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 学案(鲁人版高二选修).docx
《信陵君窃符救赵 学案(鲁人版高二选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陵君窃符救赵 学案(鲁人版高二选修).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陵君窃符救赵 学案(鲁人版高二选修) 标题(章节)信陵君窃符救赵 编制人:审核人:合作组编号:05 四要素研究课标考纲要求考点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会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态度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高考回放
2、山东卷全国卷 (2013)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的是() 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嘉树贴贴地上如荠 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日歌吟万松间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B. C.D.(2013)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
3、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学习目标: 1、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2、了解本文中一些词的多义现象。 3、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正确理解“士为知己者死”的节义观。 学习重点及难点: 1、主人公信陵君形象的分析,其次是烘托手法的分析。 2、对信陵君窃符救赵行为的评价。 预计学习时间
4、:三课时 学法指导: 1初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相互订正。并填写预习案。 (1)把握文章大意并简要概括 (2)纠正字音、读准句读。 2、精读文本,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点拨讲评三步学习法。 3、结合探究题整体把握文意 预习案 预习要求: 1、初读课文 (1)把握文章大意并简要概括 (2)纠正字音、读准句读。小组合作交流,相互订正。并填预习案。 2、用时:一节自习 一.战国四公子 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是为战国四公子。以德才论,有人以为,信陵君第一,春申君次之,孟尝君第三,平原君居末。 二.信陵君 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魏国贵族,是魏
5、安釐王的弟弟。其为人礼贤下士,常有门下客三千,素以养士著称。因而与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并称为战国时期的著名“四公子”。信陵君因为在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窃取虎符击杀将军晋鄙,夺取兵权,救赵胜秦,而名居四公子之首。后安釐王任信陵君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国大将蒙骜的进攻,威震天下。但由于秦采用离间计,魏王又剥夺其军权,信陵君因此抑郁谢世。 三.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嫡长子,预定继承君位的,称“世子”,其他的儿子称“公子”。无忌即信陵君,信陵君是其封号。信陵,地名,在今河南省宁陵县境内。安釐王把信陵封给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无忌,故号信陵君。 士是古代四民之一。汉书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陵君窃符救赵 学案鲁人版高二选修 鲁人版高二 选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