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心得800字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书心得800字作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语读书心得800字作文 论语是孔子弟子整理的关于孔子的言行、语录,同时它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它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这里由我给大家共享论语读书心得800字作文,便利大家学习。 论语读书心得800字作文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兴奋吗?志同道合的伴侣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欢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学问,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
2、一生喜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始终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特别浅显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欢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悄悄地记住学到的学问,努力学习而不满意。第三,是要用心致志,知难而进。 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殊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索就
3、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索相结合,不能偏废。 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需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啊。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的学问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到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今后,我肯定要多看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本次学习,
4、真的使我受益匪浅啊! 论语读书心得800字作文2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伴侣,那么伴侣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涵,“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伴侣。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伴侣”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许多场合,“伴侣”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牵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动身,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 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伴侣,越外围的伴侣,工具性越重。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
5、划分便利,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状况,假如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伴侣,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经常让我们与工具性伴侣保持最亲密的关系,而认同性伴侣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状况。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状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上述两种伴侣。有的伴侣相伴一生,有的伴侣只解燃眉之急,有的伴侣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伴侣,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消失的,又不
6、能永久在一起的伴侣。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由于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 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行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妙。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假如我们能观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伴侣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冲突。接受甚至观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假如说俞
7、伯牙之于钟子期是一种同质的认同,那么庄子之于惠施就是一种异质的认同。好比冲突的双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世界上的真理永久是最朴实的,就似乎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论语告知大家的东西永久是最简洁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同学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同学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似乎没有很严密的规律性,许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训练。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力量,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
8、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重、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抱负的化身。 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分散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气。只有当天地之气分散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气,我们假如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气,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特别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重。由于其中有1种力气信念的力气。孔夫子是1个特殊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
9、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仰慕。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同学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实的、暖和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同学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洁。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生
10、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线下学习成长! 论语读书心得800字作文3 从二班级开头,我和妈妈一起每天欢乐诵读国学经典论语。 论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它写什么的?是谁写的呢?我猜你们都想知道吧!其实它是一本语录。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孔子,他对同学特别有耐性,对人特别的谦逊,所以很受人敬重。这本语录主要是他的同学把孔子上课说的话和生活中做的事记录下来。 论语记录了许多孔子说的话,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关心。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长第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句话是孔子通过赞扬伯夷叔齐俩兄弟不记仇,因此别人就就不记得他们的旧怨这样一个故事叙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平
11、常在班里,我与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有吵架,闹看法的时候,这时我就应当学会“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样我们才能够友好相处,相互关心! 其实,静静告知你,这本语录还有许多珍宝,虽然我只会诵读,还没有完全弄懂全部的语句,但古人说过,读书千遍,其义自现!所以,我已经约好妈妈每天连续诵读论语,多学学里面为人处世的道理。你呢,要不一起来吧! 论语读书心得800字作文4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孔子训练自己的同学如何学习,如何做人的一些基本道理。第一句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学问,“学”只是一个熟悉过程,“习”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学问,要“学”
12、与“习”统一起来。其次句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情,并且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第三句讲的是做人态度。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气,我认为这是君子应当具有的气度和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里强调做人要从自身动身,注意内心的品德修养。我们要学会自我反省,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每一个人都不是完善无缺的,只有具备了自我反省力量,才能走向完善。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我反省力量,才能在与人交往时,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之不知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这句
13、话是孔子所传授给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我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理解是相互的,你不需要太关注别人会不会理解你,我们要学会换位思索,你理解别人,还怕别人不理解你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思结合,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索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学问,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同样的,学习他人的阅历,没有自己的思索是没有意义的。只是一味的冥思苦想,没有借鉴已有的思想成果铺张时间的。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说得好,论语中有许多的语句至今都值得我们去学习。论语的价值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其读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4、经学传统虽然在后来发生过某种程度的断裂,但论语的价值光线并未因此而黯淡。 论语读书心得800字作文5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他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孔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17岁时母亲也死了。孔子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委吏)和管理牛羊(乘田)的小吏。后来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的政治主见是“礼”和“仁”的学说。他生活于春秋大变革时
15、代,他反对以政、刑来强迫人民听从。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当然,这种仁和礼是有上下、尊卑、贵贱、等级之分的。动荡担心的春秋时代,诸侯为了争霸,是讲究实力,着眼于利的,所以未能接受孔子“仁”的政治主见,孔子也没有被重用。孔子师徒颠沛流离20_年周游列国,于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返回鲁国,这时孔子已是白发苍苍的68岁的老人了。但孔子用他晚年的精力,集中整理古籍“六经”。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同学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
16、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训练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训练书。 孔子从他的政治、哲学和心理学观点动身,认为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仁和礼。所以他主见“为政以德”,这反映了当时人的价值的提高和奴隶要求解放的时代特征。因此,孔子的道德观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具有进步意义的。 孔子所谓“礼”,其核心是“正名”。在孔子看来,周礼最重要的原则是尊尊与亲亲。为了贯彻亲亲和尊尊的原则,孔子提出“正名”的主见,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所以,孔子提出“君
17、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作为“正名”的详细内容。就是说,为君者要使自己符合于君道,为臣者要符合于臣道,为父者要符合于父道,为子者要符合于子道。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里,上下尊卑的关系是靠“礼”来维持的。因此,孔子对于不按自己名分行事的人和事进行批判。如他批判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熟不行忍也?”(论语八佾)鲁国的三桓在祭祖时,唱起天子祭祀“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的雍诗,也受到孔子的指责。 孔子道德思想的范畴,主要是“仁”。孔子主见“仁”,在论语中有多重涵义。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是“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明显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觉。”孔子主见“仁”,孟子重视“义”,所以,孔子的“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与他的继承人孟子的“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影响极为深远。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见“因材施教”的训练家。他对子路、冉有的不同训练就可以说明: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论语读书心得800字作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