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求知、刘子馨《国际商务管理》(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薛求知、刘子馨《国际商务管理》(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薛求知、刘子馨国际商务管理(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书目 内容简介 目 录 第1章 国际商务导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国际商务环境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外国经营环境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国际商务经营方式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国际经营战略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国际商务的营销管理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国际商务中的进出口实务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2、第9章 国际财务管理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 国际商务组织与限制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 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营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 第1 章 国际商务导论 1.1 复习笔记 一、国际商务的发展与现状 1国际商务 (1)国际商务的含义 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指越过国界的任何形式的工商活动。它包括几乎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商品、劳务、技术和资本的国际转移。一国的政府、企业、个人与世界其余国家的政府、企业、个人及世界性的
3、企业发生着极其困难的经济往来关系,而国际商务就主要指的是企业之间的这类经济往来。这类经济联系是以生产的国际化、交换的国际化以及消费的国际化为背景,分别通过产品流淌和要素流淌来实现的,其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商品进出口为中心的国际贸易; 对外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在国外的干脆投资、国外的生产等; 技术转让方面的特许或授权(Licensing),包括商标、专利权、制造程序或有价的学问技能的国际化,以及探讨与发展(Ramp;D)活动的国际化; 国际劳务和服务的供应,包括市场(广告)、法律、财务、保险、运输、会计、管理顾问询问等劳务; 国际通讯、信息及传递。包括电台、电视、电影、电话、电报、书籍
4、、报刊、新闻供应等。(2)国际商务的探讨对象 对国际商务的探讨和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多元的环境对国际领域内各公司的影响以及公司应实行的对策; 国际经营企业带有独特性质的国际性的管理过程。(3)国际商务的特点 当今国际商务活动的最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发展快速,其数量、规模、经济实力、技术开发实力都达到空前,跨国公司通过无所不包的公司战略和错综困难的网络结构,将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国际商务新建企业的类型如图11所示。图11国际商务新建企业的类型 2国际商务的历史发展 国际商务的发展阶段如表11所示。表11国际商务的
5、发展阶段 3国际商务发展的基本动因 (1)宏观的角度 国际贸易交换是打破民族经济封闭疆界和体系,在国际经济间建立相互依靠关系的最早、最基本的形式,国际贸易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打破民族经济的封闭性:a生产的民族资源禀赋限制被打破,即由于交换的发展,可以从外部获得稀缺原料,因而那种自有资源确定生产的格局得到变更。b生产对消费格局被打破,即通过交换获得国内不生产或生产不足的消费品。资本的跨国流淌使各国间以更干脆的形式相连接,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广泛发展。跨国公司的出现创建了一种现实的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优化经营的国际生产组织形式。技术的国际化在加深各国经济相互依靠关系上所起的作用日趋重要。a技术生产的国际分工
6、。b技术生产的商品化。国际经济方面的发展,使得世界经济越来越具有一体化的特征。(2)微观的角度 企业的经营目的在于获得利润,而利润的凹凸多寡取决于企业如何筹划和组织生产、销售与安排这三道前后相衔的运动环节。在生产环节,企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或提高劳动生产率,力求其产品成本的微小化。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干脆确定着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的凹凸,而突破国界在国际间进行生产要素组合选优的机会大于一国自身。二、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商务 1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以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为前提,以生产要素和资本流淌为主要表现形式,以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增加为特点,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
7、、安排和消费各环节的一体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其基本标记有三化,即信息化、市场化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淌的跨国化,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定结果和客观要求。全球化被定义为是企业(无论是特别经济关系还是没有特别经济关系)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战略联盟和国际网络变得更为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的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在贸易趋于一体化的同时,生产呈非一体化的趋势。(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新市场。外汇和资本市场已实现全球化,每天24小时交易,远程的交易可在瞬间完成。新工具。如互联网、移动电话、媒体网络。新主角。对民族国家政府拥有权力的世贸组织(WTO),比很多主权国家具有更大经济权力的跨国公司,以及
