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针灸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pdf
《2022年针灸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针灸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中西医结合)科针灸科常见病诊疗规范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1、诊断标准(1)中医部分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为主症。寒湿腰痛:腰痛重痛、酸麻,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或痛连骶、臀、股、腘。疼痛时轻时重,天气寒冷阴雨则发作,舌苔白腻,脉沉。劳损腰痛:多有陈伤宿疾,劳累时加剧,腰部强直酸痛,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腘中常有络脉瘀血,苔脉多无变化。(2)西医部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拟定:(1)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等)时疼痛加重。(4)
2、脊柱时有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可有膝、踝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6)X 线摄片检查:可有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 MR检查提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2、治疗方法(1)以 2%普鲁卡因(先皮试阴性)2ml、维生素 B120.5mg、醋酸泼尼松龙 2ml(50mg)混合液穴位注射病变腰椎间盘双侧华佗夹脊穴。(2)选病变腰椎间盘华佗夹脊穴(双)、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太冲等,将连接多功能高效磁
3、电治疗机(广州市海珠区国光电器厂生产,专利号:87213113)之输出线路、磁场强度为3000 高斯、直径为1.3cm、厚约 0.5cm 的汝铁硼合金永磁片,按同名极并置方法用胶布固定于相应穴位上,调脉冲电频率60-80 次/分钟,强度以病员耐受为度。(3)同时以 QJ-B型电脑牵引治疗仪(江苏省常州市钱璟康复器材有限公司生产)作卧位持续腰椎牵引,牵引力为360-410 牛顿(1kg=9.8 牛顿)。以上(1)步骤仅于每一疗程首次治疗时应用,(2)、(3)步骤同时进行,每次 30 分钟,每天 1 次,6 次为 1 疗程。1 疗程未愈者,休息3-5 天再行下 1 疗程。3 疗程内统计疗效。(4)
4、电针+TDP:双侧大肠俞或关元俞、肾俞、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太冲等,用连续波,每天一次,每次 30 分钟,6 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 2-3 天。(5)针挑:取病变腰椎间盘华佗夹脊穴或背俞穴、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等。操作:穴位常规消毒,用2%普鲁卡因在穴位皮下注射一直径约 1cm的皮丘,然后持无菌针挑钳(亦可用外科巾钳)钳住皮丘以固定,用右手抓紧巾钳柄用力均匀地进行前后上下摇摆挑提,每分钟约挑摇60100次,持续操作 15 分钟。每天针挑一次。视病情,35天为一疗程。(6)中药封包治疗:以腰部膀胱经、督脉及下肢膀胱经、胆经经穴为主,每天一至两次,每次20 分钟。
5、3、难点:神经受损而出现肢体麻木、乏力。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20 页 -4、解决思路、措施:按照中医“萎症”的辨证思路,予加强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等原则进行治疗。5、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标准1 制定如下:临床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o 以上,能恢复原来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眩晕(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中医部分 a、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b、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c、气血亏虚
6、: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西医部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2)多发于 40 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个肢麻木。(4)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a、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
7、椎体束征阳性。X 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b、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磺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c、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听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椎动脉造影有受
8、压现象。2、治疗(1)治疗方法 a、中频脉冲电治疗:在选定的穴位上置一约35cm2大小的棉垫,在其上注射松花液或本院自配液(以2普鲁卡因、导入液、654-2 林可霉素按 2:2:1:2 的比例配制)约 1ml,用胶布把磁片固定于棉垫上,磁片采用异名极并置法,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仪,输出的脉冲直流电流频率为 6080次/次,程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一次,每次 60 分钟,10 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23 天后进行下一个疗程。b、针刺,均用平补平泻,留针 20 分钟或电针或艾灸,每天一次,每次30 分钟。c、针挑:穴位常规消毒,用 2%普鲁卡因在穴位皮下注射一直径约1cm的皮丘,然后持无菌针挑钳
9、,(亦可用外科巾钳)钳住皮丘以固定,用右手抓紧巾钳柄用 6 力均匀地进行前后上下摇摆挑提,每分钟约挑摇60100次,持续操作 15分钟。每天针挑一次。视病情,35 天为一疗程。d、颈椎牵引,每天一次。每次 1030分钟。e、中药封包治疗:每天一至两次,每次约20 分钟,以颈肩部及上肢经穴为主。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20 页 -(2)分型治疗 a、椎动脉型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电针 30 分钟。每日一次。取穴:双风池、百会、太冲,丰隆、足三里,如属风寒型或阳虚型可加悬灸百会,风池、天柱、百劳等。中频脉冲电治疗+TDP。取穴:双风池、百劳、肩井、风门。每日一
