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商业银行复习要点 .pdf
《2022年商业银行复习要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商业银行复习要点 .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商业银行的起源、发展:意大利是银行最早产生的发源地。1587 年建立威尼斯银行。从 17世纪开始,银行业由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它国家。1694 年,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创办,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中国最早把钱装在寺院。原始银行演进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三个重要特征:一是全额准备金制度演变为部分准备金制度,使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得以扩大;二是保管凭条演化成银行券,使现代货币得以生产;三是保管业务演化为存款业务,并使支票制度、结算制度得以建立,使商业银行具有了创造货币、创造信用的功能。商业银行 是一种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的特殊的企业。基本职能 包括信用中介、支
2、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及调节经济等。(1)信用中介职能。这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商业银行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和借入者实现货币资本的融通。(2)支付中介职能。它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业存款等货币经营业务的职能。(3)信用创造职能。所谓信用创造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各类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4)金融服务职能。商业银行可以
3、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凭借这些优势,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5)调节经济职能。商业银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节社会各部门的资金余缺,同时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指引下,在国家其他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的功能。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来调节本国的国际收支变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经营方式:多种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经营特点: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依法独立自主经营的原则;保护存
4、款人利益原则;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原则。基本功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主要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犯罪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这些原则之间的关系: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联系:在保证资金安全、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盈利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商业银行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原则:(1)安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2)流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3)效益原则是商业银行经
5、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银行的利润最大化。这些原则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之间往往是相互矛盾的。效益性原则要求提高盈利性资产的运用率,而流动性原则却要求降低盈利性资产的运用率;资金的盈利性要求选择有较高收益的资产,而资金的安全性却要求选择有较低收益的资产。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关系要求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必须对“三性”原则进行统一协调。事实上,商业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统一协调关系。例如,商业银行盈利与否的衡量标准并不单看预期收益率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商业银行的安全性
6、和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计量后得出的收益率指标,才是商业银行的实际盈利状况。因此,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存在统一的一面。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与流动性也有统一协调的一面。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要求商业银行保留一定水平的流动性资产,以备满足人们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如果商业银行将本应作为流动资产的资金全部投放到盈利性资产中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4 页 -去,在短期内会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盈利性,但是当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需求或有新的高盈利性资产投放机会时,原来投放在盈利性资产上的资金不能及时抽回或抽回需蒙受重大损失,商业银行因不能保留流动性资产而增加的
7、盈利最终损失殆尽。当然,安全性与流动性也存在统一的一面。安全性的反面是风险,而流动性风险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中很重要的一种。因此,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实质上是安全性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资产管理(商业贷款理论,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由单独的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发展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其中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银行吸收客户存款,其主动权在客户手中,但银行有运用资金的主动权,所以银行可以在资产应用管
8、理上着手,协调资产运用。而负债管理理论认为由于银行可以主动负债以增加资金,如CDs,所以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也肯通过调剂负债达到目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强调把资产和负债综合协调,运用各种手段对资产和负债进行混合式计划、控制和管理,使之数量和结构上均衡,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了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法上的不断的创新和进步及其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它们更加重视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和资产负债结构的协调。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核心资本(股本和公开储备(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股票发行溢价)和附属资本(非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附属债务
9、);资本充足度:包括数量充足(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最低限度)与结构合理(各种资本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重)资本充足比率大于等于8%。巴塞尔协议的统一资本要求:1核心资本(一级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得低于4%,即:核心资本比率=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产总额 100%4%;风险加权资产总额=资产风险权重2总资本(一级资本与二级资本之和)与风险加权总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 8%。资本充足比率=总资本/风险加权资产总额 100%8%例如:某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为300 亿元,附属资本为 40亿,拥有三类资产分别为6000 亿元、5000 亿元、2000 亿元,与其对应的资产风险权数
10、分别为10%、20%、100%,其资本充足率为:(300+40)(6000 10%+5000 20%+2000 100%)=9.4%;1、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监督检查、市场约束第一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仍然是新资本协议的重点。最低资本要求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受规章限制的资本的定义、风险加权资产以及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最小比率。第二大支柱:外部监管。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是为了确保各银行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内部评估程序,用于判断其面临的风险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资本是否充足做出评估。第三大支柱:市场约束。市场约束旨在通过市场力量来约束银行,其运作机制主要
11、是依靠利益相关者(包括银行股东、存款人、债权人等)的利益驱动,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会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方面关心其利益所在银行的经营状况,特别是风险状况,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免受损失,在必要时采取措施来约束银行。存款工具创新的种类: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s)、可转让定期存单(CDs)、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TS)、协定账户(NA)、个人退休金账户(IRA)、特种储蓄存款(包括养老金、存贷结合、旅游账户、教育账户、假期账户、宠物账户)商业银行短期借入负债的渠道:同业借款(同业拆借、转贴现、转抵押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贷款、再贴现);回购协议;其他短期借入负债(发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商业银行复习要点 2022 商业银行 复习 要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