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pdf
《2022年2022年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济法案例分析题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总目第一章经济法总论第二章企业法第三章 公司法第五章合同法第十二章公平竞争法第十三章产品质量法第十四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章知识产权法第一章经济法总论1.2006 年 9 月 1 日,甲市 A 区 A 国家税务局对B 公司作出某一具体行政行为并于当日以信函方式寄出,A 公司于 9 月 5 日收到该信函。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A 公司如对该行政机关地决定不服,可以在一定期间提出行政复议申请.问:(1)B 公司应在何期间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为什么?(2)受理 B公司申请复议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是谁?(3)申请行政复议的申请人是谁?被申请人是谁?答案:(1
2、)9 月 5 日至 11 月 4 日。当事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2)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3)申请人是B公司,被申请人是甲市A 区 A 国家 税务 局。2 A 公司与 B 公司依法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但由于该合同履行前发生了地震,致使合同无法履行。A公司据此依法解除了双方的买卖合同。问:(1)A 与 B 之间的买卖合同法律关系中,指出主体、客体、内容是什么?(2)引起 A 与 B 双方法律关系的产生、终止的法律事实是什么?答案:(1)A 与 B 的买卖合同法律关系中,主体是A 公司
3、与 B 公司。客体是买卖的标的、货物。内容是A 公司与 B 公司的合同权利和义务。(2)引起 A 与 B 双方法律关系的产生的法律事实是A、B 依法签订合同的行为引起 A、B 双方法律关系终止的法律事实是地震这一事由。3.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并在合同中单独制定了仲裁条款。事后甲公司发现在订立合同时对该有关事项存在重大误解。问:(1)甲公司可否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某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2 如果甲公司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答案:(1)甲公司可以向某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24 页 -(2)
4、如果甲公司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仲裁协议独立有效,即使合同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协议合法有效的,具有排除诉讼管辖权的作用。人民法院不予受理。4.2006 年 8 月 10 日 A 县甲皮鞋厂与B 市的橡胶厂签定一份购销合同,由橡胶厂供货,货到后 15 日甲公司付款。合同规定,由橡胶厂代办托运。乙橡胶厂按期发货后,甲皮鞋厂以该货物质量不合格为由拒付货款,并要求退货。乙橡胶厂表示不同意,于是发生合同争议。乙橡胶厂准备提起诉讼。问:乙橡胶厂可以向哪里的法院起诉?为什么?答案:乙橡胶厂可以向A 县法院,也可以向B 市法院提起诉讼,A
5、 县法院,B 市法院对该案均有管辖权。因为本案系合同纠纷,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本案被告甲皮鞋厂位于A 县,故 A 县法院对该案享有管辖权。又:本案的合同规定由橡胶厂代办托运。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凡合同规定由供方代办托运,发运地即为合同履行地。据此,本案的合同履行地为 B 市,因而 B 市法院对该案也享有管辖权。因此,乙橡胶厂可以向A 县法院,也可以向B 市法院提起诉讼。第二章企业法1中国 A 公司与日本B 公司拟共同出资设立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双方经协商拟定的中外合资企业合同,其部分条款如下:(1)中外合资企业投资总额1200 万美元,
6、注册资本500 万美元,中方出资300 万美元,外方出资200万美元。(2)中方以货币、厂房、场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外方以外币、设备、专有技术作价出资(但其中外方的机器设备是租赁来的)。(3)中外合资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拟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组织机构,股东会为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企业的执行机构,监事会为企业的监督机构。(4)董事长由中方担任,外方担任副董事长并兼任总经理,总经理是法定代表人。(5)对于企业的重大事务,如合资企业章程的修改,合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增加、减少、合并、分立等,应由合资企业的全体董事通过方可作出决议。(6)合资企业在依法缴纳了所得税后,可按约定比例向中
