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0.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0.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河北正定中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 试 题第 I 卷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人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源远流长。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如果行诸文字,更是被许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拿来作为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中国家训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博、影响之深刻是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具备的。总起来说,中国家训给我们的训诫内容是“一条主线”和“三大主题”。“一条主线”就是“尊儒”。儒学倡导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非常符合历朝历代统治者的“胃口”。所以,纵观
2、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始终是儒学;毫无疑问,中国家训的思想主体也只能始终是“尊儒”。孔子就把开中国家训先河的周公尊为儒学奠基人,时时不忘把他当“圣人”来崇拜。他们谆谆告诫子孙的,几乎全都是儒家的人生理想、生活信条、处世哲学、审美情趣和为学方法等等。“齐家治国之道”,主要指的是“齐家治国”的理想。中国家训中,讲“齐家治国”人生理想与信念的随处可见,其中的帝王家训是一个亮点。周公辅政时教导侄子成王说:“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后来,这句家训成为诸多帝王教育后代的名训。自周至清,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踏下坚实脚印的帝王,都用家训要求和鼓励他们的后代致力于“奉公勤政,报国恤民”,正是这
3、些闪耀着智慧光辉的家训,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和社会精英,也让他们实现了“齐家治国”的理想。“为人处世之道”,主要指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讲得最多的是“孝道”“勤俭”“谦恭”和“助人”等。明学者姚舜牧在药言中说:“圣贤开口便说孝悌,孝悌是人之本,不孝不悌便不成人了。”蜀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颜氏家训一开篇就概括性地阐述了著立家训的目的:“吾家风教,其基本内容无外乎要家人清白做人,自立自重,忠君爱国,宽柔慈厚。”弟子规在总叙中则具体列述了弟子“为人处世”与学习上的守则规范:“入
4、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读书治学之道”,主要指的是“读书治学”的方法。其中“德才兼修”的方法最值得称道。这种方法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训诫子弟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子弟入仕,而在更大程度上是通过训诫子弟读书教导子弟做人的道理,“修身”第一,“仕进”第二。教育家孔子对儿子孔鲤的家教就是这样,他教导儿子不仅要学“诗”,更要学“礼”,因为“不学诗无以言”,而“不学礼无以立”。另一个特点是把训诫子弟读书与立志联系起来,与“齐家治国”和“为人处世”融为一体。西汉文学家孔臧在诫子书中说:“人之进退,惟问其志。”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12 页 -2“
5、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今天的中国,虽然已经演进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时期,但如果要问我们还需不需要家训,答案肯定是肯定的。1.下列关于“家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中国,家训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它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明确传达的对子孙后代的垂诫和训示,并对子孙后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B.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家训中特别重视儒家思想的传承,家训内容全部都是儒家的人生理想、生活信条、处世哲学、审美情趣和为学方法等等。C.家训如果已经行诸文字,影响可能会更广大,更是被许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拿来作为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D.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的家训,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博、影响之深刻是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具备的,在今天也是很有价值的。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家训的内容并不是庞杂无序的,贯穿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儒家思想观念,这也与封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一致的。B.中国历史上自周至清,有作为的帝王都特别重视家训的训诫作用,要求后代致力于“奉公勤政,报国恤民”。C.“圣贤开口便说孝悌,孝悌是人之本”,是说“孝”与“悌”同等重要,它们不仅是为人处世之道,而且也是古代家训的主要内容。D“诗书继世长”体现了古人对“读书治学”的看重,而在读书中又特别强调“德才兼备”,这是要通过读书教导子弟做人的道理。3.根据原文内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是中国家训的开先河者,他又是儒学的奠基者,这说明了家训内容从源头上就与儒学思想观念有着紧密的关系。B.古代家训训诫子弟读书,主要目的是使子弟们懂得并践行做人的道理,至于入仕为官,虽然重要,但不占首要的地位。C.文章不仅解说了中国家训的主要内容,更是要传达在当今现代化建设中要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D中国古代家训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周代;内容丰富,涉及到立身处世等多方面,但它只是在官宦人家和读书人家流传。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47 小题。孙德昭,盐州五原人也。其父惟最,有材略。黄巢
8、陷长安,惟最率其乡里子弟,得义兵千人,南攻巢于咸阳,兴平州将壮其所为,益以州兵二千。与破贼功,拜右金吾卫大将军。朱玫乱京师,僖宗幸兴元,惟最率兵击贼。累迁部州节度使,留京师宿卫。鄜州将吏到京城请求孙惟最到镇赴任,京师百姓几万人和神策军又拦路挽留他,不能出行,改为荆南节度使,在京师处理事务,分管神策军,号称“扈驾都”。是时,京师乱,民皆赖以为保。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12 页 -3 德昭以父任为神策军指挥使。光化三年,刘季述废昭宗,幽之东宫。宰相崔胤谋反正,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天复元年正月朔,未旦,季述将朝
9、,德昭侠甲士道旁,邀其舆斩之,承诲等分索余党皆尽。昭宗闻外喧哗,大恐。德昭驰至,扣门曰:“季述诛矣,皇帝当反正!”何皇后呼曰:“汝可进逆首!”德昭掷其首入。已而承诲等悉取余党首以献,昭宗信之。德昭破锁出昭宗御丹凤楼反正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与承诲等皆拜节度使图形凌烟阁俱留京师,号“三使相”,恩宠无比。是时,崔胤方欲诛唐宦官,外交梁以为恃,而宦官亦倚李茂贞为捍蔽,梁、岐交争。冬十月,宦者韩全诲劫昭宗幸凤翔,承诲、从实皆从,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胤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以龙凤剑、斗鸡纱遗之。太祖至华州,德昭以军礼迎谒道旁。太祖至京师,表同州留后,将行,京师