8、其他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新规则。世贸组织(WTO)达成的有关贸易、服务、学问产权、投资等议题的多边协定,辅以有力的执法机制,同时对民族国家政府进行更多的约束,进一步缩小了国家政策的制定范围。2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商务 (1)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全球化最初是由企业为对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而驱动的微观经济现象。这一国际竞争环境的产生是由下述缘由造成的:金融的政府管制放松、贸易的自由化、现代技术特殊是通讯和交通领域的技术的成本下降、传播和进步。国内外竞争加剧不仅带来了公司和产业组织的新发展,还促使企业在国外市场投资设点,提高效率,并使产品本地化。全球性企业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来自海外的投入和支持服
9、务,在实现某一国市场学问化和特地化的同时,要使之在遍布全球的子公司间进行有效传递。(2)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企业在全球各地进行投资以获得市场、技术和人才已成为竞争的必要条件,企业的经营国际化导致了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财务的组织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全球化意味着将国际因素融入企业的组织结构的策略行为,全球化允许企业通过创建一体化的、跨越国界的全球网络来提高其竞争地位; 企业的民族性(国籍)以及国家的疆界变得较为模糊; 企业的国际职责变得更加困难,全球性企业的形象示意着企业在几乎全部职能方面管理、财务、研发、营销都实现全球化。三、国际商务的特别性 1经营环境的困难化 国际商务活动与国内商务
10、活动相比。其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它所面临的环境不是单一的、所熟识的环境,而是多元的、困难的环境,而且随着企业国际经营地域范围和目标市场的增多,这种困难性成倍地增加。由于国际商务活动涉及到不同的主权国家,各国政体和国体存在着差异,会使国际商务活动面临着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法律制度和不同的货币制度。经济环境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别。2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各国的经营环境差异很大,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各种要素拥有及供应的条件不一样,各国的关税水平、税收制度、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程度都不同,各国的经济周期性波动也经常是不同步的,这就给从事国际经营的企业供应了一种可能性,即利
11、用别国经营环境同本国经营环境的差别,或别国之间的经营环境的差别,对经营方向和重点进行不同的调整和组合,为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找寻更多的机会。3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一般的商业风险在任何类型的商务活动中都是存在的,而国际经营活动面临着特别的风险因素,其中包括金融的、政治的、法规上和税赋上的。它们是由于存在着不同的货币,货币本位和国家目标等因素引起的,但它们都可以通过其对企业利润和全部权的影响来衡量。由于国际经营环境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国际经营企业由于其特别地位及价值参照系的不同,经常对这类风险难以预料,或难以进行有效的防范,而使企业遭遇到损失。4面临着特别的冲突 由于在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当事人(投资者、
12、雇员、消费者和供货者)的国民身份各不相同,他们的利益也各不相同,主权国家和国际经营企业的目标各不相同,因而在经营活动中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各类冲突和冲突。5面临着经营决策的特别性 (1)困难性相对单纯的国内经营而言,国际经营企业的决策显得更困难,要考虑更多的制约因素,要考虑更多的子系统间的协调,要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成本和效益的比较,原来适用于国内经营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国际经营中不适用。(2)依存性 国内经营是国际经营的基点和母体。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国内经营管理与国际经营管理在其基本功能和基本内容上还是有许多联系的。国际经营管理和国内经营管理一样,其主要管理领域包括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
13、管理、营销管理、探讨与开发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其管理的步骤为安排、组织、指挥、协调和限制。对于大部分国际经营企业来说,国内经营部分与国际经营部分形成了两块有机的组成整体,相互弥补,相互提携,缺一不行。而对于一部分实行全球经营战略的企业来说,国内经营已与国际经营合为一体,母公司所在国的市场和经营仅仅是全球市场和经营的一个部分,而不具有特别的意义。四、现代企业与国际商务 1国际商务:现代企业功能的组成部分 企业国际化的前提在于市场的国际化,而市场国际化又是同经济生活国际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科技国际化相联系的。世界经济的国际化使世界市场呈现多元化和全方位性等新的特征。这一国际化的市场给现代企
14、业创建了新的机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约束。(1)市场国际化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影响 市场国际化导致了生产和资本越出了国界。经济生活国际化、全球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的发展,加快了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移动,使各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国际市场的容量和独有的吸引力超过任何单一民族市场。作为现代企业,假如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满意其发展须要,那么进入国际市场则是一种必定的选择。市场国际化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更加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导致竞争形式更加困难,竞争的程度不断加剧,而国家甚至国家集团也加入了竞争。现代企业就必需通过各种国际经营方式,实行各种形式的贸易方式和手段,绕过高额关税
