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东发《中外出版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docx
《肖东发《中外出版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肖东发《中外出版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肖东发中外出版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书目 内容简介 目 录 上 篇 中国出版史 第一章 古代出版(上):竹木简牍时代(上古1世纪)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其次章 古代出版(中):写本书时代(29世纪)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章 古代出版(下):印本书时代(10世纪1840年)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章 近代出版:变革与发展共存(18401911年)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章 现代出版:在斗
2、争中前行(19121949年)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下 篇 外国出版史 第六章 外国古代出版史(史前5世纪)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七章 外国中世纪出版史(615世纪)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八章 外国近代出版业(1618世纪)8.1 复习笔记 8.2 复习笔记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九章 外国现代出版业(上)(19世纪)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章 外国现代出版业(下)(20世纪)10.1
3、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上 上 篇 中国出版史 第一章 古代出版(上):竹木简牍时代(上古1 世纪)1.1 复习笔记一、文字的产生及图书的起源 1文字的产生 (1)文字产生的过程 有声无言阶段 人们只能靠声音或动作来表达感情,与其他动物并没有很大的区分。有言无文时期 人们可以利用口中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来表达感情,即出现了语言,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对话、沟通思想、沟通阅历。但是,此时文字还没有出现。文字出现 语言出现以后,在语言和实物的基础上,又经结绳记事、契刻和图画三个阶段,文字才得以产生。(2)文字产生的传闻 关于文字的产生有许多传闻,最常见的是仓颉造字。
4、但是,这种说法是不行信的。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从野蛮时期进入文明的重要标记,是古人在长期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创建的,它是集体阅历积累的结果,绝不行能是一人一时的功劳。而关于文字产生的年头,学界现在也未有定论。我们只能依据社会历史背景,以不断发觉的地下文化遗物为证加以推想。1988年,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内,出土了一批甲骨,据测定与校正,这批甲骨的时代距今约8000年。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3)文字产生的意义 文字的出现拓宽了人们传递信息和沟通思想的方式,使人际沟通和群体沟通更加便捷,同时也使得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得以流传后世。2图书的起源 (1)河图洛书说 中国最早的古籍
5、易经有河出图、洛出书的记载。另一部古籍尚书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有人进一步说明说:伏羲统治天下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启示:在文字独创以前,就先有了图画和一些简洁的符号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我国文明的最早发生之地是在黄河、洛水一带的中原地区。(2)伏羲产生说 关于伏羲造书的传闻,多种史籍都有记载。依据唐代的司马贞在补史记三皇本纪中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黄河流域远古社会从野蛮进入文明的详细情景。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标记着伏羲时代人们已起先创制文字、制造文书,打算接受文明的洗礼,告辞结绳记事的历史。伏羲造书的传闻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代
