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板书设计 .pdf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板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板书设计 .pdf(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观潮学习目标:1认识 7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学习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 7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
2、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 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
3、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同学看“资料袋”。)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读准多音字:闷(m n)雷 薄(b)雾 风号(ho)浪吼(hu)涨(zhng)起 颤(chn)动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指名读课文,正音。同桌互读,评定等级。(2)默读课文
4、,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2理清文脉。(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同桌交流。三、理清叙述顺序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31 页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附:板书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顺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5、。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生交流,品读。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板书)观潮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
6、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
7、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31 页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
8、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4作业。(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板书观潮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9、2*雅鲁藏布大峡谷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激趣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自学反馈,质疑问难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
10、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抓住要点,简要复述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深入研究,晶位语言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
11、几方面点拨: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31 页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 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熟读课文,积累词语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课外延伸,拓展视野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板书设计最
12、长:504 千米最深:平均2268 米,最深处6009 米雅鲁藏布大峡谷水:千姿百态山:神来之笔生物多样性3 鸟的天堂学习目标1、认识“浆、耀”等14 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 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教学重、难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3、词语卡片。第一课时揭题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
13、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精读大椿树部分1、学生自由读课文。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5、指名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
14、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31 页 -a你为什么这样读?b、“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c、“枝上又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b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
15、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e、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精读写鸟部分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
16、现这种场面?a,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b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c,师读后,师点评: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d13 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
17、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啁,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看图点击画眉图,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抄写句子,积累语言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拓展练习,读写结合“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
18、篇导游词。板书设计一株大树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31 页 -第一次经过枝干不可计数鸟枝上生根,垂到地上的天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堂第二次经过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动态)有的。有的。有的。4*火烧云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2、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一、揭题谈话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
19、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2、读后反馈:a、指名分节朗读。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c、出示图片(投影)并作归纳,理清文章思路。教师归纳: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态多变。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三、美读课文,品味语言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2、晶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5 个“了”的句式,写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的心情;第3 自然段
20、,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词语写出了色彩的纷繁;4、5、6 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3、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4、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四、讨论和练习作者在写火烧云的颜色时说“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颜色多得无法形容)板书设计多颜色变化快火烧云多:形状变化快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31 页 -像这又像那,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语文园地一学习目标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
21、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3、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4、背诵 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课前准备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2、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六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
22、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听众反馈:听了XX 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4、再次指名交流。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7、联
23、系“宽带网”。用你搜寻到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第二课时一、我的发现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2说说自己的发现: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二、日积月累1读读认认。(1)自己读一读。(2)指名读,(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三读读背背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31 页 -(1)自己练习读诗句。(2)指名读(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4)男女生比赛读(5
24、)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6)抄写诗句。第三课时一、趣味语文(一)好读书,不好读书。1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2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3师生小结。4再读。(二)1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2师生再读。3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二、词语盘点1读读写写2读读记记3听写词语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四、展示台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1)在小组内展示(2)在全班展示5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重、难点
25、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31 页 -教学目标:1、学习题西林壁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教学过程: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2、理解诗题。自读课文中1、2 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板书设计 2022 年人教版 四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板书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