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仪器分析第四版课后答案完整版资料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仪器分析第四版课后答案完整版资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仪器分析第四版课后答案完整版资料 .pdf(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幻灯片 1 仪器分析第二章习题答案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幻灯
2、片 2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答: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答:k=K/b,而 b=VM/VS,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
3、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幻灯片 3 5.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解: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van Deemer equation)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13-24。(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N2,Ar),而当流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H2,He),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3)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的挥发流失。在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温度,但
4、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4)固定液用量: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的进样量也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5)对担体的要求:担体表面积要大,表面和孔径均匀。粒度要求均匀、细小(但不宜过小以免使传质阻力过大)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47 页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6)进样速度要快,进样量要少,一般液体试样0.15uL,气体试样0.110mL.(7)气化温度:气化温度要高于柱温30-70。幻灯片 4 试述速率方程中A,B,C三项的物理意义.H-u曲线有何用途?曲线的形状主要受那些
5、因素的影响?解:参见教材P14-16 A 称为涡流扩散项,B 为分子扩散项,C 为传质阻力项。下面分别讨论各项的意义:(1)涡流扩散项 A 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类似“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的扩张。由于 A=2dp,表明 A 与填充物的平均颗粒直径 dp 的大小和填充的不均匀性 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无关,因此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是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幻灯片 5(2)分子扩散项 B/u 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于柱的很小一段空间中,在“塞子”的前后(纵向 )存在着浓差
6、而形成浓度梯度,因此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而 B=2rDg r 是因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弯曲的因数(弯曲因子 ),D g 为组分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分子扩散项与 D g 的大小成正比,而 D g 与组分及载气的性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组分,其 D g 小,反比于载气密度的平方根或载气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所以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氮气 ),可使 B 项降低,D g 随柱温增高而增加,但反比于柱压。弯曲因子 r 为与填充物有关的因素。(3)传质项系数 Cu C 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 C g 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 C 1 两项。所谓气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移动到相表面的
7、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试样组分将在两相间进行质量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这种过程若进行缓慢,表示气相传质阻力大,就引起色谱峰扩张。对于填充柱:液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固定相的气液界面移动到液相内部,并发生质量交换,达到分配平衡,然后以返回气液界面的传质过程。这个过程也需要一定时间,在此时间,组分的其它分子仍随载气不断地向柱口运动,这也造成峰形的扩张。液相传质阻力系数 C 1 为:对于填充柱,气相传质项数值小,可以忽略。幻灯片 6 由上述讨论可见,范弟姆特方程式对于分离条件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它可以说明,填充均匀程度、担体粒度、载气种类、载气流速、柱温、固定相液膜厚度等对柱效、峰扩张的影响。用在不同
8、流速下的塔板高度H 对流速u 作图,得 H-u 曲线图。在曲线的最低点,塔板高度H 最小(H 最小)。此时柱效最高。该点所对应的流速即为最佳流速u 最佳,即H 最小可由速率方程微分求得: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47 页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当流速较小时,分子扩散(B 项)就成为色谱峰扩张的主要因素,此时应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N2,Ar),使组分在载气中有较小的扩散系数。而当流速较大时,传质项(C 项)为控制因素,宜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H2,He),此时组分在载气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可减小气相传质阻力,
9、提高柱效。幻灯片 7 7.当下述参数改变时:(1)增大分配比,(2)流动相速度增加,(3)减小相比,(4)提高柱温,是否会使色谱峰变窄?为什么?答:(1)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2)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3)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4)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幻灯片 8 8.为什么可用分离度R 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幻灯片 9 9.能否根据理论塔板数来判断分离的可能性?为什么?答:不能,有效塔板数仅表示柱效能的高低,柱分离能力发挥程度的标志,而分离的可能性取决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幻灯片 10 10.试述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的含义,它对色谱分离有什么指导意义?答:分离度
10、同时体现了选择性与柱效能,即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将实现分离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结合了起来.)1)(1(41)(2121)1()2(kknYYttRRR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47 页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幻灯片 11(2)方程式说明,k 值增大也对分离有利,但 k 值太大会延长分离时间,增加分析成本.(3)提高柱选择性a,可以提高分离度,分离效果越好,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增大不同组分的分配系数差异,从而实现分离.11.对担体和固定液的要求分别是什么?答:对担体的要求;(1)表面化学惰性,即表面没有吸附性或吸
11、附性很弱,更不能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反应.(2)多孔性,即表面积大,使固定液与试样的接触面积较大.(3)热稳定性高,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易破碎.(4)对担体粒度的要求,要均匀、细小,从而有利于提高柱效。但粒度过小,会使柱压降低,对操作不利。一般选择40-60 目,60-80 目及 80-100 目等。幻灯片 12 对固定液的要求:(1)挥发性小,在操作条件下有较低的蒸气压,以避免流失(2)热稳定性好,在操作条件下不发生分解,同时在操作温度下为液体.(3)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否则,样品容易被载气带走而起不到分配作用.(4)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即对沸点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物质有尽可能高的分离能力.
