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发展史精选PPT.ppt
《中国数学发展史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数学发展史精选PPT.ppt(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中国数学发展史第1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一、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春秋时代春秋时代(1)算筹记数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中国古代数学就是在筹算的基础上取得其辉煌成就的。(右图为筹算乘除举例)第2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2)几何学方面 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西方称勾股定理的特例。战国时期,齐国人著的考工记包含了一些测量的内容,并涉及到一些几何知识,例如角的概念。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著名
2、的有墨经中关第3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 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墨家还给出有穷和无穷的定义。(3)此外,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第4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二、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 这一时期包括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一)秦汉时期(一)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现传中国历史最早的数学专著是1984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成书于西汉初的汉简算数书,与其同时出土的一本汉简历谱所记乃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所以该书的成书年代至晚是公元前186年(应该在此前)。第5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
3、星期一 西汉末年编纂的周髀算经(如右图),在数学方面主要有两项成就:(1)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及普遍形式;(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为后来重差术(勾股测量法)的先驱。此外,还有较复杂的开方问题和分数运算等。第6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编写,共收集了246个问题及其解法,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此书它注重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以筹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对中国古算影响深远,也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第7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二)(二)魏晋时期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中国数学在理论上有了较大的
4、发展。其中赵爽和刘徽的工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开端。1)、三国吴人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对周髀算经做了详尽的注释,在勾股圆方图注中用几何方法严格证明了勾股定理,他的方法已体现了割补原理的思想。赵爽还提出了用几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的新方法。第8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 2)、263年,三国魏人刘徽(右图)注释九章算术,在九章算术注中不仅对原书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理论体系与数学原理,而且在其论述中多有创造:第9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在卷1方田中创立割圆术,为圆周率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了科
5、学的算法,他运用“割圆术”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927/1250(即3.1416);第10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在商功章中,为解决球体积公式的问题而构造了“牟合方盖”的几何模型,为祖暅获得正确结果开辟了道路;为建立多面体体积理论,运用极限方法成功地证明了阳马术;他还撰著海岛算经,发扬了古代勾股测量术-重差术。第11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三)(三)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 1)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长期处于战争和分裂状态,但数学的发展依然蓬勃。出现了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算学著作。约于公元四-五世纪成书的孙子算经给出物不知数问题并作了解答,导致求解一次同余组问题在中国的滥畅;
6、张丘建算经的百鸡问题引出三个未知数的不定方程组问题。第12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 2)公元五世纪,祖冲之、祖暅父子的工作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他们在九章算术刘徽注的基础上,将传统数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重视数学思维和数学推理的典范。其数学成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右图为祖冲之):第13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 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得到3.1415926 3.1415927,并求得的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其中密率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的最佳值;第14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 祖暅在刘徽工作的基础上推导出球体体积的正确公式,并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
7、异的体积原理。欧洲十七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bonaventura cavalieri)才提出同一定理;发展了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3)同时代的天文历学家何承天创调日法,以有理分数逼近实数,发展了古代的不定分析与数值逼近算法。第15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三、中国数学教育制度的建立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官僚制度建立时期,随着科举制度与国子监制度的确立,数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制度初步建立。(1)隋朝大兴土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唐初王孝通撰缉古算经,主要是通过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的分工与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计算等实际问题,讨论如何以几何方式建立三次多项式方程,发展了
8、九章算术中的少广、勾股章中开方理论。第16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2)隋唐时期编纂注释算经十书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对保存古代数学经典起了重要的作用。(3)唐代历法中出现一些重要的数学成果。隋代刘焯在制订皇极历时,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唐代僧一行在其大衍历中将其发展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4)唐朝后期,计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普及,出现很多种实用算术书,对于乘除算法力求简捷。第17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四、中国数学发展的高峰 从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宋、元两代宋、元两代,筹算数学达到极盛,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1)公元1050年左右
9、,北宋贾宪(生卒年代不详)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创造了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还列出了二项式定理系数表;第18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2)北宋沈括提出了“隙积术”,开始对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进行研究,并创立了正确的求和公式。还提出“会圆术”,得出了我国古代数学史上第一个求弧长的近似公式。第19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一(3)公元1247年,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推广了增乘开方法,叙述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他列举了二十多个来自实践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为十次方程。欧洲到十六世纪意大利人菲尔洛(scipio del ferro)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秦九韶还系统地研究了一次同余式理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数学 发展史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