6、的现实。但这终归只是一个传闻,还缺乏科学依据。(3)夏代产生说 尽管至今未发觉夏朝的文字和文献实物,但依据其他文献推断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推论:在夏这一历史时期即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完成了由文字到文献典籍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其论据如下:史记和竹书纪年都载有夏代帝王的世系表,尽管两者的记载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这说明两者是以同一份原始文献记录为依据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多士中有这样一段人们常常引用的文字: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说明夏商更迭之际已有典册。据古籍记载,夏代典籍有夏书、夏时等,左传、国语、墨子等多次提到夏书并引其文。夏代已总结出天文历法和农业学问。有关夏末地震和陨石
7、的文字记录。夏末有太史和典籍等文献记载。殷墟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它肯定经过了比较长期的发展。(4)殷商产生说 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书籍产生于殷商时期,理由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掌管图书的人员史官。但是,图书的产生应当早于掌管书籍的史的产生,因为没有书籍,何来史官? (5)春秋末年产生说 春秋末期官学衰落,私学兴起,出现了学术下移与百家争鸣,并且兴起著书立说之风,因此,有学者认为图书的产生年头应是春秋末期。春秋时期是图书写作、生产、传播的一个旺盛期,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认为此前就没有图书存在。3早期的文字记载载体 (1)甲骨和甲骨文 甲是龟甲,契刻在龟腹甲(少数刻在背甲)上的文字称为甲文;骨是兽骨
8、,骨(主要是牛肩胛骨或鹿头骨)上契刻的文字称为骨文。甲文和骨文合称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后期的一种文字记录,发觉于商后期盘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小屯)的废墟遗址,因而又称殷墟甲骨。其内容主要是殷王朝的占卜记录。甲骨文又称殷墟卜辞、甲骨刻辞、殷墟书契等。(2)青铜器和铭文青铜器 青铜器的出现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记之一,这意味着人类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标记着社会向前发展了一大步。青铜器在书史上的意义主要体现于它的铭文。铭文 古人在制作青铜器时,往往在上面铸刻一些文字,这种文字称为铭文。因为青铜器是用金属制作的,所以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又因为这些文字是铸刻于钟、鼎、彝器上的,所以又被
9、称为钟鼎文。铭文多刻于器底或器壁上,也有少数是铸刻于铸器的盖内、柄把或耳、口上的。由于铭文内容关系着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记载着很多重大事务,它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历史文献。现存青铜器铭文最长的是西周时期的毛公鼎,上面的铭文长达497字。(3)石刻文书 现存刻石实物中,最早的是唐代陕西凤翔县出土的春秋时期的石鼓。古代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及诸侯与士大夫之间为了在政治利益上相互约束,常常把向神盟誓时的话刻在玉石上,这种文书又称盟书。1965年冬,山西侯马晋国都城遗址出土大批盟书,其中最大的长32厘米,宽3.8厘米,形态规整,呈深灰色。据考证,这是春秋时期盟誓活动的盟书,被称为侯马盟书。而古
10、代的刻石文字保留至今且影响比较深远的则是儒家经典的刻石,其次是释、道的经典刻石。(4)竹木简牍及其影响 竹木简牍 写了文字的竹片称为简,写了文字的木板称牍。竹木简牍流行的时间长达数千年,经过三国、两晋,纸被广泛用作书写材料之后,简的运用才渐渐削减。直到东晋桓玄下令以纸代简,我国古代书史的简牍时期才宣告结束。古简,是探讨简牍时期图书的内容和形式的实证。而简牍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竹木简牍的影响 a图书的计量单位称册,文章的计量单位仍称篇,很多从竹、从片、从木的字都与书籍有关,如籍、簿、笔、符、笺、笈、籀、版、牒、牍、本、札、检、榻、檄、椠。b不少词汇和成语反映了竹木简牍的深远影响,如尺牍、三
11、尺法、版图、检署、杀青、汗青及罄竹难书、入木三分、学富五车、汗牛充栋、连篇累牍、断简残篇、韦编三绝等。c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的书籍都是直排文字,由上至下书写,从右到左排列,这种行文格式就是来源于简策。d发展到卷轴制度和册页制度以后,要在纸上打出宽窄与竹简差不多的行格。e今日的衬页和环衬与赘简之制有肯定的渊源关系。(5)帛书 珍贵的丝帛除用于书写一般文字之外,还有其特别用途,比如丝帛可用以绘画、绘制地图、绘制简书中的附图、记载有纪念意义或重要的事情等。现今所见到的古代帛书,最早的是1942年在湖南长沙发觉的一件战国时期的帛画,其次则是两汉、晋初的遗物。仅从内容分析,已发觉的实物大致可分为信件、
