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考点精编.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考点精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考点精编.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考点精编 目 录 考点1 婴幼儿发展 1 考点2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2 考点3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3 考点4 幼儿身体发育与教育 4 考点5 幼儿感知发展 6 考点6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1 0 考点7 幼儿个性的发展 1 1 考点8 幼儿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1 2 考点9 教育目的的作用 1 3 考点1 0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 3 考点1 1 幼儿教育的性质及意义 1 4 考点1 2 我国幼儿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 5 考点1 3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1 5 考点1 4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 1 6 考点1 5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1
2、6 考点1 6 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1 7 考点1 7 幼儿各领域教育活动的组织和设计 1 7 保教知识与能力 ( 幼儿园) 考点精编 考点1 婴幼儿发展 一、 婴幼儿发展的含义 婴幼儿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生理: 身体、 身体机能; 心理: 认知发展和个性、 社会性发展。 二、 婴幼儿发展的过程 婴幼儿身心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发展任务与发展特点 时期年龄段主要发展任务与发展特点 胎儿期受孕出生生理的发展 婴儿期 03岁 生理的发展, 适应环境, 动作技能、 言语发展 幼儿期( 学前期) 36岁 自我意识、 性别认同感发展, 力量增加, 语言能力的发展, 创造力发展, 社会性发展 三
3、、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与基础, 它制约了婴幼儿发展的可能性。 (1)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与生物基础。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婴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2.社会因素 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其中, 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对婴 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导作用。 (1)社会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3)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婴幼儿心
4、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1 保教知识与能力 ( 幼儿园) 考点精编 (二)主观因素 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指的是婴幼儿自身的心理和活动。 新的需要与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考点2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 自我、 超我构成。 2.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 1) 口唇期(01岁) ; (2) 肛门期(13岁) ; (3) 性器期(36岁) ; (4) 潜伏期 ( 61 1岁) ; (5) 生殖期(1 2岁开始) 。其中, 前三个心理性欲阶段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阶段。
5、(二)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 人格发展经历八个既连续又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岁) 发展任务: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 发展信任感, 克服不信任感, 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儿童面临的第一个基本冲突是信任对不信任。 2.自主感对羞耻感和怀疑(13岁) 发展任务: 获得自主感, 克服羞怯和怀疑, 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特点: 喜欢自己动手。 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缺乏信心, 行动畏首畏尾。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 发展任务: 获得主动感, 克服内疚感, 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发展顺利者主动好奇, 行动有方向, 开始有责任感; 发展障碍者
6、的心理特征是畏惧退缩, 缺少自我价值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 2岁) 发展任务: 培养勤奋感, 克服自卑感, 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 21 8岁) 发展任务: 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在这一时期, “ 我是谁” 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生活无目的、 无方向, 时常感到彷徨迷茫。 6.亲密感对孤独感(1 82 5岁,即成年早期) 发展任务: 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获得亲密感, 避免孤独感, 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发展顺利者与人相处有亲密感; 发展障碍者与社会疏离, 感到寂寞孤独。 2 保教知识与能力 ( 幼儿园) 考点精编
7、7.繁殖感对停滞感(2 55 0岁,即成年中期) 发展任务: 获得繁殖感, 避免停滞感, 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是热爱家庭、 关心社会, 有责任感和义务感; 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不关心别人 和社会, 缺少生活意义。 8.完善感对绝望感(5 0岁以后,即成年后期) 发展任务: 获得完善感, 避免失望和厌恶感, 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发展顺利者会接受自我, 获得完善感, 安享晚年; 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悔恨旧事, 失望、 沮丧。 考点3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 被公认为2 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结构 皮亚杰
