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汉字的演变》 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美汉字的演变》 导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美汉字的演变 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2、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与分类。 3、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教学重难点: 、了解汉字的发展及分类是本课的重点; 、欣赏汉字的美是本课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字是我们的通用文字。大家长到这个年纪,与汉字应该说是朝夕相伴。那么,对于我们如此常见且一直接触的这种文字,大家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优美的汉字,来了解它的起源,演化,分类以及它独特的美学意味。 二、汉字的起源。 迄今为止我们有史可考的汉字,
2、最早是甲骨文。它出现在距今将近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那么对于汉字的起源,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便是“仓颉造字”的传说。这一传说见于战国晚期的文献中。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吕氏春秋.君守) 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韩非子.五蠹)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现在在陕西白水县仍建有仓颉庙。庙中石碑上有其所创原始文字28枚。 “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
3、,式气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鲁迅曾对仓颉造字这一史实,作过精辟的论述,意即文字非一人独创,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但以仓颉为杰出代表的汉文字创造者,终于终结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后世誉之为“文字初祖”,中国古代“四大创造之一”,实乃当之无愧。 另一个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是汉字出自八卦。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网)罟,作佃以渔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易.系辞.下 清末民初的刘师培“八卦为文字之鼻祖,乾坤坎离之卦形即天地水火之字形。” 事物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文字也不例外。以别的语言
4、的文字为依傍,有时能为一种语言很快地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文字来。但是就完全或基本上独立创造的文字来说,从第一批文字的出现到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的最后形成,总是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的。还不能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可以称为原始文字。汉字是一种独立创造的文字,它无疑是在经历了相当长的原始文字阶段以后,才发展成为完整的文字体系的。 三、汉字的演变。 文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文字也在随着运用的需要而不断发展。从古至今,我国的文字在字形与字体上经历了8次变化。 形成时代代表性文字主要载体 殷商甲骨文龟甲、兽骨 商周金文青铜器、石器 西周晚期大篆(籀文)石器 秦小篆石器
5、 西汉隶书竹简,帛 汉代草书帛、纸 东汉晚期行书帛、纸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乌龟甲壳和牛的肩胛骨上,故称“甲骨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气候、习尚等许多方面,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先后出土约14万片,单字总数约4500个,可认者约1700字。甲骨文是现在汉字的“祖先”,距今约3000多年,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即从那时开始。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于是开始重金收购。1900年,王懿荣的甲骨转归了刘鹗所有,他的亲家罗振玉得知这些甲骨来自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
6、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其后,王国维对这些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进一步证实这里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 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金文的象形度仍然比较高,但同时也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 大篆狭义专指籀文。广义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籀文是古代秦国使用的文字,是小篆的前身,由于在春秋时秦人作的史籀篇中收藏有223个字,因此叫籀文,据说“籀”的意思是“诵读”。唐朝时出土的“石鼓文”据考证是秦襄公时所刻,和史籀篇中文字相同,是籀文的代表。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
7、项十分重要的政策。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居书史转变之关键。秦文是在“金文”、“籀文”(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秦文又称“秦篆”,后人又用“小篆”称之,以与“大篆”区别。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创始人钟繇。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8、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代表作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称为“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草书的则称为“行草”。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末,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
