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doc





《200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0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本卷共有19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第一部分 阅读(70分)一、 文言文(共30分)(一)默写(10分)1考生注意;任选5句,多选按答题的前5句计分。(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夹岸数百步(2) 各领风骚数百年。(3)山重水复疑无路, 。(4)问渠那得清如许? 。. 。(5)人生自古谁无死? 。 。(6)左刻“ , ”,石青糁之。(7)日上,正赤如丹, , 或曰,此东海也。(8)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2肉食者鄙 ( ) 3全石以为底 ( )(三)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
2、,完成46题(6分)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我亦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五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4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6请用个成语概括本文的主旨。 (2分) 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童区寄传(
3、节选)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及衣裳,吏护还之乡。4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及衣裳,吏护还之乡。 6请用一个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区寄的特点。 (2分)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4、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懋懋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4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驴不胜怒,蹄之。 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内容。 (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
5、逃暑:避暑,乘凉。孤林:独立的一棵树。衽(rn): 卧席。濡(r):沾湿。逾:同“愈”,更加。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二、现代文(共4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11一13题(15分)为你打开一扇门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
6、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
7、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丈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11. 本文围绕文学展开论述,第段主要论述了 ;第段主要论述了 。(4分)12第段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中的“这”指的是 。从文中看,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不
8、仅要有 ,更要有 。(6分)13理解第段,仿照第段,在横线上填人词语(除“文学”外),并简述打开“这扇门”的意义。(文字中必须含有下列词语中的3个。)(5分)乐趣无穷 新奇美妙 千姿百态 大有裨益 潜移默化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 。 意义: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25分)我的老师春天又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尽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5 上海市 初中毕业生 统一 学业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