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环境艺术设计一种生活的艺术观 .docx
《2022年环境艺术设计一种生活的艺术观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环境艺术设计一种生活的艺术观 .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环境艺术设计:一种生活的艺术观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摆设思想简论李砚祖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中,所谓“ 环境艺术设计” 大致包括室内设计与室外及公共场所设 计等内容;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比较大和新的概念,从字面上来懂得,是对人所处环境进行 的艺术设计;环境本身所指就很宽泛,有时是很难设计的;事实上,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环 境艺术设计是以室内设计(包括家具)与摆设为主体、兼顾室外肯定范畴环境(含庭院甚至园林)的一种设计艺术;这一专业在90 岁月以前称之为“ 室内设计” ,根据中国传统的词汇与说明即所谓“ 摆设” ;随着艺术设计学科的形成与成熟、设计概念的广义
2、化与深度化,以及人对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一体的要求,形成了对室内外环境作整体设计的思想,采纳“ 环境艺术设计” 以取代“ 室内设计” 的专业名称,即是现代整体设计思想的产物;但是,综观当代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除去那些有条件的宾馆饭店以外,大多数的设计并不留意整 体性,反而表现出一种封闭与隔离的倾向,尤以住宅的室内设计为甚;另一方面,随着社会 经济的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居“ 装修” 成为一般百姓生活中的大事,搬迁新居要 装修,旧房子一旦有条件也都想进行装修,这已形成了一个社会热点,不仅涉及千百万家庭 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且,它亦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和当代文化的表征;遗憾的是,当代这种装
3、修热中表现出的追求高档、豪华的单一倾向,已到了庸俗、低劣、无文化品位、无审美乐趣可言的地步;不少的装修设计唯港台风格是从,唯洋是从,中国民族的、传统的 设计艺术精神与品行被淡化和遗忘了;这是一种值得留意的倾向;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明清 环境艺术设计及其思想的分析入手,查找其内在的文化意识和精神,或许对当下的“ 装修文 化” 乃至环境艺术设计有一点启示;一 “ 宜设而设” 与“ 精在体宜”在明清有关设计的论述和笔记中,“ 宜” 是一个核心的概念,有表达着一种价值的标准;如计成在园冶中提出造园设计是“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李渔在闲情偶寄论述有 关建筑、造物、摆设时亦以“ 宜” 为准就,如“ 制体
4、宜坚” 、“ 宜简不宜繁” 、“ 宜自然不 宜雕斫” 、“ 因地制宜” 等;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亦强调“ 随方制象,各有所宜” ;“ 宜” 在诸家之论中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不同层次的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例:一是因地因 人制宜;二是宜简不宜繁;三是宜自然不宜雕斫;因地因人制宜,是属于及物层面,是艺术 设计中有用的基本层次;宜简不宜繁已经供应着某一审美的向度和形式挑选;宜自然不宜雕 斫,就趋于某种独立的精神追求与人格建树;这三例又几乎形成中国传统室内外艺术设计的 基本精神构架,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1、因地因人制宜 郑元勋在园冶 题词中谓:“ 地与人具有异宜,善于用因,莫无否如也;” 计成,字无否,他
5、在设计中善于用因,善于用因在于其能制宜;他提出:“ 巧于因借,精在体 宜,” 因借是方法,是程序,而体宜是目的,是结构,是最终设计价值的表达;“ 因者,随 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相互借资;宜亭就亭,宜榭就榭,不妨偏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径,顿置动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1因借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一主内,一主外;在内部的设计上,须循形而作、因势而为,无论偏径动听、亭榭顿置,要在“ 精而合宜” ;精,有精 明、高明至巧之意,又有精确、精炼趋神之蕴,虽如此,尚不足为范,而需“ 相宜” ,宜是