15、,配额限制,反倾销等贸易壁垒而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市场国际化导致市场需求的趋同化和多样化趋势同时得以发展。a随着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和运输、通讯、信息传递的现代化,消费方式和消费倾向快速在国际进行传递,从而导致市场需求和偏好渐渐趋向一样。由于进入了追求消费特性化、新异化的软经济时代,市场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也在发展。b市场需求的趋同化,为企业扩大其规模经济性供应了可能性(大批量生产),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又为企业实现其范围经济性供应了可能性(多品种小批量),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是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的有效手段。(2)市场国际化的条件下成熟的现代企业国际经营功能的优点 营销的统一调配作用。生产的统一调
16、配作用。财务的统一调配作用。选购的统一调配作用。高层人才的统一调配作用。新技术及新产品的统一调配作用。2国际商务: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必备的学问 现代生产力构成要素有了新改变,生产国际化有了新发展,国际经济联系空前亲密起来。这一客观条件要求管理者更新观念,拥有国际的视角和全球化的眼光,用新的观念来解决新的问题,国际商务应成为现代企业决策层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学问。(1)对于已经开展了国际业务的企业 管理者驾驭了国际商务学问,要把国际经营活动当成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国际经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地进入海外市场,在全球经济贸易经济范围内敏捷、合理、
17、有效、娴熟地利用国际资本、国际资源、国际产业供应的有利条件,选择有利时机,综合运筹,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驾驭了国际商务学问,就会主动主动地利用国际市场进行资源的有效组合,通过国际经营活动,进口国内生产成本高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引进国外的资金甚至人才。(2)对于尚未进行国际经营活动的企业 管理者驾驭一些国际商务的学问也是很有必要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企业不进入国际市场,但却会有外国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成为企业的竞争对手。而了解了一些国际商务学问及国际企业管理的学问的管理者,便可知己知彼,了解竞争对手的行为动因和行动模式,估计出竞争对手可能实行的战略和战术,以作出有效的对应
18、,或者因势利导,抓住外国企业的动机和进入步骤,促成合作,带动企业的发展和转机。3经营意识和观念的转变 行为的转变来源于观念的转变,从事国内经营的企业,转向从事国际经营活动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在经营观念上要作调整。(1)参与国际分工的意识 重要性人类社会的劳动分工,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商品交换的规模日益扩大。企业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要想在合作与竞争日益明显的今日取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就必需要树立国际分工的意识。措施 要变求全的观念为突出优势的思想,舍弃小而全的做法,根据动态比较成本优势,大胆舍弃一些产品和部件的生产,集中力气形成真正优势,成为国际分工联系上的有机一环,从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国
19、内外两个市场,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2)按WTO原则和国际惯例办事的意识 重要性按WTO原则和国际惯例办事,不仅可以避开和削减不必要的摩擦,提高国际经营的胜利率,同时也可以在国际经营活动中有效地维护本企业的利益,避开不必要的损失,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国际经营活动取得胜利。措施 根据国际市场、目标国市场的要求和惯例去从事经营活动,对WT0的原则、条款要尽快熟识。(3)竞争的意识 重要性 从事国际经营活动将面对多内容、多形式和多层次的竞争市场,一个处于劣势的企业,只有当产品在市场上与其他产品发生联系时才能发觉其劣处所在,也才能产生向先进企业引进技术,发展联合,引进经营管理,变更自己地位的动力。措
20、施 a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分析,知己知彼,权衡条件,量力而行,制定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策略,突出扬长避短的原则; b相识到在国际市场上资源分布不匀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肯定规律。(4)全球意识 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经营和管理,不仅要求企业在战略上作出调整,在组织上作出改革,更重要的还要在管理者和员工的意识上作出变更,树立全球意识。措施a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必需超越狭隘的观念,摆脱与国家之间的纽带,超越民族国家和独立区位的利益,以全球为目标,为全球市场服务,在全球网络中有效地利用人才、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 b遵守当地公民的义务,遵守当地的法规; c主动地为当地公益事业作贡献; d理解改变,
21、接纳差异,把多样性作为一种思索方式,知道如何在一个多重文化的团体中有效地工作,具有用合作代替对抗的实力以联合同样具有全球观的人。1.2 课后习题详解1国际商务的含义和经济实质。答:(1)国际商务的含义 国际商务是指越过国界的任何形式的工商活动。它包括几乎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商品、劳务、技术和资本的国际转移。一国的政府、企业、个人与世界其余国家的政府、企业、个人及世界性的企业发生着极其困难的经济往来关系,而国际商务就主要指的是企业之间的这类经济往来。这类经济联系是以生产的国际化、交换的国际化以及消费的国际化为背景,分别通过产品流淌和要素流淌来实现的,其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商品进出口为中心的国