7、外投资者分配。要求:分析说明上述各项条款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答案:(1)外方的投资比例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在中外合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不得低于25%,本案中外方投资200 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2)出资方式符合法律规定,中外合资企业的投资人可以以货币、厂房、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场地使用权作为出资,但中外合资企业的外方以租赁来的机器设备作为出资不符合规定。(3)中外合资企业的组织形式符合法律规定,但拟定的组织机构不符合规定。中外合资企业的组织机构应为董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并且董事会是合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合营企业无须设立股东会和监事会。(4)总经
8、理作为中外合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不符合规定,按照法律规定董事长是合营企业的法人代表。(5)对于本案中所列举的企业重大事务不必由全体董事通过方可做出决议,而是由出席董事会的全体董事通过方可做出决议。按约定比例分配利润的条款不符合规定。(6)中外合资企业缴纳所得税后,应按合营各方注册资本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而不是按约定比例分配。22001 的 3 月,江苏省某市一家用电器厂准备与日本公司建立一中外合资经营的家电有限公司。中外双方合营者在签订的合营合同 中约定日本方以技术出资,技术出资作价占合营企业注册资本的20%;中外双方商定中方为董事长,日方为副董事长。该合同经营的家电有限公司经审批机构批准后,依
9、法注册登记成立。公司成立后,由于日方担心投资风险,于是让该公司在日本的保险公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24 页 -司办理了财产安全保险。公司成立半年后,经营效益良好,日方在未经中方董事同意的情况下召开董事会,以到会的 1/2 董事通过决议,决定增加出资。问:请分析该案中哪些地方不符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有关规定?答案:该案中不符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有关规定的有以下两个方面:(1)在该案中,合营企业合同 规定日方以技术出资作价占合营企业注册资本的20%。这一约定不符合中外合资企业法的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关于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规定,在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
10、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低于25%。而在本案中,日方的投资比例仅为20%,显然低于法律规定的标准。对此,日方应追加出资。(2)本案中有关合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方面不符合法定程序。依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规定,合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必须由合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会议通过,而董事会会议应有2/3 以上董事出席方能举行。增加注册资本必须由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一致通过方可做出决议。在本案中,日方在未经中方董事同意的情况下召开董事会,以到会的1/2 董事通过决议,决定增加出资。这一做法违反了上述法律的规定,因此该增加出资的决议无效。3中国甲公司与泰国乙企业拟在中国宁波设立一家法人中外合作企业,双方经协商拟
11、定一份中外合作企业协议草案,部分条款如下:(1)外方合作者以现金和机器设备出资,占总出资额的65%,中方合作者以厂房和土地使用权出资,占出资额的 35%。(2)中外合作企业合作期限为8 年,合作期满后,企业全部固定资产归中方,但中方应按固定资产残值的 10%给外方适当补偿。(3)在合作企业正式投产后的前5 年分别让外方先行收回其投资,每年先行回收投资的支出部分可计入合作企业当年的成本。(4)合作企业的税后利润以各占50%的比例分配。(5)合作企业的组织机构设董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董事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要求:分析说明上述合作企业条款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答案:(1)中外合作企业的出资方式,
12、及中外双方出资比例均符合法律规定。中外合作企业的出资方式可以以现金、机器设备、厂房、土地使用权出资。法人合作企业,外方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5%。外方的出资额占65%,符合规定。(2)经营期限届满后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的处理有不符合法律规定之处。按法律规定,中外合作企业约定让外方在合作经营期间先行回收其投资的,那么合作期间届满后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应无偿归中方所有。本题中按固定资产残值的10%给外方适当补偿的做法不符合规定。(3)在合作经营期间,外方可以依法先行回收其投资。但是合作企业的亏损未弥补前,外方不得先行收回投资,这表明只能用企业利润来回收投资。所以本题中把先行收回投资的支出部分直接计入企业当
13、年成本的做法是不符合规定的。(4)合作各方有关利润分配比例的约定符合有关规定。因为,依照有关规定,合作企业的合作各方可以自行约定利润分配比例。(5)关于合作企业的组织机构的设置符合法律规定。作为法人的中外合作企业应设董事会,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4甲、乙、丙、丁四人商议设立普通合伙企业,并签订了合伙协议。甲以部分货币及实物折价出资10 万元,乙以实物折价出资8 万元,经其他三人同意,丙以劳务折价出资6 万元,丁以货物出资4 万元。合伙协议规定,甲、乙、丙、丁按5:4:3:2 的比例分配利润和承担风险。合伙协议约定由甲执行合伙企业事务,对外代表执行合伙企业事务,合伙协议中未约定合伙企业经营期限。
