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大学》读书笔记感悟.docx
《书籍《大学》读书笔记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籍《大学》读书笔记感悟.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籍大学读书笔记感悟 高校、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二篇,今单独抽出印行,说明它们有独特的价值。那么下面就由我给大家带来书籍高校读书笔记感悟,盼望大家喜爱! 书籍高校读书笔记感悟1 我看了高校,我觉得看过之后我整个人都变得有学问的气质了。真是应了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书不仅对古代的学者影响深远,而且在我们今日的.也有很高的价值。 高校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作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写定于秦统一全国以后不久。它是我国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指有关政治、哲理的高深而广博的学问。高校依据孔子、孟子“仁政”的思想,阐明白新生的地主阶级“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文中提出三条基本原则(三纲)和八个方法步骤(八目)。“
2、三纲”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高校认为,人生来就是具有高尚的“明德”,入世以后,“明德”被掩,需要经过“高校之道”的训练,重新发扬明德,各心民心,达到道德完善尽善的境界。详细说来,就是要做到“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中,“修身”是根本,也是关键。前四目是“修身”的方法;后四目是“修身”的目。 书籍高校读书笔记感悟2 又读了高校章句集注,并参考了唐文治的高校大义。由于自己就是从事训练行业的,所以情不自禁地把古代读经训练和现代训练的一些方面做了对比。 不管是高校还是其他经书,其主要内容无外乎两方面,一是修身,一是治
3、国。而反观我们现在的训练,从中学校到各大高校基本上是不讲治国的内容,修身的内容也不再强调了,取而代之的是公民的核心素养。 现代训练的课本五花八门,差不多十年一变,不知变了多少,没有守。古人读的儒家经典却是历经千年不变的,变的是每个时代的注疏。 以上变化毕竟是好是坏,我个人不想过多的评说。但有一点却让我忧心不止,不得不说。当我去读四书五经的时候,我能鲜亮地感受到有人在文化的源头向我招手,使我不断向他看齐。然而读现代白话课本成长起来的我,虽然也始终在训练领域工作,却从来没有类似的感觉。许多时候我问自己,我交给同学的这一套我自己相不信任呢?越是往深处思索,我越是没有底气回答。 不论实行怎样的训练制度
4、,采纳什么样的课本,假如训练本身不能分散人心,增加文化的向心力,民族和国家的将来都是堪忧的。 书籍高校读书笔记感悟3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行能的。 有没有可能消失“身不修”、“家不齐”而“国家治”、“天下平”呢? 有的人会认为,治理国家与个体没什么大的关系,而是那些当领导的人去治理的。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偏颇的。 中国有一句话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说明国家的事务与每个个体都是分不开的。“国将不国,家何为,人何在?”在这个意义上,家国与个人的
5、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岳飞与秦桧:岳飞背负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驰骋沙场,虽遭奸人陷害,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感动后来很多人;秦桧一副卖国嘴脸,为了金钱与利益,不顾国家安危,出卖忠臣,出卖国家,患病万人的唾弃。 一滴水不能养活一棵大树,却能映照出太阳的光辉;一朵花不能装扮整个春天,却能呈现诞生命的华美;一个人不能构成一个国家,却能体现出这个国家的文明。 从普遍和长远来看,“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书籍高校读书笔记感悟4 初次接触高校,不求甚解,读完一遍以后最大的感受即是感动。可能有人觉得惊奇,高校讲的并不是声情并茂的煽情故事,为何会感动呢?此时的感动不只源于文中所讲,还源于著
6、书者及注疏者。 总结一下,让我感动的有三点。首先,我读的版本是朱熹的高校章句集注,始终对宋朝的学者无好感,尤其是朱熹,印象中总觉得他是个迂腐古板,呆滞严峻的学者,毫无灵气可言,看过这篇集注之后才发觉人家并非徒有虚名。他的注疏严谨而详尽,对原文的理解深刻而通透。想来能千古留名果真是有它的道理的。朱熹只是古代学者的一个典型代表,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学者极为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毕恭毕敬,兢兢业业地学习钻研孔圣之道,几乎是带了一种虔诚的。这种对待学术的虔诚或许在今日的学者身上很难再发觉,这是一种不计功利的严厉和仔细,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它纯粹源于治学者本身。 接下来是其次点,高校讲的是修身齐家治
7、国平天下,也就是个人道德修养与治理天下之间的辩证关系。前面很大一部分讲的是个人道德修养,“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句同孔子的“君子日三省乎己”道理是一样的。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甚至是几近苛刻的要求。“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君子自身的修炼唯恐比治骨角,治玉石更要严峻。这种对于完善人格的执著追求,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令我大为感动的其次个地方。在当今这个标榜共性的时代,人们我行我素,安于自己的原来状态,“共性”在张扬其魅力的同时也为不少不思进取者供应了放任自己的理由。古人对于完善的极致追求或许并不会实现,实际上实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书籍 读书笔记 感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