6、现实层面根本的核心所在;在园冶 装折篇中,计成提出:“ 凡造作难于装修,惟园屋 异乎家宅,曲折有条,端方非额,如端方中须寻曲折,到曲折处定端方,相间得宜,错综为 妙;” 既要曲折变化以;利活泼灵动,又必需有内在的一样,即整一性;既端方周正、齐整 一样,又有变化活泼之态、错综复杂之势,以致“ 构合时宜,式征清赏,” 关键仍在于一 个“ 宜” 字;“ 随方制象,各有所宜” 是文震亨在设计上提出的一个总原就;如山斋的设计,“ 宜明 净,不行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太敞就费目力;或旁檐置窗栏,或由廊以入,具随地而 宜;”2而“ 堂之制,宜宏敞精丽, 高广相称;” 山斋之宜,是随地之宜;堂之宜,就 是因功能
7、而置宜,不片面追求高大宽广,要在相宜,其宜亦即适用之宜;李渔说得更为明 确:“ 人之不能无屋,尤体之不能无衣;衣贵夏凉冬暖,屋舍亦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壮就壮矣,然宜于夏而不宜于冬;登贵人之室,令人不寒而栗,虽势使之然,亦寥廓有以致 之;我有重裘,而彼难挟纩故也;及肩之墙,容膝之屋,简就简矣,然适于主而不适于宾; 吾愿显者之居,勿太高广;夫房舍于人,欲其相称;”际可行的生活内容与尺度;3可见宜的着眼点是人的实从为人的设计而考虑,有共性之宜,亦有个性之宜;共性之宜是人普遍能接受的东西,不受贫富贵贱的制约;如李渔言:“ 人无贵贱,家无贫富,饮食器皿皆所必需;一人之身,百士之所为备;子舆氏尝言之矣
8、;至于玩好之物,惟富贵者需之,贫贱之家,其制可以不 问;然而粗用之物,制度果精,入于王侯之家,亦可同乎玩好;宝玉之器,磨砻不善,传于 子孙之手,货之不值一钱;知精粗一理,即知富贵贫贱同一样也;” 在有用功能的需求上无 论贵贱是同一的,在物用上虽有精粗之分,但无贵贱之别;李渔所强调的应是设计中的共 性;个性之宜是因不同的设计使用对象而表现出的不同审美趣味和品行,明清设计家们将这 种个性之宜形成的缘由大致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贫富贵贱,所谓“ 简文之贵也,就华林;季伦之富也,就金谷;仲子之贫也,就止于陵片畦”4,简文帝身为国君之贵,而能造有富丽的华林园;晋代富豪石崇因富能筑柏木万株、江水环流、观阁、
9、池沼、仙禽、游鱼毕具的 豪华金谷园;而战国齐人陈仲子,安于守贫乐道,其所拥有的仅为陵地上的一小块菜园;这 实际上是说明经济的打算性作用,设计需依财力而行;二是取决于人的审美追求与文化品行素养,“ 是惟主人胸有丘壑,就工丽可,简率亦可,”5如以摆设呈富贵就为人所诟病:“ 世家大族,夷庭高堂,不得已而随便横陈,愈昭珍贵;暴富儿自夸其高,非宜设而设之,置葳窦于大门,设尊于卧寝:徒招人笑;”6“ 宜” 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作为设计所遵循的基本目标和尺度之一,其本质应当 说是制造性的;李渔曾以为自己平身有两大绝技,一是辨审音乐,填词撰曲,无论新裁之 曲,可使迥异时腔,即旧日传奇亦能盖以新格,别开生面
10、;二是“ 制造园亭,因地制宜,不 拘陈见,一榱一桶,必会出自己裁,使经其地入其室者,如读湖上笠翁之书;”7因地是遵 照自然条件、客观条件;制宜就是一种制造性设计;1 园冶卷一;2 长物志卷 3 闲情偶寄卷四 4 园冶题词 5 园冶题词 6 随园诗话卷六 7 闲情偶寄卷四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 “ 宜简不宜繁”作为设计的准就之一,这既是经济的,又是审美的;李渔在谈及窗棂制作时认为:“ 窗 棂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其次义;具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 拙;”8在这种有用、坚实耐用的基础上
11、再要求其它;由此动身,总结其设计与施工的经 验,他提出宜简不宜繁的原就:“ 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就难久,顺其性者必坚,戕其 体者易坏;”9这自是从有用经济层面所作的考虑,而追求“ 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简无 俗,至于萧疏雅洁” ,趋达本性之真的境域,就可以说是审美的、人生的;从根本上说,设 计之简、造物之简、构造之简、摆设之简,主要仍是表现为一种审美和文化精神上的追求;从现存资料上看,明代的室内设计的整体风格便是“ 简雅” ,其室内主要摆设的明式家具更 可以作为其典范;明代的卧房设计,如长物志所记,一般设卧榻一,榻前仅设一小几,几上不设一物;设小方杌二,小橱一;“ 室中精洁雅素,一涉绚丽,
12、便如闺阁中,非幽人眠 云梦月所宜;”10如另设小室为书房,室中仅设一书几,上设笔砚等物,设一石小几以置茶 具,一小榻,以供偃卧趺坐;高濂所设计的书斋,其摆设为长桌一,上置文房器具;榻床 一,床头小几一,另中置几一,上可置山石盆景、陶瓷花瓶等物;禅椅一、笋凳六,书架 一;可谓设置简便精当,素洁如冰玉,文人士子在此所寻求的是物外高隐、清心乐志,诚如 高濂所云:“ 时乎坐陈钟鼎,几列琴书,榻排松窗之下,图展兰室之中,帘栊香霭,栏槛花 妍,虽咽水餐云,亦足以忘饥永日,冰玉吾斋,一洗人间氛垢矣;”11明式家具的设计应是上述宜简不宜繁的设计观念的产物;明式家具以其简约至美的造型 与样式成为我国家具进展史上