22、际贸易; 对外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在国外的干脆投资、国外的生产等; 技术转让方面的特许或授权(Licensing),包括商标、专利权、制造程序或有价的学问技能的国际化,以及探讨与发展(Ramp;D)活动的国际化; 国际劳务和服务的供应,包括市场(广告)、法律、财务、保险、运输、会计、管理顾问询问等劳务; 国际通讯、信息及传递。包括电台、电视、电影、电话、电报、书籍、报刊、新闻供应等。(2)国际商务的经济实质 国际商务的经济实质是跨国界,最基本的国际商务活动是跨国界的经济交换活动。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经济实质。答:(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
23、流淌、技术转移、供应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协作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2)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实质 在当今世界,企业在全球各地进行投资以获得市场、技术和人才已成为竞争的必要条件。企业的经营国际化导致了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财务的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
24、管理方面的肯定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广阔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阅历,开拓国际市场。从不利方面看,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平安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3国内经营与国外经营的联系与区分。答:(1)国内经营与国外经营的联系 国内经营是国际经营的基点和母体。正是在这基点之上,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企业才冲出了国界,走上了国际经营之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国内经营管理与国际经营管理在其基本功能和基本内容上还有许多联系的,国际
25、经营管理的主要管理领域包括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探讨与开发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其管理的步骤为安排、组织、指挥、协调和限制。对于大部分国际经营企业来说,国内经营部分与国际经营部分形成了两块有机的组成整体,相互弥补,相互提携,缺一不行。对于一部分实行全球经营战略的企业来说,国内经营已与国际经营合为一体,母公司所在国的市场和经营仅仅是全球市场和经营的一个部分,而不具有特别的意义。(2)国内经营与国外经营的区分 经营环境困难化。国际商务活动与国内商务活动相比,其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它所面临的环境不是单一的、所熟识的环境,而是多元的、困难的环境,而且随着企业
26、国际经营地域范围和目标市场的增多,这种困难性成倍地增加。a国际商务活动面临着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法律制度和不同的货币制度。b经济环境不同。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经济体制、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度和外贸依存度,以及经济政策尤其是有关国际商务活动方面的政策措施不尽相同,对国际商务活动影响很大。c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别。由于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的差别所带来一系列的沟通问题,是国际经营的一大难题。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正因为各国的经营环境有着很大的差异,各国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种要素拥有及供应的条件不一样,各国的关税水平、税收制度、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程度都不同,各国的经济周
27、期性波动也经常是不同步的。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一般的商业风险在任何类型的商务活动中都是存在的,而国际经营活动面临着特别的风险因素,其中包括金融的、政治的、法规上和税赋上的。比如面临金融财务风险(资金冻结、汇率变动)、政治风险(财产国有化,民族主义导致的排外浪潮)和法律风险(双重征税,税收待遇恶化)等。面临着特别的冲突。由于在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当事人(投资者、雇员、消费者和供货者)的国民身份各不相同,他们的利益也各不相同,主权国家和国际经营企业的目标各不相同,因而在经营活动中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各类冲突和冲突。面临着经营决策的特别性。相对单纯的国内经营而言,国际经营企业的决策显得更困难,要考虑更多的
28、制约因素,要考虑更多的子系统间的协调,要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成本和效益的比较。因而原来适用于国内经营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国际经营中经常变得不适用了。这就须要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4现代企业与国际商务之间的必定联系。答:现代企业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它们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它们的行为模式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的,在现代市场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国际商务活动已成为现代企业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国际商务的理论和学问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层学问结构所必需包括的部分。(1)国际商务是现代企业功能的组成部分。现代企业是市场的基本经济单元,产权清楚、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由于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
