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咏物言志诗鉴赏训练 .pdf
《2022年咏物言志诗鉴赏训练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咏物言志诗鉴赏训练 .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咏物言志诗鉴赏训练南海一中2002/4/11 阅读下面13 首咏物言志诗,完成以下题目。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表述题 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答: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答: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选择题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21 页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
2、深刻的印象。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表述题 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21 页 -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
3、势头。3 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后者指。选扦题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足A第一二句生动地刻画山小松由小而大,发展变化的情景。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它未来“凌云”的先兆。B第三句由描写转入议论,讽刺社会上的一些小人见风使舵,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时弊。C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山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D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练传神,描写和议论,抒情和哲理,达到了有机统一。洞中蝙蝠自居易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2
4、1 页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罗网。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表述题 1试解释“远害全身诚得计”一句中“远害全身”的意思。答:2。表明洞中蝙蝠“远害全身”最生动的两个词语是、。3“生幽暗又如何?”这个反问句表明作者对洞中蝙蝠怎样的态度?答:选择题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千年”指洞中蝙蝠活得长久,表面上是称赞羡慕,实际上是为下文否定蝙蝠的生活方式预作铺垫。B“全身远害”中“全身”二字的意思是保存、保护自己,作者在诗中并不赞赏这种生活态度。C“诚得计”中“诚”字本义是“的确”,这里有“固然是”的意思,其作用在于引出下文的转折。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
5、第 4 页,共 21 页 -D末句“又如何”是问在黑暗的洞中,蝙蝠是怎样度过一生的呢?反映了作者追根问底的探究精神。画鹰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可摘,轩栅势堪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素练:白色的生绢。(s6ng):挺立。胡:这里指猢狲。说指胡人。愁胡:典出孙楚的鹰赋:“深口蛾眉,状如愁胡。”绦:丝绳。镟:铜环。轩楹:堂前廊柱。表述题 1此诗写的是画中的鹰,而非活的鹰,因而描写时处处扣着“画”的特点,即画中之物静止不动、寓静于动的特点,试从二、三联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词语。答:。2“毛血洒平芜”是想象之词,还是实写之景?为什么?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
6、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21 页 -答:3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品格气质?答:选扦题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素练”二字可以看出所咏之鹰是画中之物。“风霜起”是作者在看画时的想象,渲染了画鹰的气势。B颔联“身”、“侧目”两词描写了鹰的神情动态,“思狡兔”是设想画鹰时时准备着攫取狡免,表现了画鹰的栩栩如生。C颈联描写画鹰身边的物件,侧面烘托画中的鹰形态逼真,而“可”、“堪”两字又紧扣“画”字之题。D尾联描写画面上的鹰正在搏击凡鸟,毛血洒落原野,画面上场面激烈,间接流露了诗人的英豪之气。双调拨不断大鱼王和卿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
7、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21 页 -注:神鳌:传说中海上的神物人鳖。列子汤问说,大帝曾命令十五只巨人的神鳖,用头顶起五座大山。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太公怎钓:姜太公钓鱼的典故。姜太公即吕尚,辅助周文千建立周朝。相传他在遇到文王、受到重用之前,曾垂钓于渭水,川的是直钩,意谓 愿者上钩。表述题 1“胜神鳌,夯风涛”中的“夯”字的本义是指使用打地基的工具砸地的动作,请指出在诗中“夯”字的意思和作用。答:。2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指出这首诗一共用了几处衬托并说明衬托物是什么。答:。3试分析结尾一句“太公怎钓”所表现的思想感
8、情。答:。选择题 4对这首元代散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夯”字本来指使用打地基的工具砸地的动作,这里移用为形容大鱼砸碎风浪,极其夸张地描写大鱼的力量。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21 页 -D轻负着 是说大鱼即使背负蓬莱岛也轻而易举,川蓬莱岛的重量反衬鱼的体积之大和力量之巨。C犹恨东洋小 是说人鱼怨恨海洋太小,容不得它翻身,实际上是作者对小人当道、难有作为的现实世界的愤怒抨击。D最后一句用的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的典故,以大鱼喻人,刻画了一个抱负非凡、不受羁束、不受诱惑的形象。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9、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僻字难典 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21 页 -表述题 1 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后者主要用了。2 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的态度,后者表现了的态度。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答:选择题 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贺诗中 碧玉 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丝绦 即丝带,这里以翠绿
10、的丝带喻写纷披下垂的柳条。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C曾诗中 初黄 指柳枝初吐嫩芽,呈浅黄色。乱、倚、狂表达了诗人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D曾诗中 解读作 ji ,意思是散开、抛洒。“清霜”指秋天肃杀的严霜。三、四句的意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9 页,共 21 页 -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贺诗用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这样写使诗的
11、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B曾诗一反 托物寄兴、言志抒怀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颂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之黑暗。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名师资料总结-精品
12、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0 页,共 21 页 -无人信高沾,谁为表予心。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注:西陆:指秋风。南冠:指囚徒。僻字难典 梗犹泛:典故出白战国策齐策中的一段寓言,说的是一个泥偶与一个桃梗做的木偶在对话,桃偶说:“你不过是西岸的泥土,被做成人的模样,到八月,大雨来临,洪水泛滥的时候,你就残破了。”泥偶说:“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破了,也就回归西岸的土地罢了。你呢,却是东国的桃梗,被削为人形,八月的大雨把你冲入河流,那么你就会漂离家乡,不知道一直漂流到哪里去了。”这里用桃梗漂泊流离来比拟自己的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咏物言志诗鉴赏训练 2022 年咏物 言志 鉴赏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