9、化繁多的“狂草”。 四、汉字的构成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汉字是方块字,构成的方法古人一般认为有六种。“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书”的名称,在周礼.保氏和汉书.艺文志里就已出现。从理论上阐述汉字基本结构,并用这种理论来探求汉字本义的,则应该首推东汉人许慎。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分析了九千多个汉字的形体,并说明每个字的本义。所用分析汉字的方法就是他在说文解字.叙中阐述的“六书”理论。 “六书”是前代学者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而出的字体分类。许慎在说文叙中具体地
10、为“六书”下了定义,举了字例。后来,经过历代文字学家的总结补充修正,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人们称之为“六书说”。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 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值得指出的是,“六书”不是从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具体如下: 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法(体) 后二书:转注、假借用字法(用) 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孤立地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后二书转注、假借,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汉字孳衍发展的两种方式。因而人们归结“六书”的区别为“四体二用”。 五、汉字的审美。 书法是一门古
11、老的艺术。从有汉字开始便有了书法的存在。但是在秦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汉字的使用价值高于其艺术价值。从秦始皇统一文字开始,汉字走上了一条与艺术相结合的道路。这离不开毛笔的发明。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
12、续续的,不像样子。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蒙恬并不甘心失败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幸”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笔”(今日简写作“笔”)。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
13、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扬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张芝为代表,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於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 汉代创兴草书,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著重大意义。它标志著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
14、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的又一高峰。唐初,国力强盛,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脱而出楷书大家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结构严谨整洁,故后代论书有“唐重间架”之说,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而颜真卿一出纳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董其昌谓唐人书取法,鲁公大备。到晚唐五代,国
15、势转衰,沈传师。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蒴二王,侧锋取态,铺毫著力,遂於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期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睿戳目椤
16、罢蕴濉庇胩瓶诽濉仗濉宀扑奶澹晌蟠婺闹饕樘澹捎谡悦项的书法思想绝对不逾越二王一步,所以,他的书法对王派书法的精之处颇有独到的领悟,表现为“温润闲雅”“秀研飘逸”的风格面貌,这也和他信佛教。 明朝书法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明初 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徽明、王宠三子。 2:第二阶段-明中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四子
17、依赵孟疃贤疲指撸槐实饕嗑夂偷笔彼枷牍勰畹目亟夥庞泄兀榉悸跞氤几鲂曰男戮秤颉?br 3:第三阶段-明末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愤世疾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这一点在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复现。(金农的漆书)。正此时,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从热衷於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一时朝野内外,学碑才趋之若鹜,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大
18、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 知识目标:梳理掌握有关汉字的知识和文化,深刻理解汉字的美。 2能力目标:学会从现象梳理中发现规律,从规律探究中总结方法,养成自觉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 3情感目标:了解汉字历史与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珍视汉字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梳理有关汉字的知识,探知汉字构字规律,总结正确识写汉字的方法。 2探究汉字文化,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美,激发对汉字的自豪感与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方法特点,以及如何利用汉字构成规律