12、绘画、书籍三种类型。二、上古至西汉的图书出版业 1上古至秦朝的图书出版业 (1)殷周时期的图书出版业 我国在殷周时期已经有早期史书和诗书的著述和编纂活动,但这一时期学术统于王宫,著书、编书、藏书以及利用书的人大多是王室诸侯阶层的史官、采诗官、乐官等文化官员,范围极为有限。编辑出版活动主要体现的是统治阶层的意志。(2)春秋战国时期的图书出版业 春秋战国时期的图书出版业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起先发展,进而推动了学术文化的普及和文化思潮的发展。这一时期学术风尚特别良好,著书立说也成为风尚,出现了一大批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涉及哲学、历史、教化、文学、军事、医学和农业等各个方面,并出现了一次影
13、响比较深远的编辑出版活动孔子整理删定六经。孔子与六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曲阜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他搜集鲁、周、宋诸国文献档案,并以此作为教本,进行讲学。孔子先后整理、删订了六部著作,即易经、尚书、诗经、礼、乐经、春秋,这受到封建统治阶级重视,被奉为经典。这六部书,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孔子的这次整理删定工作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图书整理、出版活动。书同文与焚书坑儒 a书同文 书同文就是针对文字异形实行的统一文字的措施。文字异形与快速发展的经济文化是很不适应的,对于封建国家的统一也极为不利。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即命李斯等人校定文字,依古籀文,创制出一
14、套笔画字形相对简省整齐的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秦以后,六国文字中与秦篆异形的字基本上绝迹。小篆以外,秦始皇还接受了程邈整理的隶书,隶书对篆字作进一步改进,笔画由圆变方,书写省便,更适于官方文件应用。于是,隶书很快就代替了小篆,成了普遍通行的一种文字。到了汉代,隶书还接着广泛运用。b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李斯建议废私学,除史官所藏秦国史记以外,别国史记一概烧毁;除博士官所藏图书,私人所藏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书一概送官府焚烧;民间的书籍,除医药、农书、占卜之类以外,概不许保藏,违者及争论诗、书的人一律处死,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实行禁书法令,并于其次年活埋了460多个儒生、方士。焚书坑儒实
15、质上是专制主义封建思想在文化上的必定反映。文化上的专制是此后2000余年封建统治的必定趋势,并在肯定程度上起着主动的作用。但秦始皇不是用发扬一种文化来进行文化专制,而只是一味地用焚书坑儒这一野蛮的手段去打击异己文化,结果使中国文化蒙受了巨大损失,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严峻的阻碍作用。2西汉的图书出版业 (1)西汉的图书出版业概况 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及文化事业的旺盛,西汉旧有的图书保藏日渐增多,同时,新的学术著作也出现了不少。两者汇合起来,反映了西汉时期图书事业的发展。以经断事成为西汉时期政治生活的风气,从事学术探讨的人,也大多以阐发、说明儒家经典为己任,因此儒家著作激增是这一时期图书出版事业的重要
16、特征之一。私人藏书在西汉也起先得到肯定程度的发展。西汉末年,西汉一代聚集起来的图书遭到王莽之乱的浩劫,图书事业的发展再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2)西汉政府的整书校书工作 西汉政府的整书校书工作概况 西汉政权建立后,就起先了有安排有组织的图书编校工作。由于当时对兵家较为重视,对兵书的编校活动也较多。公元前26年,皇帝诏令由刘向统领,组织专家学者对国家保藏的图书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理,起先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进行的古籍整理工作,并编制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综合性图书书目七略。刘向父子的图书编校活动 a刘向整理藏书的步骤 首先将政府所保藏的一书的不同本子汇合起来,同时广泛利用私人和政府其他部门
17、的藏本,进行比勘选择,剔除重复,选择出一个比较好的写本作为正本,用其他的本子与之校对。将每一篇的文字校对完毕后,抄写清本,撰写一篇叙录,说明本书撰者生平事迹、全书内容大意及校对、缮写状况等等。b刘向父子图书编校活动取得的成就 刘向去世时,这一工作尚未完成,由其子刘歆继任其事。经过20年时间,刘向领导的政府校书整书工作完成了,一共整理了13269卷,596家。西汉一代的国家藏书最终得到了全面而系统的整理,这也标记着西汉图书编辑出版事业鼎盛时期的到来。刘向、刘歆父子编辑校定的图书,从学科内容和品种数量上看,几乎包括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全部古籍;从分类体系和校勘质量上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刘向父子称