14、合伙企业 设立后存续期间,发生下列行为事实(但不限于):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24 页 -(1)合伙企业设立3 个月后,甲擅自以合伙企业的名义与A 签订了代销 合同,乙合伙人获知后,认为该合同不符合合伙企业利益,经与丙、丁商议后,即向A 公司表示对该合同不予承认,因为甲合伙人无单独与第三人签订代销合同的权利。(2)合伙企业经营了1 年后,丁提出退伙,其退伙并不给合伙企业造成任何不利影响。1 个多月后,该合伙人撤资退伙。于是,合伙企业又接纳戊入伙,戊仍然出资4 万元。此后,合伙企业的债权 人 B 就丁退伙前发生的债务要求合伙企业的现合伙人及退伙人共同承担连
15、带清偿责任。(3)执行 合伙 事务的合伙人甲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独自决定聘任合伙人以外的张某担任该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并以合伙企业的名义为合伙企业以外的王某担保。(4)合伙企业经营了1 年半后,乙在与C 经济业务来往后,发生了债务。C 向法院提起诉讼,判决胜诉后,C 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5)该合伙企业又继续经营了3 个月后,由于在此之前甲等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该合伙企业 亏损严重,合伙企业的 E 债权人起诉于法院,法院在审理中发现合伙企业财产25 万元,但所欠债务40 万元。要求:(1)假设该合伙企业中的丙是现任国家公务员,判断可否成为合伙人。假如合伙协议规定甲执行合伙企业事务,对
16、合伙企业债务无限连带责任,而乙、丙、丁不执行合伙事务,故对合伙企业的债务只承担有限责任,判断此项协议条款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分析甲、乙、丙、丁的出资方式是否符合合伙企业法的规定。为什么?(3)甲擅自以合伙企业名义与A 公司签订代销 合同,而 A 公司如果是善意的不知道该合伙企业对甲的内部限制的第三人,分析该代销合同的效力如何确认。(4)合伙企业某 债权 人 B 就丁退伙前发生的债务要求合伙企业的现合伙人及退伙人共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分析丁可否以自己已经退伙为由,戊可否以自己新入伙不久为由不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为什么?(5)分析甲聘任合伙企业以外的张某来担任经营管理人员及为合伙企业以外的王
17、某担保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6)乙被法院强制执行其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时,分析乙是否仍然可以作为该合伙企业 的合伙 人。(7)分析合伙企业的40 万元债务应如何清偿。答案:(1)如果丙是现任国家公务员,则丙不能成为该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因为在职国家公务员属于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因此不得成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根据规定,在普通合伙企业中的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均负无限连带责任。本题中关于合伙企业中合伙人负无限连带责任,其他部分合伙人负有限责任的说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2)该合伙企业的合伙人的出资方式符合法律规定,合伙企业可以依法以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劳务、其
18、他财产权出资。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题及答案47_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3)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本题中的A 公司属于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所以合伙企业中的合伙人不能以对甲执行合伙事务的限制来否定代销 合同 的成立有效。(4)丁、戊理由不成立。因为根据有关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 人承担连带责任,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 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5)不合法。根据有关规定,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及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这两项事务均属于法定应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的事务。本题中甲
19、擅自进行这两项事务,未经全体合伙人同意,故为不合法。(6)乙属于退伙。根据法律规定,合伙人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合伙企业中的全体财产份额的情形,合伙人当然退伙。故乙在情形实际发生之日起不再是该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了。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24 页 -(7)合伙企业对其债务,应先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到期债务的,各合伙人应当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企业的债权人有权向合伙人全体或者任何一名合伙人提出偿还债务的请求,合伙人不得以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人追偿由于其承担连带责任而导致所清偿的数额超过其应当承担的数额的部分。?第三十八条合伙企业 对其债务,应
