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综合服务站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测量及测量控制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民综合服务站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测量及测量控制措施.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为民综合服务站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测量及测量控制措施第一节 测量方法本工程施工精度要求高。为确保工程的平面位置及垂直度控制,在规范精度要求范围内,将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和富有经验的施工人员以及合理的测试手段,建立合理的检测网络进行结构施工总平面控制及装修测量工作。1 结构施工测量土方工程和基础底板施工用全站仪测量定位,土方工程施工至结尾时,利用FDTL2CL电子经纬仪、水准仪测出地梁、底板平面位置及基底标高。根据标高控制点,利用水准仪S3,控制挖深和清底,经验槽后开始施工垫层。当垫层施工完毕后,再根据轴线、标高控制点施放出准确的轴线和标高控制点,给基础施工创造精确的平面尺寸。当基础施工完毕后,利用水
2、准仪、电子经纬仪将标高控制点、轴线施放到基础表面上,并设立建筑物高程控制点和内控轴线控制网络系统。此时建筑物内形成独立系统,而外部、轴线控制点转换成为建筑物的变形参照系统,将作为建筑物沉降、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倾斜、外墙装饰墙面控制的检验等基点。外部控制点须经常检验复核,保证系统的精确度。当基础轴线、高程系统完成后,将由基础向上进行整个结构内控轴线施放。在建筑物内四角设立测量点,通过经纬仪确定上一层楼四角控制轴线交汇点,再利用FDTL2CL电子经纬仪将四点转角交汇复核,即可得到上层楼层的控制轴线平面,利用该平面控制体系进行一层楼的施工位置。结构的高程利用50m经检测过的钢卷尺从场外控制点由下向上引
3、出。2 装修与外墙的测量控制内部装修的局部平面位置的确定从已经在结构施工中确定的结构控制轴线中引出,高程同样从结构施工标高中用水准仪转移至各需要处。在转移时尽量遵循仪器使用过程中保持等距离测量的原则,以提高测量精度。从而使装修工作有明确的控制依据。外墙垂直轴线与高程均由内控轴线和高程点引出,转移到外墙立面上,弹出竖向、水平控制线,以便外墙装修。在轴线点引出点,务必注意,内控法是逐层传递的,而外墙是从上至下的通长线条。因此,此时需用经纬仪的辅助下,从上至下进行一次检测,逐层修正测量引起的间接微小误差,使垂直线贯穿于建筑物的整个外墙面,从而达到准确的测量外墙控制效果。3 施工沉降测量当建筑随结构施
4、工层的上升整体重量增加将发生沉降,施工过程的沉降测量将给建筑物今后的监测提供初始数据。施工沉降观测工作已由业主指派专业测量单位承担。当基础施工完毕,首层结构施工时在本结构按设计指定的角柱上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冲撞引起变形,从而影响数据统计。3.1 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埋设: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水准点:不少于2个,设置在离建筑物3080m范围内,稳定、可靠的上层内或沉降已稳定的建筑物上。3.2 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沉降观测点埋设按设计要求设置。所有沉降点埋设完后,及时将观测点保护好,避免在施工中将其破坏或让其变形而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3 观测
5、方法及技术要求:1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观测仪器采用ds2精密水准仪。采用闭合法观测,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2. 观测频度:第一次沉降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施工完二层楼观测一次,主体结构验收后,砌内外填充墙时,每三层做一次,竣工后观测一次,每一年三个月一次,第二年半年测一次,以后每年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3观测要求及测站观测限差水准观测的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中要求进行水准测量观测限差不超过下表的各项规定:等级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二等0.5m0.3m等级基辅分划计数差(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mm)上下丝计数平均值与中丝计数的差(mm)二等0.50.73.0第二节 测量控制措施1 每天作业面平面放样好后,测定标高,必须经施工员复核,然后由项目部技术部门复核,最后监理部门复核无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2 各作业面测量工作前,必须做好书面技术交底工作。3 各作业面测量作业完成,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做好资料签证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归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