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二章不等式教案.doc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二章不等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二章不等式教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1.1 实数的大小【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实数大小的基本性质,初步学习用作差比较法来比较两个实数或代数式的大小2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体会由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过程3培养学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也是我们着意培养的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实数的大小的基本性质,初步学习作差比较的思想【教学难点】用作差比较法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法通过联系公路上的限速标志,引入不等式的问题,并且从关注数字的大小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用作差比较法来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的大小通过穿插有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逐步掌握作
2、差比较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导入右面是公路上对汽车的限速标志,表示汽车在该路段行使的速度不得超过40 km/h若用 v (km /h)表示汽车的速度,那么 v 及40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右面是公路上对汽车的限速标志,表示汽车在该路段行使的速度不得低于50 km/h若用 v (km /h)表示汽车的速度,那么 v 及50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怎样的式子表示?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情境问题答:v40答:v50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新知的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x01231234ABP5新课研究实数及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观察:点 P 从左向右移动,对应实数大
3、小的变化呈现结论:数轴上的任意两点中,右边的点对应的实数比左边的点对应的实数大ab ab0ab ab0ab ab0含有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练习1 在数学表达式:51; 2 x40; x21; x6;y4; a2a中,不等式的个数是( )(A) 2 (B) 3 (C) 4 (D) 5练习2 把下列语句用不等式表示:(1) y 是负数;(2) x2是非负数;(3)设 a 为三角形的一条边长,a 是正数; (4) b为非正数例1 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实数的大小:(1) 3和4;(2) 和;(3) 和 ;(4) 12.3和12解 (1)因为 (3)(4)3410,所以 34;(2)因为 0,所
4、以 例2 对任意实数 x,比较(x1)(x2)及(x3)(x6)的大小解 因为 (x1)(x2)(x3)(x6) (x23x2)(x23x18)200所以 (x1)(x2)(x3)(x6)练习3(1)比较(a3)(a5)及(a2)(a4)的大小;(2)比较(x5)(x7)及(x6)2 的大小例3 比较(x21)2 及 x4x21 的大小解 因为 (x21)2(x4x21)(x42x21)x4x21x20,所以 (x21)2 x4x21,当且仅当 x0时,等式成立练习4(1)比较 2 x23 x4 和 x23 x3 的大小;(2)比较 (x1)2 和 2 x1的大小师:实数及数轴上的点的关系是怎
5、样的?点A对应的实数及点B对应的实数各是多少?哪个大?生:实数及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点A表示实数3,点B表示实数2,点A在点B右边,32当点P在不同的位置,学生分别比较点P对应的实数及点A,点B对应实数的大小个别学生口答,其他学生评价,遇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口答共同完成(1)和(2)学生完成(3)(4)学生仿照例题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复习(ab)2的展开式学生仿照例题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通过动画演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提升因为例题1较为简单,讲解两个,剩余两个让学生练习,使学生在参及中学习使用作差比较的方法但仅限于使用,不必强调要
6、求学生掌握这个方法初步学习用作差比较法判断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小结作差法的步骤:作差 变形 定号(及0比较大小) 结论作业必做题:教材 P 33,练习 A 组第 3 题;选做题:教材 P 34,练习 B 组第 2 (2)(5)(6)题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以及推论,能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解决简单的问题 2. 掌握应用作差比较法比较实数的大小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探索及运用【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法及分组探究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回顾
7、玩跷跷板的经验,师生共同探究天平两侧物体的质量的大小,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运用作差比较法来证明之通过题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后面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打下理论基础【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导入【课件展示情境1】创设天平情境问题:观察课件,说出物体a和c哪个质量更大一些?由此判断:如果ab,bc,那么a和c的大小关系如何?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新知的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新课新课性质1(传递性)如果 ab,bc,则 ac分析 要证ac,只要证 ac0证明 因为 ac(ab)(bc),又由 ab,bc,即 ab0
8、,bc0,所以 (ab)(bc)0因此 ac0即 ac【课件展示情境2】性质2(加法法则)如果 ab,则 acbc证明 因为 (ac)(bc)ab,又由 ab,即 ab0,所以 acbc思考:如果 ab,那么 acbc是否正确?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推论1 如果 abc,则 acb证明 因为 abc,所以 ab(b)c(b),即 acb不等式中任何一项,变号后可以从一边移到另一边练习1(1)在62 的两边都加上9,得 ;(2)在43 的两边都减去6,得 ;(3)如果 ab,那么 a3 b3;(4)如果 x3,那么 x2 5;(5)如果 x79,那么两边都 ,得