20、先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第三十九条合伙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第九十二条合伙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债权 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申请,也可以要求普通合伙 人清偿。5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与其朋友乙、丙、丁四人合伙成立一普通合伙企业。四人商定,甲出资5 万元,若合伙企业发生亏损,甲不再以个人财产承担亏损。乙以设备出资,丙以劳务出资,丁以场地出资,合伙企业经营期限为3 年,并将合伙企业命名为“众发有限责任公司”。回答:(1)本案例中有哪些内容不符合合伙企业法的规定?(2)该合伙企业存续期间,乙以其设备向债权人戊出质但未告知其他合伙人,则乙的行为效力如何?(3)丙的
21、债权人周某以丙曾向他借款2 万元为由要求撤销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1 万元,则周某的要求能否实现?(4)后来,乙想把自己的财产份额转让给其朋友钱某该如何处理?答案:(1)甲不得成为 合伙企业 的合伙人;甲、乙、丙、丁四人有关承担有限责任的约定不合法;合伙企业不得使用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名称。(2)乙的行为无效或作为退伙处理,由此给其他 合伙 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二十五条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的,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未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其行为无效,由此给善意第三人造成损失的,由行为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3)不能实现。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普通合伙企业中某一合伙人的债权 人
22、,不得以该债券抵消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故周某的要求不合法。(4)该行为须得丙、丁的一致同意。6郑某、张某、朱某分别出资2 万元、4 万元、6 万元成立普通合伙企业从事小食品加工。约定按出资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亏损。该合伙企业成立1 年后,三人因经营理念发生分歧无法调和,于是一致同意解散该合伙企业。三人经清算查明:合伙企业现有价值1.5 万元的小食品,欠职工工资0.5 万元,税款1 万元,借款3 万元,清算费用0.2 万元。回答:(1)该合伙企业债务该如何清偿?(2)郑某、张某、朱某各自承担份额多少?答案:(1)首先以 合伙企业 全部财产清偿,按照清算费用职工工资所欠税款债务返还出资的顺序进行清偿。
23、即:1.5 0.2 0.50.8(万元)。(2)不足清偿的部分,即:310.83.2(万元)由各 合伙 人按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分担。则郑某分担3.2 1/6(万元);张某分担3.22/6(万元);朱某分担3.23/6(万元)。72004 年 8 月 7 日,甲出资 6 万元设立 个人独资企业A 企业。甲聘请乙管理企业事务,同时规定,凡乙对外签订标的额超过1 万元的 合同,须经甲同意。10 月 18 日,乙未经甲同意,以A 企业名义向善意第三人丙购买了价值1.2 万元的货物。2005 年 3 月 15 日,A 企业亏损,不能支付欠丁的到期债务,甲决定解散企业。依法进行企业清算,以A个人独资企业的
24、财产依法定顺序清偿后,仍欠丁债务5 万元,而经查甲个人可供执行的财产价值2 万元。要求: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24 页 -(1)分析乙于10 月 18 日以 A 名义向丙购入价值1.2 万元的货物行为是否有效。说明理由。(2)假设不足清偿丁的债务,分析应如何处理。答案:(1)乙于 10 月 18 日以 A 企业名义向丙购入价值1.2 万元货物的行为有效。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投资人对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员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因此该行为有效。(2)按照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 债权
25、 人在 5 年内未向 债务人 提出偿债请求的,原投资人对债权人的责任消灭。因此,A 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债务,以个人财产2 万元偿还,尚欠丁3 万元。A 企业解散,甲对欠丁3 万元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丁在5 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要求的,该持续偿债义务就消灭。8甲曾是某高校旅游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设立专门提供旅游咨询服务的个人独资企业。(1)甲在申请设立企业的申请书中未载明注册资金的数额,则该申请书的效力如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否受理其申请?(2)甲向该企业投资的五台电脑、一套办公桌椅,自个人独资企业成立后,所有权属于谁?(3)该企业成立后由于经营有方业务越来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2022年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2022 经济法 概论 案例 分析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