8、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 同化、 顺应、 平衡四个概念。低级的动作图式, 经过同化、 顺应、 平 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 1.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 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也即心理活动的结构和组织。 2.同化 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 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从而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 3.顺应 顺应即改变原有图式, 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4.平衡 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征: 这一阶段的婴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是主要手段。
9、这一阶段婴幼儿在认知上获得了两大成就: (1)主体与客体的分化 (2)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 2.前运算阶段(27岁) ( 1) 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 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 ( 2) 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 动作的, 而非抽象的, 思维缺乏“ 可逆性” 。 ( 3) 思维具有集中化, 不能理解守恒原理。 ( 4) 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3 保教知识与能力 ( 幼儿园) 考点精编 ( 5) 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 1岁) ( 1) 具有了抽象概念, 思维可以逆转, 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 2) 获得了长度、 体积、 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 ( 3) 思维达到
10、去自我中心化水平。 ( 4) 具体逻辑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 1、1 2岁以上) 特征: 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 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 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这个时期的儿童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 考点4 幼儿身体发育与教育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基本规律 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2.幼儿身体发育具有不等速性 3.幼儿身体发育具有程序性 06岁的幼儿发育遵循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头尾原则, 次序是“ 头部颈部躯干下肢” 。根据近 远原则, 个体发展是从身体的中部开始, 然后延伸到边缘部分。 4.幼儿身体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但又协调统一的 5.幼儿身体发育具有个体
11、差异性 (二)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和保育 1.幼儿运动系统的保育 ( 1) 多进行户外运动, 常晒太阳, 适量补充钙、 磷; (2) 教育幼儿正确的坐、 立、 行走的姿势, 预防脊柱变形; ( 3) 勿猛力拉扯幼儿, 以防脱臼、 骨折、 肌肉损伤等; (4) 适度运动; (5) 服饰有别于成人, 以利于幼儿的骨骼发育 和动作发展为主。 2.幼儿呼吸系统的保育 呼吸系统包括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及肺。 保育要点: ( 1) 多组织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是每天必需的。 ( 2) 教会幼儿擤鼻涕的方法, 避免污水进入。 ( 3) 保护嗓子。儿童音域窄, 不宜唱大人的歌曲; 伤风感冒时也要注意保
12、护嗓子; 夏天活动后不要过多地 吃冷食。 ( 4) 教育幼儿用鼻子呼吸, 防止灰尘和细菌侵入肺部, 调节空气湿度, 减少感冒。 ( 5) 进餐时要小心, 不要高声谈笑, 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4 保教知识与能力 ( 幼儿园) 考点精编 ( 6) 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一些能促进胸廓发育的运动, 如体操、 游泳等。另外, 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姿势, 以确保胸廓的正常发育。 3.幼儿循环系统的保育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 血管、 心脏和淋巴系统。 ( 1) 防治贫血, 多吃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如瘦肉、 黄豆、 芝麻酱、 动物肝脏、 海带等) 。 ( 2) 从小注意饮食搭配和饮食习惯, 以预防动脉硬化。 (
13、3) 劳逸结合, 适量运动, 保证日常睡眠和休息, 利于保护心脏和机体循环机能正常。 ( 4) 为保证血液循环顺畅, 如服装、 领口、 鞋袜不要过紧, 椅子前缘不要压迫胸部。 ( 5) 口腔炎、 扁桃体炎、 中耳炎都可使淋巴结肿大, 如果淋巴结蚕豆大小, 压着又疼痛, 照顾者又有结核病, 则要查小儿是否患“ 淋巴结核” 。 4.幼儿消化系统的保育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和肛门。消化腺主要 有唾液腺、 胃腺、 肠腺、 肝脏和胰腺等。消化腺有导管与消化管相通, 使消化液流入消化管。 保育要点: (1)保护乳牙和六龄齿 (2)定时排便
14、(3)防止脱肛 5.幼儿泌尿系统的保育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 输尿管、 膀胱和尿道。 保育要点: ( 1) 既要训练幼儿有控制地排尿能力, 又要幼儿养成不长时间憋尿的习惯。应在活动前、 睡觉前提醒幼儿 排尿。 ( 2) 注意婴幼儿外阴部卫生。 ( 3)1岁左右穿封裆裤, 教育幼儿不要坐在地上。 ( 4) 饮水量充足, 排尿起着清洁尿道的作用。 ( 5) 注意及时排尿, 防止尿液中的毒素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 6) 注意尿液的颜色, 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6.幼儿内分泌系统的保育 ( 1) 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 ( 2) 食用加碘食盐, 常食用海带、 紫菜、 虾皮等海产品, 但也要防止碘摄入过量,