19、指导解决汉字实际应用问题。 2如何引导学生领会汉字中包含的古人的智慧,以及怎样引起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教学方法 1直观图片展示 2现象梳理与问题引导相结合 学法指导 1现象梳理法:找出共性,发现规律 2比较联想法:发现差异,把握特点 3逆推思维法:逆推规律,指导应用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汉字的几种构字方法 2ppt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美的评价 “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这句话所盛赞的正是我们的汉字!汉字是我国先民的伟大创造,比四大发明更早。这样历史悠久的文字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竟使得一个
20、外国人也对她如此地赞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优美的汉字”到底美在何处。 二、溯源:创造美 1“美”字的起源与演变(图片展示) 甲骨文(象形字):一个人头戴羊角或羽毛等饰物 发展变化: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 2“马”字的起源与演变(图片展示) 甲骨文(象形字):一匹势欲奋蹄的骏马 发展变化: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 3探知汉字起源,总结汉字演变规律 让学生结合图片“美”“马”的相关信息谈发现:汉字起源于象形(字画同源,具画面美),是我们祖先的积极探索精神和丰富想象力的伟大产物。 让学生再结合教材中的“汉字字形演变表”,总结出汉字字形由具象到抽象、由繁到简的演变规律。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汉字非但
21、形美,更有意美 4小结: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汉字字体的演变,汉字演变的过程就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缩影。每一个汉字产生的背后都对应着一段相关的历史,汉字不只是一个美的符号,她还是会说话的,能够告诉我们与之相关的历史。 三、解字:构造妙、内涵美 (一)解构造 1展示图迷、字谜。借趣味猜谜活动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并准确梳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四种构字方法。(具体见ppt) 2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 3引导学生通过对汉字现象梳理发现规律:几种不同的构字方法,皆以象形字为基础,而决定字义的正是这个不变的“形”。 4小结:我们的祖先真的很聪明,有形的他就画,无形的他就想别的招,而千
22、变万化,都只在一个小小的方块之间,这就使得我们认识汉字的时候有迹可寻、有法可依,有意可感。 (二)由构造解内涵 1引导学生通过对“贝”旁系列字(财、货、赠、购、買、賣)的探究发现汉字认知规律与其文化内涵: 尽管构字法不同,但只要有相同的形旁,则字义往往相关。 这系列汉字告诉我们古代曾有以“贝”为手段的货币制度与交易形态。 2引导学生通过对“礻(示)”旁系列字(祖宗祝祐祟)和“崇”字的比较探究发现: 形旁相同的字意义相关,而以“山”为形旁的“崇”与“祟”等意义无关。 这系列字让我们发现了古代的巫术文化、我国的民俗文化。 3探究“我”(假借字)“國(国)”、“公”“颂”两组汉字 这两组汉字同样说明
23、了汉字形旁相同,意义相关。 “戈”能卫我证明我,武力才能卫国,阐明了一条人类历史永远的定理。 背私即公,多私乃公;为多数人着想就能得到称颂。可以看出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和人生价值观。 4总结探究发现: 形旁相同的字往往意义相关。由此可以得出认知汉字的方法:据形推义。 汉字本身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具有文化美。 5板书“姓名”二字,让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姓名的姓是女字旁”等。 5小结:通过这番梳理与探究,我们发现识写汉字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艰难的事情。而且,当我们面对每个汉字时如果追问几个“为什么”,会有更多的收获。 四、拓展:艺术美 1书法艺术 2交流艺术 传说,和珅建了一座亭子,请纪昀题字写横额。
24、纪昀挥毫写了两个大字“竹苞”。竹苞,竹笋也,出自诗经,是形容事物像竹笋一样可以顶石破土。和珅想,这是说我在仕途上能取得成功,非常高兴。后来,乾隆探访,看到亭上大字,突然发笑。(个个草包) 3小结:书法艺术,视之赏心悦目,书之怡情养性,值得追求。交流有技巧,则含蓄委婉,能给生活增添许多的趣味,能展现一个人的修养与智慧。 五、认写:美中不足(学习应用现状) 1听写:沧桑、松弛、涣散 2找错别字: 沤心沥血(呕)戒骄戒燥(躁) 针贬时弊(砭)脍灸人口(炙) 高赡远瞩(瞻)青出于篮(蓝) 3分析写错汉字的原因 忽略结构,不讲方法解决办法:据义推形 不够重视,对汉字认识不够,有偏见,妄自菲薄 六、发现:
25、前景美 1shishishishi 诗狮虱尸(可想象的有形文字) 2A B (阅读效率高的方块文字) 3牛公牛母牛小牛牛奶(最俭省的词构文字) Oxbullcowcalfmilk 4目前汉字键盘输入速度远超拉丁文字;音节少,在未来可能的声控计算机尤有可为。 5小结:事实证明曾有的“废除汉字”论调是错误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汉字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了更强的活力更大的优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汉字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七、总结:美好愿望 1守住“字”的家园 “字”:我们的精神家园,汉民族存在的根据,不可割断的文化血脉; “字”:凝固的语言,可识可传,可探知历史,可汲取前人智慧,可传承泽被后代 2用好“字”的利器 尼赫鲁的赞美,不只是因为汉字的诗画美;世界已兴起了学习汉语的潮流,也不只是因为中国的再度崛起,是汉字本身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美征服了他们。今天乃至未来,它更可能是开创新世界的利器,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开发。 八、作业 三五人组成一个小组,每小组选同一形旁的汉字在课外进行探究,然后交流分享各组合力探究得来的成果。 附加资料: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