种巨大的落差带给人无比的失落和哀痛。 在1975年,国家再次组织了一支434人的登山队,预备其次次攀登珠峰。这一次,时任攀登珠峰顶峰的突击队长邬宗岳长眠在雪中了。 想要从北坡爬上珠峰,就必需度过北坳、大风口和其次台阶三大关,当然这些在电影里也进行了介绍和还原。再加上珠峰上常年低温、缺氧、风力变化巨大、气象变化莫测,
6、以及高原反应等等极端恶劣条件。人类想要攀登珠峰,本身就是一件极度危急的事情。 因此,克服自然极端环境、战胜自我极限的故事肯定是布满看点和泪点了。 同为攀登珠峰题材,绝命海拔在完整呈现了珠峰的自然奇观和攀登过程的困难后,所产生的效果就足以震撼和感动观众。 反观攀登者,只知道一味在爱情戏份上折腾、瞎胡闹,却从未仔细呈现过攀登的难度以及对人造成的影响,还有人是如何战胜逆境的。这样的电影怎么会有看点呢? 作为国庆三大主力之一的攀登者,并不是输给隔壁家的中国机长和我和我的祖国,而是输给爱情。 关于攀登者电影观后感600字2 电影攀登者影片叙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完成中国人首
7、次登顶珠峰的故事。真实故事只有比电影更艰苦、更加悲壮,当年克服万难的攀登珠峰,每个人都背负着巨大的荣誉感,“唯有牺牲多壮志”,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这在电影中多次消失,令人泪目。然而,影片为了戏剧性做了改编,但还是基本忠实呈现了两次登顶中的真实状况。对于虚构的两段情感戏见仁见智,与其说是想让人物更丰满,不如说是补充了气象、医疗和后勤等支援团队的形象,真实故事中像他们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这最能体现出的“集体主义精神”,在雪山大全景的“航拍”中荡气回肠。 应当说,对于登山冒险题材而言,中国电影几乎是个空白,这种题材的电影太过于难拍,以前的中国电影在技术和资金方面都难以达到国际水准。而有着视觉奇观
8、电影,在珠穆朗玛峰壮丽的背景之中,中国登山队员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生命极限挑战,珠峰顶是人类世界最接近天空的地点,正是由于如此,才吸引登山队员不断向峰顶发起挑战。影片里像喜爱登山运动的人,他们眼中看世界,可能就是看到那一座座高峰,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攀登到这些高峰之巅,一览众山小。 也就是说对于影片人物中方五洲如此、曲松林如此、杨光和李国梁也如此,在他们的生命中,登顶珠峰是必需完成的人生目标,这是为了国家的荣誉,也是为了他们的抱负。真正的攀登者肯定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团队协作,是依靠科学,敬畏自然。而在影片记录历史的意义远大于其商业消遣性,两次攀登是特别年月的壮举,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了解的历史
9、大事,但假如这部电影不提起,只怕许多人还不了解这群了不起的英雄。 在这部电影里,感情戏是这部片子最为人诟病的存在,也一并使得节奏不对,完整感不强。诸如“哎呦,我的胖妞”那里,作为电影院普一般通一名观众,其中的心情真实的反映了这一段的差劲、尴尬。像这样的登山题材作为少见的类型片,最大的胜利秘诀当然是扬长避短,登山的种种危急,珠峰上空的样子、珠峰的生态、峰顶俯瞰视角,以及关于要人还是要摄影机的选择都可以多做文章,这都是新奇却也让观众觉得好玩的地方。而且,影片中贯穿全影片的主题的确升华了电影的高度,由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对世界的探究就没有人类的进步。 换句话说,关于攀登的叙述,如何登山、什么时候
10、登山、需要哪些预备,影片的细节许多,给了足够令人信服的铺垫,协作三次登山的惊险而曲折,节奏和镜头感都很好,音乐中也配的起紧急刺激了都。其中,表现雪山的雄伟、风暴、雪崩,大自然力气强大无情,对比人类的微弱更显得登山的场面很燃,都很励志的了。这部电影争议最多的是感情戏,值得理解的问题是缨子思想的一种转变,理解了男主角登顶的决心,理解了登顶的意义所在,而她也情愿为了队员们胜利登顶而奉献自己,不惜生命。而恰恰是这样的一种思想转变,才使得她和男主之间没有了隔阂,达到了思想的统一。 假如要说这部电影的感情戏有什么问题,可能在于简单给人喧宾夺主的感觉,弱化了登顶的意义。女仆人公徐嘤这个角色好像苍白空洞,也很
11、像是为男主量身打造的角色,没有自我只会为男主奉献一切。有评论者认为,爱情有千百种模样,她选择了奉献的那一种。没有道德绑架,没有强迫,没有算计,有的只是一颗真心。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她不是男性期望的符号,她只是她自己。她是为了所谓的幻想,为了爱情献出了一切。也只是在不信任爱情的人眼里,这样的付出能闻出一股厌烦的味道来了吗?等等等等。 当然,也有评论者认为,这电影要表达的假如没有感情戏,这部电影就只有骨头没有血肉,成了简洁苍白的说教。关于感情戏在这部电影中的作用,或许在几天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大家会熟悉到或感觉到。我觉得这是一部不是强制煽情、引导大家去爱英雄、爱国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攀登者 电影 观后感 60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