15、 造成甲亢和甲状腺癌。 ( 3) 避免乱服用营养品, 防止早熟。 7.幼儿生殖系统和性教育 幼儿时期的生殖系统处于雏形, 尚未开始发育。 (1)给幼儿适当的性教育 (2)无性压抑 (3)性别角色认同 (4)无性别歧视 5 保教知识与能力 ( 幼儿园) 考点精编 8.幼儿神经系统的保育 ( 1) 尽早提供适宜的早期教育, 对大脑损伤幼儿尽早实施康复训练, 效果较好。 ( 2) 适量的活动, 充足的睡眠。16个月, 每日睡眠时间为1 61 8小时;71 2个月, 每日睡眠时间为 1 41 5小时;12岁, 每日睡眠时间为1 31 4小时;23岁, 每日睡眠时间为1 2小时;57岁, 每日睡眠时 间
16、为1 1小时。过了3个月就可以白天安排睡三觉,9个月后白天睡两觉, 两岁以后中午安排一次午觉。 ( 3) 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 4) 补充含充足的糖、 蛋白质( 牛奶、 肉) 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鱼肉和植物油) 。 ( 5) 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 激发兴趣、 动静结合、 养成习惯。 考点5 幼儿感知发展 一、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感知觉的概念 1.感觉 在心理学中,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3.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感觉知觉 区别 个别属性的反映整体属性的反
17、映 低级阶段高级阶段 联系 同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认识阶段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二)幼儿感知觉发展的基本规律 1.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依从性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一般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持续 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关系, 感受性越强, 感觉阈限越小; 感受性越弱, 感觉 阈限越大。 6 保教知识与能力 ( 幼儿园) 考点精编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
18、和差别阈限 差别感受性是指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差别阈限是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2)感觉适应的规律 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 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视觉适应 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 适应光亮) 和暗适应( 适应昏暗) 两种。 听觉适应 嗅觉适应 味觉适应 其他感觉适应 触压觉的适应较快、 较明显, 温度觉的适应也较快, 痛觉是很难适应的。 (3)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 联觉, 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例如, 切割 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
19、生寒冷的感觉; 红、 橙、 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 绿、 青、 蓝使人产生冷的感觉。 (4)感受性的发展 2.知觉的一般规律 (1)知觉的选择性 当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 对比越大时, 对象越容易被感知。 当对象是相对活动的而背景是相对不动的, 或对象是相对不动的而背景是相对活动的, 对象也容易被 感知。 当对象是自己熟悉的、 感兴趣的内容时, 或与人的需要、 愿望、 任务相联系时, 也容易被感知。 (2)知觉的整体性 客观事物是由不同部分、 不同属性组成的, 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 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 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 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
20、中, 我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 并用语言来描述它, 使它具有一定 的意义, 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 当知觉的条件( 距离、 角度、 照明等) 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 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不变, 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构成视知觉恒常性的主要成分有四种, 即亮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7 保教知识与能力 ( 幼儿园) 考点精编 二、 幼儿注意的发展 (一)注意的概述 1.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特点 (1)指向性 (2)集中性 3.分类 按照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 可将注意分为
21、三类: (1)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无预定目的且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它主要受刺激物的强度、 新异性、 运动变化及对比关 系等的影响。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并且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幼儿注意发展的基本规律 1.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2.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先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三)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1)幼儿注意的广度比较窄 (2)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但不同年龄阶段,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 (3)幼儿的注意分配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保教知识与能力 知识 能力 幼儿园 考点 精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