9、x2小组合作探究:学生4人一组,把不等式52的两边同时乘以任意一个不为0的数,观察不等号的方向是否变化多试几次,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性质3(乘法法则) 如果 ab,c0,那么 a cb c;如果 ab,c0,那么 a cb c证明 因为 a cb c(ab)c,又由 ab,即 ab0,所以 当 c0时,(ab)c0,即 a cb c;所以 当 c0时,(ab)c0,即 a cb c如果不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正数,则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都乘同一个负数,则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思考:如果 ab,那么 a b练习2(1)在32的两边都乘以2,得 ;(2)在12的两边都乘以3,得 ;(3)如果 ab,那么3
10、 a 3 b;(4)如果 a0,那么 3 a 5 a;(5)如果 3 x9,那么 x 3;(6)如果3 x9,那么 x 3练习3 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1)若 ab,则 a cb c ( )(2)若 a cb c,则 ab ( )(3)若 ab,则 a c2b c2 ( )(4)若 a c2b c2,则 ab ( )(5)若 ab,则 a(c21)b(c21) ( )学生思考、回答得出性质1引导学生判断: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学生口答,教师点评学生猜想结果后,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代表进行口答,其他学生评价练习2前3个小题由
11、学生思考后口答;后3个小题同桌之间讨论,回答创设一种情境,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乐园对不等式的性质及时练习,进行巩固把猜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规律性质学生容易出错,用练习及时巩固,通过相互评价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知识盲点小结要点: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方法:作差比较法. 注意点: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回顾、总结、矫正、提高帮助学生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网络作业必做题:教材 P36,练习A组;选做题:教材P37,练习B组 区间的概念【教学目标】1.
12、 理解区间的概念,掌握用区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方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 通过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让学生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教学重点】 用区间表示数集【教学难点】 对无穷区间的理解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数形结合法及讲练结合法通过不等式介绍闭区间的有关概念,并及学生一起在数轴上表示两种不同的区间,学生类比得出其它区间的记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区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为学习用区间法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导入教师提问:(1) 用不
13、等式表示数轴上的实数范围;x011234(2) 把不等式1x5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学生思考、回答,并在练习本上作出图象 复习初中所学旧知,有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新课新课设 a,b 是实数,且 ab满足 axb 的实数 x 的全体,叫做闭区间,记作 a,b,如图a,b 叫做区间的端点在数轴上表示一个区间时,若区间包括端点,则端点用实心点表示;若区间不包括端点,则端点用空心点表示全体实数也可用区间表示为(,),符号“”读作“正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例1 用区间记法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 9x10; (2) x0.4解 (1) 9,10; (2) (,0.4练习1 用区间记
14、法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这些区间:(1) 2x3; (2) 3x4;(3) 2x3; (4) 3x4;(5) x3; (6) x4例2 用集合的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区间:(1) (4,0); (2) (8,7解 (1) x | 4x0;(2) x | 8x7练习2 用集合的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区间,并在数轴上表示这些区间:(1) 1,2); (2) 3,1例3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x|x2或x1解 如图所示x0112练习3已知数轴上的三个区间:(,3),(3,4),(4,)当 x 在每个区间上取值时,试确定代数式 x3的值的符号教师讲解闭区间,开区间的概念,记法和图示,学生类比得出半开半
15、闭区间的概念,记法和图示用表格呈现相应的区间,便于学生对比记忆教师强调“”只是一种符号,不是具体的数,不能进行运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学生抢答,巩固区间知识学生代表板演,其它学生练习,相互评价同桌之间讨论,完成练习教师只讲两种区间,给学生提供了类比、想象的空间,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学生理解无穷区间有些难度,教师要强调“”只是一种符号,并结合数轴多加练习。三个例题之间,穿插类似的练习题组,使学生掌握不等式记法,区间记法,数轴表示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逐层深入,及时练习,使学生熟悉区间的应用小结填制表格:集合区间区间名称数轴表示x|axbx|axbx|axbx|axb集合区间
16、数轴表示x | xa x | xa x | xa x | xa师生共同完成表格通过表格归纳本节知识,有利于学生将本节知识条理化,便于记忆。作业必做题:教材P39,练习A组选做题:教材P40,练习B组第 1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目标】1.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2. 通过教学,体会数形结合、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3. 通过对不等式有关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建模意识,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难点】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法首先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关概念,接着
17、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相应的步骤,这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础最后引导学生在数轴上用区间表示各不等式的解集,在此基础上求出相应不等式组的解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导入展示本章的章前语关于全球通和神州行的服务资费问题问题1 如果只考虑本地通话的费用,则通话时间为多少时,神州行方式的费用小于全球通方式的费用?解 设本地通话时间为 x min,由题意得0.6 x500.4 x解这个不等式的步骤依次为0.6 x0.4 x50, (移项)0.2 x50, (合并同类项)x250 (两边同除以0.2,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所以,在本地通话时间小于250 min时,神州行方式的费用小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中职 数学 基础 模块 上册 第二 不等式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