10、民复请留,遂为两街制置使。梁兵围凤翔,德昭以其兵八千属太祖,太祖益德之,使先之洛阳,赐甲第一区。昭宗东迁,拜左威卫上将军,以疾免。太祖即位,以乌银带、袍、笏、名马赐之。疾少间,以为左卫大将军。末帝立,拜左金吾大将军以卒。承诲、从实至凤翔,与宦者俱见杀。(节选自新五代史杂传第三十一)【注】反正:复归正道,此指帝王复位。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德昭破锁出/昭宗御丹凤楼反正/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与承诲等皆拜节度使/图形凌烟阁/B.德昭破锁出昭宗/御丹凤楼反正/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与承诲等皆拜节度使/图形凌烟阁/C
11、.德昭破锁出/昭宗御丹凤楼反正/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与承诲等皆拜节度使/图形凌烟阁/D.德昭破锁出昭宗/御丹凤楼反正/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与承诲等皆拜节度使/图形凌烟阁/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宿卫,就是在宫禁中值宿,保卫、护卫皇帝;宿卫军,是中国古代禁卫军的一种,为帝王的亲军,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宫。B.朔,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是从初一到月底之间的所有月相的最大者。既望,一般在月末,这时月相已经残缺,光线较暗了。C.在古代,封建君主对
12、妻妾的宠爱叫“幸”,比如“宠幸”“临幸”“妇女无所幸”;君主驾临某地,也叫“幸”,如本文中的“幸兴元”“幸凤翔”,后来也泛指皇族亲临。D.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比如朝笏、象笏等。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12 页 -4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德昭为人刚毅正直。在昭宗被刘季述废掉并幽禁起来后,孙德昭为了大义,接受了崔胤的意见,参与了实施解救昭宗的计划。B.孙德昭强悍勇武。在截杀刘季述的时
13、候,孙德昭带领士兵埋伏在刘季述上朝的路上,拦击他的马车并杀了他;后来孙德昭又骑马冲到昭宗处,请昭亲出来复位。C.孙德昭父子都深受百姓爱戴。当年惟最曾因京师百姓的挽留,终未能到地方去赴任;后来孙德昭将要去同州赴任时,也因被百姓挽留而未能成行。且父子俩都因此被任命为两街制置使。D.孙德昭甚得恩宠,且得善终。他不仅因解救昭宗有功,被绘制了图象挂在凌烟阁,享受无上荣宠,而且又因他当初结交梁太祖,从而得到梁朝两任国君的重用,最后死在任上,得以善终。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译文: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胤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
14、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 题。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注】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9.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三)10.名篇名句默写(6 分)氓中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苏轼在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行路难诗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屈
15、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与韩愈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表述相似内容的诗句是,。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12 页 -5 王维的使至塞上以比喻表达诗人飘零、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第卷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徐乾清:清水徐徐洒乾坤2010 年 1 月 9 日上午 11 点 15 分,我国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水利事业。徐乾清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心系水利,为我国大江大河
16、的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水利工作者。徐乾清 1925 年出生于陕西城固,汉中人。汉中位于汉中盆地。汉水自西而东横贯于汉中盆地,建于秦汉的众多水利工程和灌区,真实反映了汉中盆地稻作农业的繁荣景象。1949 年 9月初,23 岁的徐乾清从国立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被选派到泰州苏北行署水利处,开始了其一生的水利生涯。此后,从苏北到上海再辗转到北京中央水利部,他当过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过中央水利部专家工作室技术组组长并兼任苏联专家组组长的助手,在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过,到后来担任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副司长、水利部副总工程师。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徐乾清几次从宏观角度指出我国水资源短缺
17、给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严重影响,提出了明确的对策。当“八五”攻关即将结束之时,徐乾清又敏锐地将视野投向了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提出要尽快开展西北地区生态蓄水研究。在他的积极倡导下,“西北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该项目的及时设立和成果产出,为20 世纪末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60 余年的水利生涯,从长江到黄河,从松花江、辽河到淮河、海河、珠江流域,徐乾清跑遍了祖国的各大江河湖泊,推动参与了全国主要江河流域规划的编制、修订、审查工作,参与了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审查工作,先后担任“黄河治理
18、”“长江防洪”“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科研项目的专家组长,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治理倾注了大量心血。了解徐乾清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出席的大小会议无数,但每次话都很少,却句句铿锵有力。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事先他都会进行充分的论证。“徐院士的科学作风十分严谨,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每句话、每个词都非常准确。他告诫我们,对任何事情,哪怕是一个数据都不能含含糊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宏对此深有感触。徐乾清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在全国水利系统是出了名的。徐老总结他一生的治水经验,希望能将其精华传授给后人,而这精华,就是要实事求是,要尊重科学,要遵循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治
19、水安邦的大业。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12 页 -6 对于年轻学者的请教,徐乾清是从来不吝啬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平时,经常有年轻的水利科研人员在评职称、报奖等方面请徐乾清帮助推荐,而他立了三个“门规”:一是被推荐的人及其所做的工作必须是他所熟悉的;二是草拟的材料必须提前送去,他认真看完及时通知对方结果,并注明“可以签”“做修改后再签”“能否请其他专家推荐”等意见;三是凡他签过字的材料,必须给一份复印件留存。“徐老开会发言语气十分平和,且都围绕着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展开,从不以专家身份凌驾于别人之上。”同事有两个深切感受:一是“实”,徐乾清向来没有空话和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0 2022 年高 语文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