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准测量原理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水准测量原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水准测量原理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1、能够合理地选择水准点、转点和测量路线;2、能够做到仪器位置合适,后、前视观测顺序和跑尺顺序正确;二、知识目标1、知道水准测量的理论依据; 2、知道水准点、转点、三种水准路线的含义和区别;三、情感目标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1、水准测量的观测步骤和施测方法;教学难点1、水准测量原理;2、水准测量的成果检核。教学方法问题解答法。教学用具课件: 单元学习目标; 水准测量原理图; 水准点标石示意图;教学过程投影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导入新课在上一节课中大家学习了水准仪和水准尺的使用方法。我们知道水准仪的主要功用是在地面上建立水平视线,并在水准
2、尺上进行读数。那么我们建立水平视线在水准尺上读数的目的是什么呢?这及高差或高程测量有什么关系呢?二、新课教学(一)水准测量原理探讨 地面上现有A、B、C三点,已知A点的高程HA,如何测知B点和C点的高程(三点中B点最高)?投影 水准测量原理图(提示:及所探讨的问题相联系)归纳 在AB之间和BC之间分别建立水平视线,在ABC三点各立尺,读取两组读数。AB间:A尺读数为aA,B尺读数为bB 。BC间:B尺读数为aB,C尺读数为bC 。则有:hAB=aA-bB,HB=HA+ hAB ;hBC=aB-bC,HC=HB+ hBC 。其中有高差传递,HC=HB+ hBC= HA+ hAB+ hBC讨论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准测量 原理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