29、资者担当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所以企业必定要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企业国际化的前提在于市场的国际化,而市场国际化又是同经济生活国际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科技国际化相联系的。世界经济的国际化使世界市场呈现多元化和全方位性等新的特征。这一国际化的市场给现代企业创建了新的机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约束。市场国际化导致了生产和资本越出了国界; 市场国际化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更加激烈; 市场国际化导致市场需求的趋同化和多样化趋势同时得以发展。(2)国际商务是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必备的学问。现代生产力构成要素有了新改变,生产国际化有了新发展,国际经济联系空前亲密起来。这一
30、客观条件要求管理者更新观念,拥有国际的视角和全球化的眼光,用新的观念来解决新的问题,国际商务应成为现代企业决策层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学问。对于已经开展了国际业务的企业,管理者驾驭了国际商务学问,要把国际经营活动当成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国际经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地进入海外市场,在全球经济贸易经济范围内敏捷、合理、有效、娴熟地利用国际资本、国际资源、国际产业供应的有利条件,选择有利时机,综合运筹,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管理者驾驭了国际商务学问,就会主动主动地利用国际市场进行资源的有效组合,通过国际经营活动,进口国内生产成本高的原材料和半成品,
31、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引进国外的资金甚至人才。对于尚未进行国际经营活动的企业,管理者驾驭一些国际商务的学问也是很有必要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企业不进入国际市场,但却会有外国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成为企业的竞争对手。而了解了一些国际商务学问及国际企业管理的学问的管理者,便可知己知彼,了解竞争对手的行为动因和行动模式,估计出竞争对手可能实行的战略和战术,以作出有效的对应,或者因势利导,抓住外国企业的动机和进入步骤,促成合作,带动企业的发展和转机。5为了适应国际经营活动的须要,在经营观念上应有哪些转变? 答:行为的转变来源于观念的转变,从事国内经营的企业,转向从事国际经营活动。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和管
32、理者,在经营观念上要作调整。为了适应国际经营活动的须要,在经营观念上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1)参与国际分工的意识。人类社会的劳动分工,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商品交换的规模日益扩大,这是经济发展的必定趋势。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世界经济发展日趋国际化,国际化也向着专业化协作的水平分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使各国的生产越来越具有专业化性质。企业要开展国际化经营,就不行避开地要参加国际分工。要变求全的观念为突出优势的思想,舍弃小而全的做法,根据动态比较成本优势,大胆舍弃一些产品和部件的生产,集中力气形成真正优势。成为国际分工联系上的有机一环。也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国内外两个
33、市场,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2)按WTO原则和国际惯例办事的意识。企业要进行国际经营活动就不能过分强调本国和本企业的特别性和通常做法,而要根据国际市场、目标国市场的要求和惯例去从事经营活动,对WT0的原则、条款要尽快熟识。按WTO原则和国际惯例办事,不仅可以避开和削减不必要的摩擦,提高国际经营的胜利率,同时也可以在国际经营活动中有效地维护本企业的利益,避开不必要的损失,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国际经营活动取得胜利。(3)竞争的意识。从事国际经营活动将面对多内容、多形式和多层次的竞争市场,一个处于劣势的企业,只有当产品在市场上与其他产品发生联系时才能发觉其劣势所在,也才能产生向先进企业引进技术,发
34、展联合,引进经营管理,变更自己地位的动力。所以,只有从既有排斥又有联系的经济关系上理解竞争,才能揭示竞争的本质。树立竞争的意识,就要求进行国际经营的企业,必需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知己知彼,权衡条件,量力而行,制定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策略,突出扬长避短的原则,在国际经营活动中要相识到在国际市场上资源分布不均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肯定规律。任何企业,不管其实力多强,都只具有相对优势,而不行能占有一切优势;同样不管其实力多差,都会在某一方面占有一些优势,而不行能毫无优势,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发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扬长避短。(4)全球意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经营和管理,不仅要求企业在战略上
35、做出调整,在组织上做出改革,更重要的还要在管理者和员工的意识上做出变更,树立全球意识。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必需超越狭隘的观念,摆脱与国家之间的纽带,超越民族国家和独立区位的利益,以全球为目标,为全球市场服务,在全球网络中有效地利用人才、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同时,管理者还是世界公民,无论在哪个国家,不仅遵守当地公民的义务,遵守当地的法规,还主动地为当地公益事业作贡献。管理者有足够的敏捷性,理解改变,接纳差异,把多样性作为一种思索方式,并知道如何在一个多重文化的团体中有效地工作,具有用合作代替对抗的实力以联合同样具有全球观的人。第 第2 章 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 2.1 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理论