10、次,每次 60 分钟。针挑。取穴:双风池、天柱、百劳、风门,每天2 穴,每次 15 分钟。中药封包治疗:每天一至两次,每次约20 分钟。b、脊髓型主穴:患病节段旁开 1 寸,风门,均为双侧。配穴:双肩、曲池、外关、合谷、髀关、梁丘、血海、三阴交、三里、解溪方法:针灸(或电针):主穴+配穴 46 穴,每日一次,每次30 分钟。中频脉冲电治疗+TDP:主穴+肩井,每日一次,每次 60分钟。c、交感型主穴:双风池、天柱、肩井、颈4/5、颈 5/6、颈 6/7 旁开 1 寸。配穴:双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太溪。方法:针挑:每次取两个主穴,每日一次,每次15 分钟。针刺(或电针):主穴 6 穴+配
11、穴 4 穴(根椐辩证),每日一次,每次30 分钟。3、难点:反复头晕患者,容易合并有焦虑症。4、解决思路、措施:运用中医辩证论治,中药以疏肝解郁为主,应用逍遥散加减。针灸选用四花穴(膈俞、胆俞)、肝俞、太冲等以疏肝开郁。5、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2)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3)未愈:症状无改善。痹症(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中医部分 a、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搏弦紧。b、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
12、,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西医部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2)多发于 40 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个肢麻木。(4)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a、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b、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
13、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2、治疗(1)治疗方法 a、中频脉冲电治疗:在选定的穴位上置一约 35cm2大小的棉垫,在其上注射松花液或本院自配液(以 2普鲁卡因、导入液、654-2 林可霉素按 2:2:1:2 的比例配制)约 1ml,用胶布把磁片固定于棉垫上,磁片采用异名极并置法,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仪,输出的脉冲直流电流频率为6080 次/次,程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一次,每次 60 分钟,10 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后进行下一个疗程。b、
14、针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20 页 -刺,均用平补平泻,留针20 分钟或电针或艾灸,每天一次,每次30 分钟。c、针挑:穴位常规消毒,用2%普鲁卡因在穴位皮下注射一直径约1cm的皮丘,然后持无菌针挑钳,(亦可用外科巾钳)钳住皮丘以固定,用右手抓紧巾钳柄用力均匀地进行前后上下摇摆挑提,每分钟约挑摇60100 次,持续操作 15 分钟。每天针挑一次。视病情,35天为一疗程。d、颈椎牵引,每天一次。每次 1030分钟。e、中药封包治疗:每天一至两次,每次约20分钟,以颈肩部及上肢经穴为主。(2)分型治疗 a、颈型取穴:颈 4,5、颈 5,6、颈 6,7 旁开 1
15、 寸、肩井穴,均为双侧。方法:中频脉冲电治疗+TDP 照射,每天一次。针挑,每次2 穴,每天一次。中药封包治疗:每天一至两次,每次约20 分钟。如风寒型加服桂枝加葛根汤。气滞血瘀型加服血府逐瘀汤。b、神经根型主穴:双风池、天柱、百劳、肩井。配穴:患侧肩三针、曲池、外关、合谷、中渚、天宗、风池。方法:针灸+TDP:主穴+配穴中 24 穴,每天一次,每次 203分钟。中频脉冲电治疗+TDP:主穴+配穴 24穴,每天一次,每次 60 分钟。颈椎牵引:每日一次,每次 1030分钟,重量以患者舒服为度。中药封包治疗:每天一至两次,每次约20 分钟。3、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
16、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2)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3)未愈:症状无改善。腰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中医部分腰背疼痛,或痛引两胁,转侧受限,舌脉多无改变。西医部分多见于老年人,腰背部疼痛,少数疼痛可放射至胸胁、腹部,呈束带感;胸腰椎X线提示锥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提示骨密度值与当地同性别的峰值骨密度相比减少25。排除内分泌疾病、药物及肿瘤等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2、治疗 (1)中频脉冲电治疗+TDP 取穴:肾俞、关元俞、压缩椎体上下之背俞穴,阿是穴。操作方法:在穴位上置约3cm 5cm大小的棉垫,在面垫上
17、用注射器喷洒已配好的药水(由1%普鲁卡因、654-2、林可霉素、黑老虎导入液2321 的比例混合而成,剂量随部位多寡而增减,每穴约 2ml),在面垫上放置直径1.3cm、厚 0.5cm、磁场强度为 3000Gs的铷铁硼合金用磁片,采用循经异名极并置法,用胶布固定于相应穴位上,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机(广州市海珠区国光电器厂生产),输出的脉冲直流电频率为 6080次/分钟,每天 1 次,每次 60 分钟,同时以 TDP照射。疗程: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2天,共治疗 2 疗程。(2)中药封包治疗:以压缩椎体上下之背俞穴,阿是穴为主,每天一至两次,次20 分钟。3、难点:病情反复。4、解决思路
18、、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日常起居注意保护脊柱,加强补钙。5、疗效标准: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并且骨密度值较前有所提高,或生化指标(BGP、PYD)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好转,骨密度值较前持平或生化指标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并且骨密度值继续下降,或生化指标无改善。主症评分标准:无腰背痛为0 分。轻度:疼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20 页 -痛较轻,偶尔出现,记1 分。中度: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但不影响生活与工作,记 2 分。重度:疼痛较重,持续痛,已影响正常生活、工作,记3 分。治疗前后比较:提高2 分为显效,提高 1 分为有效,提高 0
