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钢筋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学习笔记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钢筋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学习笔记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钢筋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学习笔记 .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钢筋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钢筋的控制冷却又称为钢筋轧后余热处理或轧后余热淬火。该工艺是利用钢筋轧后在奥氏体状态下直接进行表层淬火,随后由其心部传出余热进行自身回火,以提高塑性,改善韧性,使钢筋得到良好的综合性能。钢筋的综合性能,如屈服强度、反弯、焊接性能、疲劳强度、冲击韧性等,决定于钢的化学成分、变性条件、终轧温度、钢筋直径、冷却条件、冷却速度和自回火温度等因素。其整炉与整支钢筋的组织性能与均质性同生产工艺参数的控制、钢筋长度、冷却设备型式、水质、水温及其控制有密切关系。1 钢筋轧后控制冷却的特点及其基本原理1.1 可以在轧制作业线上,通过控制冷却工艺,强化钢筋,代替重新加热进行淬火、回火的调质
2、钢筋。利用控制冷却强化钢筋与一般热处理强化钢筋比较,不仅由于利用轧制余热,不需要重新加热,节约了燃料及热量消耗,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降低了生产高强度钢筋的成本,而且还具有更高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原因在于:在利用轧制余热淬火之前已发生奥氏体再结晶,使晶粒细化,奥氏体晶界的位置已经改变,新晶界的形成时间又很短,杂质原子还来不及向晶界偏聚,因而改善了低温力学性能。1.2 选用碳素钢(Q235)和低合金钢(20MnSi),采用轧后控制冷却工艺,可生产不同强度等级的钢筋,从而可能改变用热轧按钢种分等级的传统生产方法,节约合金元素,降低成本。1.3 设备简单,对于现有轧机不用改动轧制设备,只需在精轧机
3、后安装一套水冷设备。1.4 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终轧后快冷的轧制余热强化钢筋在使用性能上存在(应力腐蚀开裂倾向较大)。但是,在奥氏体再结晶区终轧的轧制余热强化钢筋,由于再结晶过程消除了晶内位错,而不出现应力腐蚀开裂倾向的缺点。对于钢筋来说,轧后控制冷却工艺大体包括以下三个过程:第一阶段:表面淬火阶段(急冷段),钢筋离开精轧机在终轧温度下,尽快地进入高效冷却装置,进行快速冷却。其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使表面层达到一定深度淬火马氏体的临界速度。钢筋表面温度低于马氏体开始转变点(Ms),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表面马氏体层的深度取决于强烈冷却持续时间。第二阶段:自回火阶段,钢筋通过快速冷却装置后,在空气中冷
4、却。此时钢筋各截面内外温度梯度很大,心部热量向外层扩散,传至表面的淬火层,使已形成的马氏体进行自回火。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6 页 -根据自回火温度不同,可以转变为回火马氏体或回火索氏体。而表层的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同时邻近表层的奥氏体根据钢的成分和冷却条件不同而转变为贝氏体、屈氏体或索氏体组织。而心部仍处在奥氏体状态。该阶段的持续时间随着钢筋直径和第一阶段冷却条件而改变。经常,心部奥氏体已经开始转变为铁素体。第三阶段:为心部组织转变阶段,钢筋在冷床上空冷一定时间后,断面上的热量重新分布,温度趋于一致,同时降温。此时心部由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和珠光体或
5、铁素体、索氏体和贝氏体。心部产生的组织类型取决于钢的成分,钢筋直径,终轧温度和第一阶段的冷却效果和持续时间。轧后控制冷却对钢筋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终轧温度、第一阶段冷却速度和持续时间及钢的化学成分。除钢的化学成分外,其他的各个因素决定了自回火温度。而自回火温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钢筋的力学性能。2 钢筋轧后控制冷却的方法及类型2.1 变形的奥氏体已发生充分的再结晶,变形对奥氏体位错、亚结构的影响已通过再结晶而消除。形变热处理的效果已很小或者完全没有,这样就只有相变强化。这样强化处理的钢筋,虽然综合力学性能略低,但其应力腐蚀稳定性较高。2.2 轧制后到快冷前,变形的奥氏体尚未发生再结晶,或只发生了部
6、分再结晶,这样,就保留或部分保留变形对奥氏体的强化作业,形变热处理效果较大,可以提高钢筋的综合力学性能,但应力腐蚀开裂倾向较大,这也可以分段淬火及淬火后回火或加热回火来解决。按照冷却方式分为两种控制冷却方法:1)轧后立即快冷工艺,在冷却介质中快冷到规定温度或快冷一定时间后就中断快冷,随后空冷进行自回火。2)分段冷却工艺,先在强烈的冷却介质中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表面层过冷到马氏体转变点以下,形成马氏体,立即中断快冷,空冷一定时间,使很薄的表面层中的马氏体回火到A1 温度以下,形成回火索氏体,再进行二次快冷一段时间后中断快冷,之后,再空冷,使心部得到索氏体、贝氏体、及铁素体组织。称为二段冷却。这种工
7、艺所得到的钢筋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略低,伸长率变化不大,而腐蚀稳定性很好,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腐蚀开裂的时间更长。同时对大规格钢筋来说有利于减少内外温差。3 影响控制冷却钢筋组织和性能的因素3.1 轧制工艺条件的影响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6 页 -1)加热温度加热温度影响轧前的原始奥氏体晶粒大小,各道次的轧制温度及终轧温度影响道次之间及终轧后的奥氏体再结晶程度及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奥氏体化温度低,控制冷却后的力学性能好。加热温度影响开轧温度及终轧温度,但不完全等同。2)变形率与变形速度为了更好地通过变形再结晶细化晶粒,应采用比较大的变形量。但是,孔型系统确
8、定后,变形量变化较小。一般在设计孔型时,成品孔型中为了充满筋部也采用了比较大的变形量。由于终轧温度较高,因而只能起到变形再结晶细化晶粒作用。对于高强度钢筋,如果考虑到变形强化,就要考虑变形量与终轧温度的关系,达到未再结晶条件,以便得到变形强化与相变强化相结合的效果。在孔型确定的条件下,轧制速度决定了变形速度,变形速度影响个道次之间的再结晶程度及终轧后奥氏体的再结晶程度,因而影响形变热处理效果。3)终轧温度终轧温度及变形量决定奥氏体是否发生再结晶。在发生充分再结晶的条件下,奥氏体再结晶晶粒大小主要决定于变形量,与终轧温度关系较小。降低终轧温度可以减少变形奥氏体的再结晶程度,甚至可以完全抑制再结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钢筋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学习笔记 2022 钢筋 控制 轧制 冷却 学习 笔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