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默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ok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默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k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默写.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专题 古诗文情境式默写/79第五专题 古诗文情境式默写全国卷情景默写主要考查对名篇名句的识记及理解能力。此题承袭2015、2016全国卷情景默写的题型。真题导引【高考全国卷】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答案】 (1)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2)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高考
2、全国卷】10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2)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高考全国卷】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
3、,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答案】(1)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2)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3)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解题方略 名句名篇理解性默写是新课标全国卷2014年出现的新题型。一、根据题干中给定的句子的翻译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题(2)中的“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几乎是诗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译文。对这类译出原句整个意思的默写题,应考时只需依照意译还原出原句就可以了。二、根
4、据题干中给定的关键词语如2014年新课标全围卷I题(1)中的“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和“流泪叹息”,显示的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关键信息;题(3)中的“花鸟”和“悲愤情感”,显示的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关键信息,“花”“鸟”与原句是同形词语。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题(1)中的“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显示的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关键信息,“朝菌”“蟪蛄”“小年”都与原句是同形词语。这类关键信息几乎每道小题的题干都有,应考时善于捕捉,就如探囊取物。三、根据题干中给定的前一句的含义如2014年大纲全国卷题(1)中的“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
5、不懈”,实际上是原文前一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例证含意,“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自然是“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操也”。又如题(2)中的“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实际上也是原文前一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的含意,接下来默写的句子自然是“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类题相当于往常上下连句默写题一样,只不过显示的上句不是句子的原文,而是句子的意思。明白了这点诀窍,默写的句子也就无难可说了。四、根据题干中给定句子在诗文中的内涵和作用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题(2)中没有默
6、写句子的关键词语和相关的意译,只是用“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大开”,“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来显示原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全诗中的内涵和作用。又如2014年大纲全国卷题(1)中的“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也只是显示出待默写的句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诗中的内涵和作用。题(2)中的“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也如上两例一样,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全诗中的内涵和作用。这类默写题可以说是较高层次难度较大的试题,应考时需要调动平常高层次的理解识记的储备。这就提醒我们理解识记的能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片
7、言只语的字面义的理解上,而应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透彻理解句子在大语境中的涵义和作用,平常储积量够大,应考时才能化难为易。逐课攻关初中50篇逐课理解性背诵默写一.论语(孔子语录)1.论语中孔子在阐述新旧知识关系时,认为复习旧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的句子是“ 。”2.论语中,孔子用儒家修身养性的座右铭告诉我们,对自己的不足,应该采取正确的看法的句子是“ 。”3.论语中,孔子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向周围有长处的人虚心学习,从而加强自我修养的句子是“ 。”4.论语中,表现君子必须有宽广坚忍品质的原因,是因有重任在肩的句子是“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论语中表明应当采取
8、的正确态度的语句是“ 。”6.论语学而中,曾子说的“三省吾身”,其中的第一“省”是“ 。”7.论语中“ ,任重而道远”两句,表达了胸怀抱负的人要担当大任,就应当具有刚强的意志品质的思想。8.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在论语中,孔子还有类似的表述,这句话是“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2.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 ,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 ,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
9、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 ,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 。”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 。”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 ,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我所欲也(孟子)1.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强调在治国时武力是不足恃的句子是“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用鱼与熊掌类比,表达自己取舍观,当二者不可兼得时应当“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认为,饥饿的路人也能坚守底线,当蔑视性的食物送
10、到跟前的时候,他都不愿接受的句子是“ 。”4.孟子在鱼我所欲也结尾处,大声喝止伤害“义”的行为,呼吁人们保持羞恶之心的句子是“ 。”5.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用鱼与熊掌类比,表达自己取舍观的句子是“ ,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采用舍生取义的句子是“ ; 。”3.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人生中有超过对生命的热爱,有超过对死亡厌憎的句子是“ , 。”4.鱼我所欲也中,作者退一步假设论说生命是最重要的,为了保命可以使用一切办法的句子是“ , 。”5.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认为,饥饿的路人也能坚守底线,蔑
11、视性的食物他都不愿接受的句子是“ , 。”6.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斥责那些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可耻行为,表达对“不义”的礼物不屑一顾的句子是“ ,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阐述人应该在思想上经历磨练的句子是:“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外部”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语句是:“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 ”一句,从国内方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化用了孔子的话认为,谁都有犯错误时候,关键是要能改正错误的句子是“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受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 , 。”3.生于忧
12、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 , 。”四.曹刿论战(左传)1.曹刿论战中,作者把曹刿放在特殊情况下出场,并把他跟同乡人对比,曹刿对统治者鄙视的原因是“ 。”2.曹刿论战中,他的同乡反对曹刿进见的理由是“ 。”3.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4.曹刿论战中所叙写的战役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曹刿认为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 。”5.曹刿论战中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的语句是“ 。”1.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解释自己判断出已发现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 。”2.曹刿论战中,作者把曹刿放在特殊情况下出场,并把他
13、跟同乡人对比,曹刿的话则说明他的深谋远虑和对统治者鄙视的句子是“ , 。”3.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上,曹刿表示不同看法的句子是“ , 。”4.曹刿论战中,曹刿对鲁庄公的第二次答复又予以否定,这为鲁庄公说出的第三个问题,而击中要害做铺垫的句子是“ ,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面对妻子、妾、客人的赞美,邹忌没有轻易相信,待看到徐公后,又觉得远不如人家,于是他“ ”,从中悟出了治国之道。2.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主人公邹忌是一位又高又帅气的美男子。表现
14、他颜值高的句子是“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日常家事入手,现身说法、用自己亲身体验讽劝齐王,他认为朋友赞美我漂亮的原因是“ ”。这样就把治国安邦之道置于形象的比喻之中。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文武大臣纷纷进谏,出现了“ ”的好局面。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下令能受上赏的人是“ 。”1.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开篇作者刻画了邹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的句子是“ , 。”2.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照镜后,向他妻子询问自己与徐公比美的问题,妻子回答说自己的丈夫最漂亮的句子是“ , 。”3.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表现民众进谏和齐威王纳谏初期结果的句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ok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默写 高考 语文 复习 专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