19、 分为无效。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诊疗规范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原因所致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很多,临床上以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肾脏疾病、消化道疾病和药物所致者多见。一、常见病因1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Cushing 综合征、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泌乳素瘤、糖尿病(主要见于 1 型糖尿病)、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2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3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4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吸收不良综合
20、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疾病、慢性肝脏疾患、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5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和骨髓异常增殖综合症等。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截瘫、运动功能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僵人综合征和肌强直综合征等。7长期制动或太空旅行。8器官移植术后。9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GnRH-a 或透析液等。二、临床表现 1 症状视骨质疏松程度和原发疾病的性质而不同。多数症状较为隐匿,无诊断特异性,往往被原发病的表现所掩盖,不少患者在进行X片检查时才发现已经并发骨质疏松症。部分病人诉腰
21、背酸痛、乏力、肢体抽搐或活动困难。病情严重者可以有明显骨骼疼痛,轻微损伤即易发生脊柱、肋骨、髋部或长骨骨折,肋骨骨折在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更为常见。2主要体征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类似,可有身高缩短,严重者发生脊柱后凸、驼背或胸廓畸形。3 原发病的多种临床表现。三、诊断要点目前没有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方法,故临床上常常采用下列诊断指标:骨密度低下及(或)脆性骨折。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还需要具有明确的引起骨质疏松症的病因。1 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后果,故有过由明确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脆性骨折即可诊断继发性骨质疏松症。2 骨矿盐密度测定:详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名师资料总
22、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20 页 -3 骨密度测定方法:详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在分析结果时应更注重 Z 值4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详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5 X 线平片: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故对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帮助不大。但对于发现有无骨折,与骨肿瘤和关节病变相鉴别,有较大价值。6骨转换生化指标测定:目前尚无一项生化指标可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主要用于骨转换分型、判断骨丢失速率、监测病情、评价药物疗效。常用的骨转换生化指标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7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发病相关检查:如肝肾功能、自身免疫
23、指标、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性腺功能、肿瘤相关检查等。中风(脑血管病变)诊断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起病形式、发病年龄、诱因、先兆症状等特点多可做出正确的诊断。(一)本病具有神志障碍、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舌质多黯,有痰点、瘀斑,脉多弦或弦滑。若脉洪大、促疾、沉迟,多是病情危重之候。(二)起病急剧,病情复杂。后世医家称中风之病,如矢石之中人,骤然而至。临床上既有暴怒之后内风旋动、倾刻昏仆、骤然起病者,也有猝然眩晕、麻木,数小时后迅速发生半身不遂,伴见口眼歪斜,病情逐步加重者,此虽起病急但有渐进的发展过程。还有卒
24、发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症,历时短暂而一日三、五次复发者,此种起病速而好转亦速,但不及时治疗,终将中而不复。(三)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以上,老年尤多。如元王履指出:“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多有此疾。”据近 20 年来的文献资料表明,中风的发病年龄有提早的趋向,3040 岁发病的也不少,甚至有更年轻者,但仍以607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发病人数的60%以上(四)本病未发之前,多有先兆症状。中风斟拴说:其人中虚已久,则必有先机,为之睽兆。”眩晕和肢体一侧麻木,为常见之发病先兆。二、辨证论治要点1辨病位浅深和病情轻重:中风急性期分中经络与中脏腑。金匮要略说:“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
25、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中络是以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为主症,其麻木多偏于一侧手足,此邪中络,病情轻。中经是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身麻木、言语蹇涩为主症,无昏仆,比中络为重,但皆由病邪窜扰经络而成,故可统称中经络。中腑是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身麻木、言语蹇涩而神志不清为主症,但其神志障碍较轻,一般属思睡或嗜睡。中脏是以卒暴昏仆而半身不遂者,其神志障碍重,甚至完全昏损无知;或以九窍闭塞,如视一为二、视长为短,目不能视、言语蹇涩、吞咽困难、尿闭便秘等,此邪中深、病情重。因两者皆有神志障碍,故统称中脏腑。从病期来看,中经络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针灸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2022 针灸 常见病 诊疗 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