13、的经典之作;虽然明式家具的种类千变万化,造型各异,而一 以贯之的品行就是“ 简洁、合度” ,并在者简洁的形状之中具有雅的韵味;3“ 宜自然不宜雕斫”12“ 宜” 的深一层内涵是以自然之美为化境;自然含有素朴、本性、本质之意,而相对于 雕刻刻镂的繁饰;雕刻刻镂是装饰的一种手段或工艺方式,几乎从原始陶器等工艺起,雕镂 工艺就开头进展起来,并逐步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装饰的场合;在三代时,雕镂繁饰已经成为 一种相对于简约自然的另一种装饰风格,并为贵族统治阶级所宠爱;简约自然与雕刻刻镂由 此成为中国艺术中的两种美学风格;鲍照在比较谢灵运和颜延之的诗时认为:谢诗如“ 初发 芙蓉,自然可爱” ,颜诗就是“ 铺锦
14、列绣,亦雕绘满眼” ;宗白华先生认为这基本上代表了 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的美感或美的抱负,楚国图案、楚辞、汉赋、六朝骈文、明清瓷器、刺绣、京剧服装都是一种错彩镂金、雕绘满眼之美;而汉代铜器、陶器、王羲之书法、顾恺之之画、陶潜的诗、宋代白瓷,都是“ 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之美;13在中国的室内设计的历史上,也大致存在着这两种不同审美向度的美,宫廷建筑的雕梁画栋、摆设的富丽奢华与 民居、文人书斋的朴实萧疏构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宜自然不宜雕斫” ,明确表现出了设计者的一种审美挑选与抱负信念,即便有奢华为 饰的条件亦不为之;李渔云:“ 土木之事,最忌奢侈,匪特庶民之家,当从朴实,即王公大 人,亦当
15、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颖大雅,不贵纤巧烂漫;” 亦即长物 志所云:“ 宁朴无巧,宁简无俗;”综上所述,“ 宜” 是一种理性与感性追求的平稳,是有用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实现的平 衡,是设计师艺术与审美的自觉,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产物;8 闲情偶寄卷四 9 闲情偶寄卷四 10 长物志卷十 11 燕闲清赏卷上 12 闲情偶寄卷四 13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第 380 页;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二、“ 删繁去奢” 与“ 绘事后素”“ 宜” 在及物的层面上表现为一种有用的尺度,
16、是表达设计之价值的标准之一;乃至是 最根本的标准;但中国的设计艺术历来讲究意境,讲究境域,作为生活的艺术和文化的环境 艺术设计,人们最终寻求的实质上是生活的艺术化;通过造景而造境,通过相宜的生活场 景、环境的建构;将自己的人格与精神追求物化于环境的艺术设计之中,使之成为其通向理 想境域的基础;沈春泽在序长物志中写道,整部长物志仅“ 删繁去奢” 一言足以序 之:“ 予观启美是编,室庐有制,贵其爽而倩、古而洁也;花木、水石、禽鱼有经,贵其秀 而远,宜而趣也;书画有目,贵其奇而逸、隽而永也;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 其精而便、简不裁、巧而自然也;衣饰有壬、谢之风,舟东有武陵蜀道之想,蔬果有仙
17、家瓜 枣之味,香茗有荀令、玉川之癖,贵其幽而、淡而可思也;浊律指归,大都嬉戏点缀中一 往删繁去奢之意存焉;”14“ 删繁去奢” 也可以说是一种“ 相宜” ,适文人精神之宜,但这 仍是在及物和生活的层面上所言的,其思想底蕴即设计的最终动身点仍是“ 无物” 的,心性 的;清代文学大家袁枚随园诗话在谈论诗之用典时有一段以室内摆设为引例的文字:“ 博士卖驴,书券之纸,不见驴字,此古人笑好用典者之人语;余以为:用典如摆设古玩,各有攸宜:或宜堂,或宜室,或宜书舍,或宜书斋;竟有窗明几净,以绝无一物为佳者,孔子所谓绘事后素也;”15作为室内摆设,需宜设而设,书舍山斋堂室各有所宜,不行以随便横陈、愈昭珍贵;宜
18、设而设的宜人环境,尚未进入另一境域“ 无物” 之境;“ 窗 明几净,以绝无一物为佳者” ,这在设计上可以说达到了一种饰极返素、归真返璞的境域,一种无物乃至无我的境域,及孔子所谓“ 绘事后素” 的境域;“ 绘事后素” ,其本意是“ 绘事后于素” ,即一切绘饰之事在本质上看来都不及于素;这里,素有朴实、素养、本质之意;“ 绘事后素” 语出论语 八侑:子夏问曰:“ 巧 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 曰:“ 礼后乎?” 子 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这一简短的对话,包含者特别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 容,可以分为斯个基本层次,并内在着一个完全一样的规律关系;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环境艺术设计一种生活的艺术观 2022 环境艺术设计 一种 生活 艺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