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试卷分析.doc
《教材分析试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分析试卷分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科学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二、教学目标“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
2、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活动,了解磁铁的应用。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
3、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求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
4、所提升。三、教学建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现在室外是冰天雪地,气温较低,不适合种植花草,却可以教学教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然后再教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不过“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的教学可以交叉进行。这样做除解决周期长的问题之外,还可以同时进行植物和动物生长变化的观察活动,使学生领悟到植物和动物的相同之处,完成对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四、课时安 1.植物的生长变化8课时 2.动物的生命周期8课时 3.温度与水的变化8课时 4.磁铁 8课时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一、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5、。每个单元有7课,一共28课。本册内容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电”是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在寻找静电的生活体验中开始思考物体为什么会带电,这虽然是浅层次的认知,但是建立了静电与生活用电的联系,对电的本质有了了解,这种“点到为止”的认识是后面探究活动的基础,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第二单元“新的生命”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
6、先认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第三单元“食物”,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
7、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二、在教学中注意事项学生在过去一年半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学课学习经验,即将展开的本册四个单元的科学学习,对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的科学主题探究活动: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
8、、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科学图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6、在观察实验过程中
9、,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1.沉和浮单元: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2.热单元: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3.时间的测量单元
10、: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4.地球的运动单元: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二、教学目标: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
11、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
12、能力。四、教学措施: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
13、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是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有8课,共32课。二、教学目标1.在“微小世界”单元里,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2.在“物质的变化”单元里,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
14、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3.在“宇宙”单元里,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4.在“环境和我们”单元里,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
15、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三、教学重点、难点1.在本学期,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2.对各种证据进行分析整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3.能对形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在本学期中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等。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5.在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的兴趣。四、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通过过去
16、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教学时间及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五、课时安排 1. 微小世界 9课时 2. 物质的变化9课时 3. 宇宙 9课时 4. 环境和我们9课时 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我任教班级考试参加学生共计87人,其中85分以上(即优秀)的有25人,占
17、参考人数的29.4;60-84分(即及格)的有43人,占参考人数的50.6;不及格的有17人,占参考人数的20。总的来看,答题情况很不好,没有体现了学生的真实水平。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二、学生答题情况逐题分析本套试题考试时限为40分钟,满分50分,共分为五个大题。第一题,填空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空1分,共16分。本题学生答题情况良好,失分率不高。但第2小题为错题,题为 “ 蜗牛用 爬行,蚂蚁用 爬行,金鱼用 有用”。 该题学生大多错在字词表达不够精准所致。第二题,判断题,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每题2分,共22分。本题学生答题情况也比较不错,大多数同
18、学满分。出现失误最多的是第3小题“棉花、塑料、木材、钢材都是常见的天然材料”。老师曾引导学生针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分析、讲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但考前老师曾出过类似的判断题“棉花、塑料、木材、钢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个别学生可能由于马虎,没仔细分析,题没读完就着急判断,因此出错。第三题,选择题,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所学内容,正确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选择,每题2分,共22分。本题学生答题情况较好,得分一般在12分以上。出现失误较多的是第5小题,“下列材料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在学习材料单元时,课本中是涉及到了许许多多的材料,但是材料判别方面基本没什么问题,但是可能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材 分析 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