36、 国际贸易理论围围着下述三个主要问题而绽开:国际贸易的格局或称型式(Pattern),它主要考察贸易发生的缘由及确定交易商品流向的因素。国际贸易的条件(Term)。它主要考察商品交易中确定交换的比例或相对价格的因素。国际贸易的收益(Gain),它主要考察贸易双方各自的福利以及作为整体的福利会产生什么影响。1古典贸易理论 (1)重商主义 最早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即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国际贸易的探讨就已出现,当时的主要理论为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内容 重商主义主要探讨对外贸易怎样为一国带来财宝,而所谓财宝,则完全由金银货币来衡量。国内贸易的结果只是社会财宝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安排
37、,整个社会财宝的总量并没有增加。而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致富。因此,重商主义对贸易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即怎样通过激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宝。重商主义的局限性 早期重商主义强调肯定的贸易出超,主见限制商品进口和货币外流。而晚期的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末)以长远的观点看,认为在肯定时期内的外贸入超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出超,保证货币最终流向国内就可以。但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主见限制进口,对贸易的探讨是很有局限的。(2)肯定优势理论 18世纪末叶,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念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并被自由贸易的思
38、想所取代。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基本经济思想是自由放任,这一原则也被用于国际贸易理论。肯定优势理论的内容 亚当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宝是公民所能获得的物质和服务。各国根据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宝。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所花成本肯定地低于他国,就称为具有肯定优势,生产成本的肯定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肯定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肯定优势理论说明了产生贸易的部分缘由,但局限性很大。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有些国家比较先进发达,有可能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肯定优势,而另一些国
39、家可能不具有任何生产技术上的肯定优势,但是贸易仍旧在这两种国家之间发生,对这种贸易,肯定优势(利益)论无法做出说明。(3)比较优势理论 在亚当斯密肯定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英国另一闻名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或相对优势的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成本上的肯定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比较利益论 依据李嘉图的观点,虽然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但两者的不利程度确定有所不同,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劣势要小一些
40、,即具有相对优势。假如一国利用这种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将其产品进行国际交换,贸易双方同样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这就是比较利益论。比较利益论的科学性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较圆满地说明白开展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比斯密的肯定利益论具有更普遍的意义。比较利益论事实上是对各国劳动成本,亦即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他认为劳动时间确定生产成本和价值,劳动成本的差异是比较利益的根源所在,所以比较利益论亦被称为比较成本或劳动价值论。比较利益论的科学性在于它揭示了一个客观规律比较成本法则。它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证明:无论是生产力水平高还是生产力水平低的国家,根据比较利益的思想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
41、所以它是物质财宝增加的规律。这个理论为世界各国(无论贫富)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作了理论上的证明,这也是100多年来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4)资源配置理论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又进一步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来阐述贸易的基础。资源配置理论认为生产商品须要不同的生产要素而不仅仅是劳动力,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也都在生产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此外,不同的商品生产须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也是不同的,因此,产品生产的相对成本不仅可以由技术差别确定,也可以由要素比例和稀缺程度的不同而确定。依据赫克歇尔俄林(HO)的理论,各国应当集中
42、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溢要素的产品,以换取那些须要密集运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2国际贸易现代理论 (1)1960年头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倾向 发达的工业国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很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口相像的工业产品,工业国家传统的进口初级产品一出口工业产品的模式渐渐变更,出现了很多同一行业既出口又进口的双向贸易或行业内贸易。(2)规模经济理论 当代经济学家默瑞坎普(Murray CKemp)和保罗克鲁格曼(Paul PKrugman)以规模经济的角度来说明国际贸易的新倾向。规模经济学说成为当代
