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优秀教案--水和水蒸气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优秀教案--水和水蒸气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温州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王小梅教材分析: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第六课教学内容。本单元核心概念为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水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落实到水和水蒸气一课的具体概念则是“由于温度变化,水和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本课作为单元第六课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由于温度变化,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及“杯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探究学习。前一课“水珠从哪里来”,与本课共同组成探究水的液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的研究活动。关于“水”和“水蒸气”,
2、学生已有许多生活经验,比如地上的水干了,晾起来的衣服干了,烧开水等等。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水蒸气”、“蒸发”已经有了模模糊糊的初步认识。比如衣服上的水干了,有些学生会用“水蒸发了”去解释。但是在他们的前概念中有着许多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最典型的便是对于热水中冒出的“白汽”的认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白汽”便是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这个错误的前概念中隐含着两方面的信息:1.学生认为“白汽”是“气态”,其实“白汽”是“液态”;2.学生认为“白汽”是蒸发现象,其实“白汽”是凝结现象。因此,对“白汽”的研究认识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与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水由于温度变化形成水
3、蒸气;水蒸气由于温度变化而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过程与方法:经历“预测观察解释预测”的科学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二、教学重点:水与水蒸气能互相转化。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5 页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三、教学难点: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四、教学准备:一小杯水、玻璃片、小烧杯、大烧杯各一只、毛巾、手电筒、黑色KT 板、5 倍放大镜、红色冰块若干、有盖子的玻璃瓶、热水、记录单。五、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4、一)准备:谈话导入1.复习2活动准备:认识材料与记录单,明确学习任务。1复习导入(1)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由于温度的变化,水可以变成冰,冰也可以变成水。板书:水冰(2)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杯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1.复习唤醒先前经验;2.引起注意、熟悉材料。(二)探究“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1.暴露前概念2.观察玻璃片上的水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3.在观察交流活动中认识水蒸发成水蒸气现象1.问题情境:(出示玻璃片)用手指点水,并将水划在玻璃片上,预测过一会儿会出现什么现象?3.组织交流:(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你认为水变成了什么?水到哪里去了?(3)解释:水变成看不见
5、的气体状态跑到空气中了,这种现象叫蒸发。由水变成的看不见的气体叫水蒸气。(板书:水水蒸气)引导学生经历“预测观察解释”的学习过程,建构“水蒸发成水蒸气”的科学概念。(三)探究“水蒸气变成水”的现象1.观察“白汽”,做出猜想2.借助工具观察“白汽”,引发新思考1.问题情境:在空杯子中倒入热水,提问:热水在蒸发吗?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提问:“白汽”是从哪里来的?它是什么?1.暴露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2.引导学生经历“预测观察、描述、记录新预测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5 页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3.进一步观察“白汽”,形成新认识4.解释现象:杯壁上的水是从
6、哪里来的?3.组织观察与交流。4组织实验,进一步观察水蒸气变成的水。6.总结:白汽是杯里的热水蒸发成水蒸气后遇到冷的空气又变回来的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板书:水蒸气水)7.组织学生解释:杯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观察、描述、记录新认识”的学习过程,在有层次的观察活动中不断寻找新证据验证原先的猜想,引导学生形成新的认识。(四)师生总结 整理本节课的研究学习活动,形成新的认识。1.提问:现在,你对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组讨论后组织交流。2.展示学生的新认识。整理学生的概念发展成果。(五)课外探究 引发探究欲望:经历水蒸发的研究过程。交待任务:观察一杯 50 毫升的水蒸发完需要多少时间?实验:给50
7、毫升的水加热,记录蒸发完需要的时间。进一步发展科学实证意识及培养持续观察的习惯。板书设计水和水蒸气水水蒸气冰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5 页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试教体会:一、让前概念成为探究学习的起点科学概念教学应基于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展开。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关于“水和水蒸气”的前概念做了调查。学生对于“蒸发”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在这些零散、模糊的初始想法中,最典型的错误概念是对“水蒸气”的认识。绝大多数孩子认为“水蒸气”就是生活中经常看见的“白汽”。这些调查结果让我下定决心: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绕过“白汽”的研究。试教过程
8、证明,这项研究活动也绕不过,除非你“告诉”孩子说“白汽不是水蒸气”。二、让实证成为探究学习的核心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水和水蒸气的互相转化可以说是一个隐性的物质变化过程。对于这个过程,学生已经从一些课外读物中间接获取结论,在课堂上我们是继续“告知”学生还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看见”?在试教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经历一个个“实证”的过程:1.水变成水蒸气。一开始我根据教材上的实验设计,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是两张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上的现象分析“水到哪里去了?”。学生分析得有根有据,蒸发的概念顺利得出。可是这是“实证”吗?学生凭什么相信这些水是自己少掉而不是老师在作假呢?如何进行“实证”?我做了以下
9、改进: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块玻璃片,让学生在 2 分钟内观察玻璃片上水的变化,亲眼看到水少了、干了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看”到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2.水蒸气变成水。用在热水上罩大玻璃杯的实验很容易得出“水蒸气能变成水”的结论。但是“白汽就是水蒸气”的错误前概念在这里自然呈现,许多学生在描述实验现象的时候都把白汽描述为水蒸气。在试教中我发现,当追问“水蒸气不是看不见的吗?”时,学生不是反思自己的错误认识,而是去寻找新的“错误”证据,比如“水蒸气热了就看见了”、“水蒸气浓度高了就看见了”等来证明自己的观念。使用直接告知、或者推理等方法来解释“白汽”时,学生暂时接受。但是课后我们调
10、查了学生,很多学生仍然认为“白汽”是水蒸气,有的学生则说老师告诉我们“白汽”是水。学生前概念的顽固性启发了我:对于三年级儿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5 页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童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看到“白汽”的真面目即小水滴,这样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学生才会茅塞顿开。三、让记录成为科学学习的习惯“科学记录本是孩子最好的科学书”。在本课教学中,我们让每位学生有一张记录纸,伴随着学生整堂课的研究学习。可是在试教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上经常要停下来让学生记录,好像把课堂的节奏搅乱了,记录好像成了课堂教学的“包袱”。我们带着疑虑的心情翻阅着学生的记录单,逐渐一份份欣喜
11、代替了原来的忧虑:一份份记录单呈现着一位位孩子探究的足迹。从每一份记录单上我们都可以还原孩子当时的想法与表达。这不就是孩子回忆与反思的依据,不就是老师评价孩子科学学习的依据吗?如果说科学探究是一串珍珠项链,那么科学记录就是项链上的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于是在本课中,我决定对记录单进行完善,把记录进行到底!个人简介:王小梅,女,1979 年出生,温州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科学教师,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温州市教坛新秀。积极参与课改教研活动,多次在县市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教材分析、主持参与式培训;温州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承担县市级以上公开课10 多节,其中食物链与食物网拍成录像课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音像出版社出版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拱形的力量 在浙江省第七次科学备课会上公开展示;多篇论文、案例、研究报告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或发表,其中论文小学科学“生命世界”概念教学探索与实践荣获浙江省一等奖、让概念为探究掌舵荣获浙江省二等奖并发表于科学课08 年第 4 期,案例用“儿童的方式”探究生命世界荣获浙江省二等奖。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5 页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