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笔记).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笔记).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 物质的构成:1、 纯净物:不同的纯净物由不同而且唯一的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如:铁丝由铁原子(不是铁分子,也不是其他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不是氧原子,也不是其他分子)构成等(具体一种纯净物由分子还是原子构成详见课本P81页)。2、 混合物:由于混合物由多种纯净物混合而成,纯净物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每种纯净物都有唯一的分子或原子,因而混合物中可能存在多种分子或原子。如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纯净物,因而空气中存在氧分子和氮分子,不存在空气分子。四、 “活动与探究”的说明:1、 现象:操作1中无色溶液变红色;操作2中烧杯A中无色溶液变红色;烧杯B中无变化。2、 结论:(1)在大烧杯中存在
2、酚酞、氨水、空气三种物质,从烧杯B中可以推测空气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从操作1中可以推测氨水使无色酚酞变红色;(2)大烧杯内A变红的原因是氨分子的运动造成的。课题1 水的组成一、 【实验3-1】:电解水通电1、 现象:(1)通电后,电源两极同时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正极气体与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2)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正极气体中,木条复燃;将燃着木条接近负极气体,负极气体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H2O H2+ O23、推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氢气的介绍:(详细资料见课本P65页)1、在标准状态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液化点为-252,固化点为-259。2、氢气
3、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3、在标准状态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g/L,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的方法收集,纯度很高)。4、氢气可以燃烧-【实验3-7】点燃现象:纯净的氢气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有水雾出现。结论:H2 + O2 H2O 注意:空气里如果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0%-74.2%,点燃时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检验方法见课本P47页。三、化学基础知识:1、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H2O 、CO2 、KMnO4等;在化合物中,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H2O 、CO2等。2、单质:
4、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Fe 、O2等。课题3 水的净化一、 水的净化方法和适用范围:1、 静置沉淀:适用于除去不溶于水的较大颗粒的杂质。2、 吸附沉淀:适用于除去不溶水的较小颗粒和一些溶于水的杂质。常用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质有木炭、明矾等。3、 过滤:能除去所有不溶于水的杂质。(1) 过滤操作要点:一帖: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过滤时,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下端要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引流的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的一侧;装有母液(未过滤的液体)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的上端,缓慢倾倒。4、 蒸馏:适用于除去溶于水或不溶水的绝大数杂质,纯度较高。二、 硬
5、水和软水:1、 硬水和软水:硬水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指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2、 硬水和软水检验: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后观察,如果水中水垢多且泡沫少则是硬水,如果水中水垢少且泡沫多则是软水。3、 简单转化方法:煮沸课题4 爱护水资源一、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 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为1.39 x1018 m3,其中海洋约占96.5%,淡水约占2.53%。人类可利用的淡水为1.07 X1016m3。二、 爱护水资源:1、 水资源状况:由于用水量增加和水体污染,使原本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2、 爱护水资源: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止水体污染(如工业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6、,农业上合理适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等)。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一、 原子特性:1、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有些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如Fe、Cu、C、S、P等物质是由对应的原子直接构成。(这些物质中没有分子)3、原子不停的运动,原子之间有间距,间距可以变化,如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液态铁或气态铁。二、 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居于中心位置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的质子数目一定相同,不同种原子的质子数目一定不同;同种原子的中子数目不一定相同。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3、核外电子数目
7、可能增减,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4、原子内,质子数目等于核电荷数等于电子数目(不一定与中子数目相等);5、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三、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1、不同种原子由于含有的质子、中子、电子数目不同,因而他们的原子质量不同;2、由于电子的质量只有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因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相对原子质量(Ar):以碳-12(6个质子,6个中子)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标准的比值,作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质量/标准=某原子相对质量)4、由于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因而原子的相对质量等于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5、原子质量单位为Kg,相
8、对原子质量单位为“一”。课题2 元素一、 元素:1、具有相同质子数目(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离子)的总称。如C-12(6个质子、6个中子)、C-13(6个质子、7个中子)、C-14(6个质子、8个中子)总称为碳元素。2、元素是总称,只有种类,不分个数。目前被人类发现的元素由100多种,而且含量不同,如地壳中元素含量较多的有O、Si、Al、Fe、Ca等;生物体内较多的有O、C、H等;空气内较多的有N、O等。二、 元素符号:1、 国际规定: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则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标示。2、 书写规则: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如果有第二个字母则小写。3、 元素名称和规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单元 自然界 中的 笔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