43、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规模经济理论的内容 规模经济学说认为产品的规模酬劳不变这一假设是不完全的。在现代化社会大生产中,很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酬劳递增的特点,即扩大生产规模,每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会有更多的产出。尤其是现代化的工业,大规模的生产反而会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另外,传统贸易理论假设各国生产的产品都是同质同样的,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克鲁格曼则认为工业产品类似但不同样,因此,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垄断性竞争,一方面,各种产品类似并有肯定的替代性,因此相互竞争;另一方面,产品又不完全一样,各有肯定特征,所以各自又有肯定的垄断性。规模经济理论模型分析 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的条件下,企业的长
44、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企业的市场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见图21)。在参加国际贸易以前,企业所面对的只是国内的需求曲线D,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企业会选择生产Q 1 ,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的产量。虽然企业在短期内可能会有利润,但长期竞争的结果,企业的利润会消逝,产品的市场价格等于产品的平均成本,P 1 =LAC 1 。但是,Q 1 并不是企业的最佳生产规模。只是由于国内市场需求的限制,企业只能生产Q 1 ,从而使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图21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生产 假如企业参加国际贸易,产品所面临的市场就会扩大,需求变成D 2 (国内需求加上国
45、外需求),企业生产就可以从Q 1 增加到Q 2 。由于生产处于规模经济阶段,产量的增加反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到LAC 2 ,从而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都增加竞争实力。规模经济学说还可以用来说明发达国家之间工业品的双向贸易。由于工业产品的多样性,任何一国都不行能囊括一个行业的全部产品,从而使国际贸易分工成为必定。这种分工既可以自然(竞争)产生,也可以协议分工,但这种分工的基础是规模经济,而不是技术不同或资源配置不同产生的比较优势。(3)产品周期理论 美国当代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以产品技术改变分析了其对贸易格局的影响,提出了产品周期的学说。产品周期理论的内容 这一理论认
46、为,一个新产品的技术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a新产品阶段 在新产品阶段技术上尚处于创新阶段,所需的主要资源是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大量的探讨经费,新产品是一种科技学问密集型的产品,只有少数科研发达的国家才拥有这些资源,从而拥有新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新产品往往首先出现在少数发达工业国家。b成熟阶段大量生产成为主要目标。这时所需投资的是机器设备和先进劳动技能。产品从学问密集型变成技能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资本和娴熟工人充溢的国家起先拥有该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并渐渐取代独创国而成为主要生产和出口国。c标准化阶段 产品的技术已完成了生命周期。生产标准化,技术和资本也渐渐失去了重要性,而劳动力成本则成为确定产品是否
47、有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此时,原来的独创国既丢失了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又缺乏生产要素配置上的比较优势,不得不起先进口,而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呈现出不行比拟的比较优势。产品周期理论的意义 产品周期理论被认为是对HO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它一方面强调了技术和学问是确定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比较优势或技术优势的国际转移,使HO理论更趋完备。(4)需求贸易理论 由于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两方面确定的,即使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商品的相对价格也会由于需求的不同而不同。偏好相像论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提出,一国的新产品首先满意本土的需求,然后再出口到国外满意外国的需求。因此,两国的需求结构(需求偏好)越相像,两国开展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该理论还认为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确定于该国的收入水平,两国的人均水平越接近,需求结构也就越相像,相互需求就越大,贸易量也就越多。依据林德的理论,工业制成品在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会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3国际贸易理论作为国际商务理论基础的局限 (1)改变性 理论始终处于不断改变之中,经济学家正在进行大量的理论工作使之更具有现实意义。但正是这些理论上的补充、延长和修改使得国际贸易理论变得更加困难,更加不具普遍说明性。(2)局限性 贸易理论的局限性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在分析时所作出的假设过于简洁化。国际贸易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