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doc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1.1 建设目标在现有38个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的基础上,新增5个职业技能鉴定工种,完成25000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通过义务支教、培训技术员和设备、经费捐赠等措施开展面向农村的多种形式的教育帮扶,改善受帮农村的基本生活条件;转移农村劳动力1150人次,提高其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通过师资培训、联合培养学生、管理示范等措施,使15所对口支援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有较大幅度提升;依托6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优势与特色,主动为区域内职业院校培训师资,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制度建设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科技开发和咨询,实现产学研“深度”结合,在校企合作中掌握企业急
2、需的人才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科技管理的效率;通过项目带动围绕重点建设的6个重点专业,培育6支科技服务队伍,建立6个集教学、科技服务和培训于一体的实验室训基地;建成海峡西岸交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将学校建成交通科技研发、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科技交流、科技培训基地,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为海峡西岸地区同类院校的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提供制度示范、管理理示范、运作示范,充分发挥示范校的引领和带动作用。1.2 建设内容(1)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行业岗位培训 依托学校的办学资源和专业优势,依托行业背景,建立灵活的培训运行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增设化学分析工、汽车维修电工等职业技
3、能鉴定工种,开展汽车维修工、工程测量工、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认证项目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就业能力,满足社会、企业对新技术、高技能等高端培训需求。计划到2009年,增设5个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继续稳定交通系统各种岗位培训,积极开发行业新的培训种类,在保证培训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积极与行业各单位协调,扩大培训范围,把我校办成某省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和终身学习系统的公共平台。计划2007年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7000人次;2008年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8000人次;2009年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10000人次。(2)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充分利用
4、我校的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提供技术服务。依托我校的专业优势,与本地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对口在闽西北革命老区、云南、河南等部分经济落后地区招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学习、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为其顺利就业铺平道路,为老区和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做出应有的贡献。计划2007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30人次;2008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80人次;2009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40人次。(3)加强校企科技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坚持科技为交通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派出教师参与企业的科技开发项
5、目,努力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企业的科技合作,搭建海西交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把我校建设成为交通科技研发、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科技交流、科技培训的基地。力争到2009年,建成6个具有对外服务资质的省级重点实验实训中心,3年累计科技服务经费800万元。(4)依托我院综合办学水平的优势,开展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和地区间、城乡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结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开展主要面向周边职业院校的师资培训。选择师资力量强、实训条件好的重点建设专业及相关专业群,面向高职教师系统开展师资培训,充分发挥我校优势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制定和完
6、善有关师资培训的规章制度,按照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提高管理水平。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及承受能力,依托国家重点建设的6个专业及其专业群开展师资培训,计划2007年培训教师68名;2008年培训教师99名,2008年以后逐步扩大到其他专业;2009年培训教师139名。将某省政和县澄源乡赤溪村、周宁县玛坑乡玛坑村作为对口支援对象,根据受援农村地区的需要,对其开展乡村道路修建、教育帮扶、义诊、发放免费药品等援助。为政和县澄源乡赤溪村修建乡村公路,造福当地村民。向周宁县玛坑乡玛坑村援助设立机房,建立网站,每年假期选派48名优秀教师对当地农民开展科技培训,为农村小学捐款、捐书,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当地
7、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村民送医赠药。通过支援与交流,使对口地区的基础教育状况有较大程度的改善,经济得到发展,文明程度有较大程度的提高。选择某省内外15所高职院校作为对口支援院校,每年接受受援学校的行政干部和骨干教师到我校考察或顶岗工作,重点对其进行职业教育理念、专业建设、教学及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免费培训,所有实训室及网上公共资源系统全部无偿向各对口支援学校开放。与对口支援院校联合培养学生,计划2007年培养290名,2008年培养620名,2009年培养940名,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同时,学校将力所能及地向对方学校捐赠教学仪器设备、教学与管理软件等,并为对方学校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场所建设
8、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全面提升受援院校的职业教育水平。1.3 主要措施(1)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为顺利开展社会服务奠定基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积极探索社会服务管理制度的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社会服务政策,鼓励全体教职工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并在全院形成“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共识。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学校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办法,出台相关管理文件,详细制定各项服务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明确各项目责任人,并将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重要指标,确保社会服务项目顺利开展。(2)多渠道筹措经费,为社会服务项目提供经费保障学校将充分利
9、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品牌效应,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各项经费支持,全面整合学校的优质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强化培训质量,提升为社会服务的层次,塑造为社会服务的良好形象,不断提升学校品牌的含金量。 (3)重视市场的导向作用,坚持观念创新,采取“产学结合”、“项目带动”等措施,确保社会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对社会服务市场,特别是对重点交通企业以及海船员比较集中的闽东南沿海地区的培训市场进行广泛的调查,了解社会服务市场的动态和结构,及时更新观念,有针对性地安排服务计划。主动上门为交通企事业单位、各类职业院校和各对口支援农村提供培训服务,在培训服务的内容上根据他们的需求,定单设计,加强对培训教
10、学各个环节的管理,以良好的培训质量赢得他们对我校的支持,在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促进学校的发展。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开展科技工作的环境与氛围,通过学校科教研发展基金,实施“项目带动”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科技开发与服务进行规划、投入和组织实施。加强与企业的“产学合作”,坚持科技开发与企业需求、专业建设紧密结合,重点关注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加强对现有专业的优化调整、交叉渗透与整合。根据企业需求,积极培育新的科研方向和优势专业群,加大对科技开发软硬件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构建以交通科技为特色,多专业全面发展的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确保科技服务项目顺利进行。1.
11、4 建设进度及经费预算安排表5-9 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进度安排表项 目2007年9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8年9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9年9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总体建设目标: 在现有38个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的基础上,新增5个职业技能鉴定工种,完成25000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通过义务支教、培训技术员和设备、经费捐赠等措施开展面向农村的多种形式的教育帮扶,改善受援助帮农村的基本生活条件;转移农村劳动力1150人次,提高其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通过师资培训、联合培养学生、管理示范等措施,使15所对口支援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有较大幅度提升;依托6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优势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示范性 高等 职业院校 社会 服务 辐射 能力 建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