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B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理学B卷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旅游地理学B卷及答案 旅游地理学 试卷 ( (B)课程代码: 考试时间:120 分钟 适用专业:考试日期:共 (敬请考生留意:本试卷共 2 页)题 题目 一 一 二 二 三 三 四 四 五 五 总分 成 成绩一填空题(16*0.5´=8 分)1地理学思维探讨旅游系统主要是_、_和_的观点。2按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GBT189722003),把全国旅游资源分为_个主类_个亚类_个基本类型。3卢云亭三三六评价法中的六个条件是指_、_ 、_、施工难易条件、投资实力、旅游客源市场条件。4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认为,在城市四周,将形成在某一圈层以某一种作物为主的
2、同心圆结构。由里到外:_、_、_、_、三圃式农业、畜牧业的同心圆结构。5运费指向论中,依据最小运费原理,仅运用便在原料时,为_ ;仅运用损重原料时,为_;仅运用纯原料时,为_。二推断题(12*1´=12 分)1. 地理学是探讨地球表面地理环境 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改变的规律性和人地关系的学科,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和区域性。2. 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R 值越小,旅游需求,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R 值越大,时间安排越匀称。 3.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 ,G 值越大,则旅游客源地越少越集中;G 值越小,则客源地越多越分散。4. 旅游交通是指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来回,以
3、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供应的交通工具。5. 依据双核结构理论,南昌赣州是典型的双核型空间结构模式。6区域旅游合作包括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建和客源共享等。7.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一般遵循点(极化效应)轴(点轴模式)网(扩散效应)的进化过程。8. 旅游景点是旅游区分级系统中的最高的一级,是由美学特征突出的景物所组成。9.综合区划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旅游区划方法。10.影响主题公园布局的必要条件包括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及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11人类活动可能对旅游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分为物理性和化学性的作用。12. 中国的旅游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及中、西部的人口稠密大省。三名词说明
4、(6*3´共 18 分)1地理学; 2交通运输布局;3主题公园的概念 4. 旅游空间结构; 5. 旅游交通6. 环境影响评价四简答题(5*6´共 30 分)1简述旅游系统的特点。(6 分)2简述旅游地理学的探讨内容。(6 分)3旅游活动行为大体上可分为哪些层次?(6 分)4简述旅游流的空间特征。(6 分)5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是什么?(6 分)五论述题(2*16´=32 分)从下面三题中 任选两题 作答:1 试以你所熟识的地区为例,探讨旅游区划的原则、程序、方法及其应用的相宜性。2你所熟识的旅游地中,谈谈你认为设计得最为精彩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3论述区域旅游
5、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旅游中的应用。 旅游地理学 答案 ( (B)课程代码:适用专业:考试 日期:共 (敬请考生留意:本试卷共 2 页)题 题目 一 一 二 二 三 三 四 四 五 五 总分 成 成绩 一填空题(16*0.5´=8 分)1. 区域的观点、综合的观点和人地关系协调; 2. 8,31,155 ;3. 景区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 ;4. 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农业; 5. 消费地区位、原料地区位、自由地区位; 二推断题(12*1´=12 分)1T 2.F 3. T4. F5. F6. T 7. T8. F9
6、. F10. T 10. F 12.F 三名词说明(6*3´=18 分)1地理学是探讨地球表面地理环境 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改变的规律性和人地关系的学科,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和区域性。2交通运输布局又称交通运输配置,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通线的布局,以及为完成全线运输任务有关的各项运输设施、运载工具和交通站点的布局。3主题公园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按某一个或几个主题,将历史的、现实的、想象的、本土的、外国的各种富有吸引力的自然或人文景观,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呈现在旅游者面前,达到消遣、消遣、增长学问等目的的人造景观。4旅游空间结构指旅游产业各部门在地理空间的格局以及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空
7、间经济关系。5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来回,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供应的交通设施及服务。6.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议中的人类重要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的作用及会造成的环境改变和对人类健康、福利的可能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预料和评估,并削减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四简答题(5*6´=30 分)1答: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开放性;动态性。2答:旅游地理学是探讨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规律,并在规律性相识的基础上评价旅游资源,确定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旅游流预料,分析旅游通道的通达性,综合评价区委和区域经济条件,兼顾三效益,根据时间依次和空
8、间关系进行旅游区划,探讨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旅游地图,以及分析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3答:旅游活动行为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层次是巡游观光;提高层次是消遣、购物;特地层次包括养息、疗养、出席会议、宗教朝拜等。一般而言,旅游者先从事较低层次的旅游活动,然后从事提高层次和特地层次的旅游活动,但也有例外的状况,而且,不同行为层次的旅游活动可以同时并存。4答:(1)旅游流的客源地和目的地主要为发达国家和地区;(2)近距离旅游流大于远距离旅游流;(3)旅游流流量的不对称性;(4)旅游流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5答:(1)重视理论的探讨(2)探讨主题显明:TRED 为探讨主
9、线;(3)探讨方法先进;(4)院系:_班级:_姓名:_学号:_装订线探讨方式开放。6. 答:(1)自然地理环境。三级差异:经纬度地带性差异;地形、气候差异;地貌、小气候等造成的区域差异。(2) 文化地理环境。三级差异:文化圈;文化区;民族小区。同质文化、异质文化、文化发祥区、特别文化等的吸引力。(3)经济地理环境。经济发达区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经济发达区是主要的旅游接待地;城乡间相互吸引。(4)生态环境因素。环境质量指环境原始性质、状态的改变程度。生态旅游。四论述题(2*16´=32 分)1.答:旅游区划的程序和方法 旅游区划的程序(7 分)(1)设立健全组织,组织相关人员参与;(
10、2)全面收集资料,进行实地调查、集中力气开展试点工作,统一指标和操作方法;(3)在试点基础上,编写调查手册,培训人员;(4)全面开展普查,编写报告,填绘地图;(5)在普查基础上对旅游区等级进行分类和评价,对重点区组织专家鉴定,建档、立法等爱护;(6)依据相像性和差异性原则等进行旅游分区; (7)进一步分析相关资料,修改分区。旅游区划的方法:综合区划法;分解区划法;两分区划法(3 分)结合所熟识的地区谈。(5 分)2.答:结合旅游地空间布局的一般模式 (1)凝合模式(5 分)该模式对应于旅游地发展的初期阶段。此阶段旅游活动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旅游业发展的雏形基本形成。其空间结构特点:空间狭小、服务
11、体系不完善;节点少、规模小、综合吸引力地;旅游流成单向性、客源市场不稳定。(2)放射模式(5 分)该模式对应于旅游地发展的成长阶段。是在凝合模式发展到肯定程度后形成的过渡性阶段。其空间结构特点:一中心地为核心、以主要交通通道为轴线;空间不断扩大,出现次级旅游区,规模也不断扩大;旅游节点之间相互联系,综合吸引力增加;旅游流呈现双向性,形成较为稳定、成熟的客源市场。(3)扩展模式(5 分)该模式对应于旅游地发展的成熟期阶段。其空间结构特点:形成中心旅游地次级旅游地旅游腹 地通道的网脊是空间结构;其他方面均强于放射模式。3.答:区位理论:早期区位理论(6 分)(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3)中心地理论;(4)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在旅游探讨中的运用(3 分)(1)旅游中心地理论;(2)距离衰减理论 空间结构理论(6 分)(1)增长极理论;(2)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和网络开发理论;(3)圈层结构和核心边缘理论;(4)梯度结构理论;(5)双核结构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