12、(5)化学稳定性好,不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反应.担体的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的含量可以越高.幻灯片 13 12.试比较红色担体与白色担体的性能,何谓硅烷化担体?它有何优点?答: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如下:它表明分离度随体系的热力学性质(a 和 k)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与色谱柱条件(n 改变)有关(1)当体系的热力学性质一定时(即组分和两相性质确定),分离度与n 的平方根成正比,对于选择柱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增加柱长可改进分离度,但过分增加柱长会显著增长保留时间,引起色谱峰扩张.同时选择性能优良的色谱柱并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也可以增加n,提高分离度.)1)(1(41kknR答: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
13、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47 页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幻灯片 14 幻灯片 15 幻灯片 16 13.试述“相似相溶”原理应用于固定液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解:样品混合物能否在色谱上实现分离,主要取决于组分与两相亲和力的差别,及固定液的性质。组分与固定液性质越相近,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根据此规律:(1)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先后流出色谱柱,沸点低的先出峰,沸点高的后出峰。(2)分离极性物质,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主要按极性顺序分离,极性小的先流出色谱柱,极性大的后流出色谱柱。(3)分离非极性和
14、极性混合物时,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非极性组分先出峰,极性组分(或易被极化的组分)后出峰。(4)对于能形成氢键的试样、如醉、酚、胺和水等的分离。一般选择极性的或是氢键型(见 P27)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47 页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的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与固定液分子间形成氢键的能力大小先后流出,不易形成氢键的先流出,最易形成氢键的最后流出。(5)对于复杂的难分离的物质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固定液。以上讨论的仅是对固定液的大致的选择原则,应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事实上在色谱柱中的作用是较复杂的,因此固定液
15、酌选择应主要靠实践。幻灯片 17 14.试述热导池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有哪些因素影响热导池检测器的灵敏度?解:热导池作为检测器是基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导热系数。当电流通过钨丝时、钨丝被加热到一定温度,钨丝的电阻值也就增加到一定位(一般金属丝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未进试样时,通过热导池两个池孔(参比池和测量池)的都是载气。由于载气的热传导作用,使钨丝的温度下降,电阻减小,此时热导池的两个池孔中钨丝温度下降和电阻减小的数值是相同的。在进入试样组分以后,裁气流经参比池,而裁气带着试样组分流经测量池,由于被测组分与载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导热系数和裁气的导热系数不同,因而测量池中钨丝的散热情况就发
16、生变化,使两个池孔中的两根钨丝的电阻值之间有了差异。此差异可以利用电桥测量出来。桥路工作电流、热导池体温度、载气性质和流速、热敏元件阻值及热导池死体积等均对检测器灵敏度有影响。幻灯片 18 15.试述氢焰电离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如何考虑其操作条件?解:对于氢焰检测器离子化的作用机理,至今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火焰中的电离不是热电离而是化学电离,即有机物在火焰中发生自由基反应而被电离。化学电离产生的正离子(CHO+、H3O+)和电子(e)在外加 150300v 直流电场作用下向两极移动而产生微电流。经放大后,记录下色谱峰。氢火焰电离检测器对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有很高的灵敏度,故对痕量有机物的分析很适
17、宜。但对在氢火焰中不电离的元机化合物例如CO、CO2、SO2、N2、NH3 等则不能检测。幻灯片 19 16.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有那些定性方法?解:根据组分在色谱柱中保留值的不同进行定性.主要的定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根据色谱保留值进行定性(2)利用相对保留值r21 进行定性(3)混合进样(4)多柱法(5)保留指数法(6)联用技术(7)利用选择性检测器幻灯片 20 17.何谓保留指数?应用保留指数作定性指标有什么优点?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47 页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优点:准确度高,可根据固定相