18、得上是我国编辑出版工作的奠基人。c别录和七略 刘向、刘歆父子在编校群书的同时,又相继编撰了综合性藏书书目别录和七略。据后世文献记载,刘向在编撰叙录时,除将其随书抄录献给皇帝外,又别录了一份并按类汇合起来,称之为别录,其后刘歆又将其简编为七略。七略大约完成于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是当时西汉政府藏书的一个总记录。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其次编中对七略赐予了很高的评价:它不只是书目学、校勘学的开端,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一部极可宝贵的古代文化史。 (3)西汉时期的图书流通 两汉时期图书贸易正式开展起来的标记是书肆的出现。西汉末年(公元18年)和王莽的新朝时期(公元923年),中心太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太学
19、生的数量也空前增多。在这种环境下,在长安太学旁边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书籍集市槐市。与民间贩卖者经营的书肆不同,槐市有自身显明的特点:定期实行,集市每半月一次;参加主体身份比较集中,都是长安太学生;买卖物品并不局限于图书,而是包括了笙磐乐器及各地特产等物品;有交往论学的功能;受到政府的干脆影响和监督,政府设有特地的机构管理槐市。槐市不仅对当时的官方教化起到了主动作用,更促进了图书流通和贸易的发展。1.2 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 1仓颉造字 答:仓颉造字是指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闻之一。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运用,在汉字创建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
20、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建只是传闻,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2竹木简牍 答:竹木简牍是我国古代图书的主要载体之一,写了文字的竹片称为简,写了文字的木板称牍。由于竹木简牍流行的时间长达数千年,简牍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因此其影响也极为深刻和长远。直到今日,图书的计量单位仍称册,文章的计量单位仍称篇,很多从竹、从片、从木的字都与书籍有关,如籍、簿、笔、符、笺、笈、籀、版、牒、牍、本、札、检、榻、檄、椠。还有不少词汇和成语也反映了竹木简牍的深远影响,如尺牍、三尺法、版图、检署、杀青、汗青及罄竹难书、入木三分、学富五车、汗牛充栋、
21、连篇累牍、断简残篇、韦编三绝等。在从古至今的出版印刷史上,由版和本组成的词汇更是举不胜举。3甲骨文 答:甲骨文又称殷墟卜辞、甲骨刻辞、殷墟书契等,是商朝后期的一种文字记录,发觉于商后期盘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小屯)的废墟遗址,因而又称殷墟甲骨。甲是龟甲,契刻在龟腹甲上的文字称为甲文;骨是兽骨,骨上契刻的文字称为骨文。甲文和骨文合称甲骨文。其内容主要是殷王朝的占卜记录。4帛书 答:帛书又称缯书,是以丝帛为书写材料的。珍贵的丝帛除用于书写一般文字之外,还有其特别用途,比如丝帛可用以绘画、绘制地图、绘制简书中的附图、记载有纪念意义或重要的事情等。现今所见到的古代帛书,最早的是1942年在湖南长沙发觉
22、的一件战国时期的帛画,其次则是两汉、晋初的遗物。5青铜器答: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在书史上的意义主要体现于它的铭文。古人在制作青铜器时,往往在上面铸刻一些文字,这种文字称为铭文。铭是镂刻、记载的意思。因为青铜器是用金属制作的,所以青铜器铭文也称金文;又因为这些文字是铸刻于钟、鼎、彝器上的,所以也被称为钟鼎文。铭文多刻于器底或器壁上,也有少数是铸刻于铸器的盖内、柄把或耳、口上的。6铭文 答:铭文,是指古人在制作青铜器时,在上面铸刻的文字。因为青铜器是用金属制作的,所以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又因为这些文字是铸刻于钟、鼎、彝器上的,所以又被
23、称为钟鼎文。铭文多刻于器底或器壁上,也有少数是铸刻于铸器的盖内、柄把或耳、口上的。现存青铜器铭文最长的是西周时期的毛公鼎,上面的铭文长达497字。7书同文 答:书同文是指针对文字异形实行的统一文字的措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为了巩固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秦始皇即命李斯等人校定文字,依古籀文,创制出一套笔画字形相对简省整齐的文字,称为秦篆,也叫小篆。秦以后,六国文字中与秦篆异形的字基本上绝迹。小篆以外,秦始皇还接受了程邈整理的隶书,隶书对篆字作进一步改进,笔画由圆变方,书写省便,更适于官方文件应用。于是,隶书很快就代替了小篆,成了普遍通行的一种文字。到了汉代,隶书还接着广泛运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出版史 肖东发 中外 出版 笔记 课后 习题 考研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