18、和柱温直接与文献值对照而不必使用标准试样.幻灯片 21 18.色谱定量分析中,为什么要用定量校正因子?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不用校正因子?解:在利用归一化法分析校正因子相同的物质,如同系物中沸点相近的组分测定,可不考虑校正因子;同时使用内标和外标标准曲线法时,可以不必测定校正因子.幻灯片 22 19.有哪些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1外标法外标法是色谱定量分析中较简易的方法该法是将欲测组份的纯物质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使浓度与待测组份相近。然后取固定量的上述溶液进行色谱分析得到标准样品的对应色谱团,以峰高或峰面积对浓度作图这些数据应是个通过原点的直线分析样品时,在上述完全
19、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取制作标准曲线时同样量的试样分析、测得该试样的响应讯号后由标谁曲线即可查出其百分含量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因而适用于工厂控制分析和自动分析;但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用两个紧靠近待测物质的标准物(一般选用两个相邻的正构烷烃)标定被测物质,并使用均一标度(即不用对数),用下式定义:I=100 lgXi lgXZ lgXZ+1 lg XZ+Z X 为保留值(tR,VR,或相应的记录纸距离),下脚标 i 为被测物质,Z,Z+1 为正构烷烃的碳原子数,XZ Xi XZ+1,IZ=Z 100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47 页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
20、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进样量的重现性和操作条件的稳定性幻灯片 23 2内标法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份或试样中所有组份不可能全部出峰时,可采用内标法具体做法是:准确称取样品,加入一定量某种纯物质作为内标物,然后进行色谱分析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或峰高))和相对校正因子求出某组分的含量内标法是通过测量内标物与欲测组份的峰面积的相对值来进行计算的,因而可以在定程度上消除操作条件等的变化所引起的误差内标法的要求是:内标物必须是待测试样中不存在的;内标峰应与试样峰分开,并尽量接近欲分析的组份内标法的缺点是在试样中增加了一个内标物,常常会对分离造成一定的困难。幻灯片 24
21、3归一化法归一化法是把试样中所有组份的含量之和按100计算,以它们相应的色谱峰面积或峰高为定量参数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各组份含量:%100%100%11nihishisiniAisAisihfhfmorAfAfm由上述计算公式可见,使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经过色谱分离后、样品中所有的组份都要能产生可测量的色谱峰该法的主要优点是:简便、准确;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流速等)变化时,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小 这种方法常用于常量分析,尤其适合于进样量很少而其体积不易准确测量的液体样品幻灯片 25 20.在一根 2 m 长的色谱柱上,分析一个混合物,得到以下数据:苯、甲苯、及乙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120“,22”及
22、31“;半峰宽为0.211cm,0.291cm,0.409cm,已知记录纸速为1200mm.h-1,求色谱柱对每种组分的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47 页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解:三种组分保留值用记录纸上的距离表示时为:苯:(1+20/60)(1200/10)/60=2.67cm 甲苯:(2+2/60)2=4.07cm 乙苯:(3+1/60)2=6.03cm 幻灯片 26 故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分别为:cmmnLHYtnR23.0)(00225.009.887/2/09.887)211.067.2
23、(54.5)(54.5222/1苯苯甲苯和乙苯分别为:1083.7,0.18cm;1204.2,0.17cm 幻灯片 27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9 页,共 47 页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tR2=17min,Y2=1min,所以;n=16(-tR2/Y2)2=16172=4624(2)t R1=tR1-tM=14-1=13min tR2=tR2 tM=17-1=16min 幻灯片 28 相对保留值 a=tR2/t R1=16/13=1.231 根据公式:L=16R2(1.231/(1.231-1)2
24、Heff 通常对于填充柱,有效塔板高度约为0.1cm,代入上式,得:L=102.2cm?1m 幻灯片 29 22.分析某种试样时,两个组分的相对保留值r21=1.11,柱的有效塔板高度H=1mm,需要多长的色谱柱才能完全分离?21.)1(41effHLR解:根据公式得 L=3.665m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0 页,共 47 页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幻灯片 30 23.已知记录仪的灵敏度为0.658mV.cm-1,记录纸速为2cm.min-1,载气流速F0=为68mL.min-1,进样量 12时 0.5mL 饱和苯蒸气,其质
25、量经计算为0.11mg,得到的色谱峰的实测面积为3.84cm2.求该检测器的灵敏度。幻灯片 31 25.丙烯和丁烯的混合物进入气相色谱柱得到如下数据:组分保留时间/min 峰宽/min 空气丙烯(P)丁烯(B)0.5 3.5 4.8 0.2 0.8 1.0 计算:(1)丁烯的分配比是多少?(2)丙烯和丁烯的分离度是多少?解:(1)kB=t R(B)/tM=(4.8-0.5)/0.5=8.6 (2)R=tR(B)-tR(P)2/(YB+YP)=(4.8-3.5)(1.0+0.8)=1.44 幻灯片 32 26.某一气相色谱柱,速率方程中A,B,C的值分别为0.15cm,0.36cm2.s-1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仪器分析第四版课后答案完整版资料 2022 仪器 分析 第四 课后 答案 完整版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