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ppt
《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ppt(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68页 针灸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通过激针灸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通过激发或诱导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发或诱导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针灸效应并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针灸效应并不是针灸刺激直接产生的,而是通过体内介不是针灸刺激直接产生的,而是通过体内介导的固有调节系统所产生,因此,受到多种导的固有调节系统所产生,因此,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内外因素的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68页重点、难点提示:重点、难点提示:1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2针灸的整体调节作用针灸的整体调
2、节作用3针灸的品质调节作用针灸的品质调节作用4针灸的自限调节作用针灸的自限调节作用5针灸时效过程针灸时效过程6机能状态对针灸效应的影响机能状态对针灸效应的影响7腧穴功能特异性对针灸效应的影响腧穴功能特异性对针灸效应的影响8人体节律与针灸施治时间对针灸效应的影响人体节律与针灸施治时间对针灸效应的影响9针灸刺激参数对针灸效应的影响针灸刺激参数对针灸效应的影响10.不同针具对针灸效应的影响不同针具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68页一、针灸治病的基本特点一、针灸治病的基本特点 针灸作用是指针灸刺激对机体生理、病理针灸作用是指针灸刺激对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体内引起的反应。过
3、程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体内引起的反应。针灸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通过激发或针灸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通过激发或诱导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紊诱导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因此针灸效应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因此针灸效应并不是针灸刺激直接产生,而是通过体内介并不是针灸刺激直接产生,而是通过体内介导的固有调节系统所产生,这就决定了针灸导的固有调节系统所产生,这就决定了针灸作用是调节作用,并具有以下特点。作用是调节作用,并具有以下特点。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68页(一)(一)双向调节双向调节 针灸的双向调节特点是指针灸穴位能产针灸的双向调节特点是指针灸
4、穴位能产生兴奋或抑制双重效应。当适宜的针灸刺激生兴奋或抑制双重效应。当适宜的针灸刺激作用于机体,其效应总是使偏离正常生理状作用于机体,其效应总是使偏离正常生理状态的生理生化功能朝着正常生理状态方向发态的生理生化功能朝着正常生理状态方向发展转化,使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即在机体展转化,使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即在机体功能状态低下时,针灸可使之增强;功能状功能状态低下时,针灸可使之增强;功能状态亢进时又可使之降低,但对正常生理功能态亢进时又可使之降低,但对正常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表无明显影响(表6-1)。针灸的双向调节特)。针灸的双向调节特点,是针灸疗法无毒副反应的根本原因。点,是针灸疗法无毒副反应的
5、根本原因。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68页表表6-1 6-1 针灸双向调节效应针灸双向调节效应生理量生理量病理状态病理状态针灸效应针灸效应心率心率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减慢心率减慢心率心动过缓心动过缓增加心率增加心率胃运动胃运动胃动过速胃动过速胃运动减慢胃运动减慢胃动过缓胃动过缓胃运动加快胃运动加快肠运动肠运动肠运动亢进肠运动亢进肠运动减弱肠运动减弱肠运动减弱肠运动减弱肠运动增强肠运动增强膀胱张力膀胱张力紧张性膀胱紧张性膀胱膀胱张力下降膀胱张力下降弛缓性膀胱弛缓性膀胱膀胱张力增加膀胱张力增加血糖血糖高血糖高血糖血糖下降血糖下降低血糖低血糖血糖升高血糖升高血压血压高血压高血压血压下降血压下降低血压低血压血
6、压升高血压升高眼压眼压高眼压高眼压眼压下降眼压下降低眼压低眼压眼压升高眼压升高皮层兴奋性皮层兴奋性嗜睡嗜睡皮层兴奋性升高皮层兴奋性升高失眠失眠皮层兴奋性下降皮层兴奋性下降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68页(二)整体调节(二)整体调节 针灸的整体调节特点包括两方面含义:针灸的整体调节特点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针灸穴位可在不同水平上同时对多个一是指针灸穴位可在不同水平上同时对多个器官、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图器官、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图6-1a);二是);二是指针灸对某一器官功能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指针灸对某一器官功能的调节作用,是通过该器官所属系统甚至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综合该器官所属系统甚至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综合
7、调节而实现的(图调节而实现的(图6-1b)。针灸对机体各系)。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各器官功能几乎均能发挥多环节、多水统、各器官功能几乎均能发挥多环节、多水平、多途径的综合调节作用。针灸的整体调平、多途径的综合调节作用。针灸的整体调节特点是针灸具有广泛适应症的基本原因。节特点是针灸具有广泛适应症的基本原因。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68页1a针刺麻醉针刺麻醉 产生镇痛效应产生镇痛效应 增强机体相关调节机能,减少术中对生理功能增强机体相关调节机能,减少术中对生理功能的干扰的干扰 调节免疫,促进术后恢复调节免疫,促进术后恢复 针灸针灸调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调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 调整胃肠动力调整胃
8、肠动力调整胃酸分泌调整胃酸分泌保护胃肠粘膜保护胃肠粘膜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2b.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68页(三)品质调节(三)品质调节 针灸的品质调节特点是指针灸具有提高体内各调节系统针灸的品质调节特点是指针灸具有提高体内各调节系统品质(调节系统品质是量度调节系统调节能力大小的一个品质(调节系统品质是量度调节系统调节能力大小的一个参量),增强自身调节能力以维持各生理生化参量稳定的参量),增强自身调节能力以维持各生理生化参量稳定的作用。作用。机体内存在着一系列维持内环境各生理生化参量相对稳机体内存在着一系列维持内环境各生理生化参量相对稳定的复杂调节系统,主要是神经定的复杂
9、调节系统,主要是神经内分泌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免疫调节系统。能对各种影响内环境稳定的干扰作出主动的调节反应以维能对各种影响内环境稳定的干扰作出主动的调节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稳定。针灸正是通过激发或诱导体内这些调节系持内环境稳定。针灸正是通过激发或诱导体内这些调节系统,调动体内固有的调节潜力,提高其调节品质,增强其统,调动体内固有的调节潜力,提高其调节品质,增强其调节能力,从而产生双向调节效应、整体调节效应和自限调节能力,从而产生双向调节效应、整体调节效应和自限调节效应,使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恢复正常。从针灸刺激调节效应,使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恢复正常。从针灸刺激到针灸效应,两者不是直接联系,其中由体内
10、各种调节系到针灸效应,两者不是直接联系,其中由体内各种调节系统介导(图统介导(图6-2)。)。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68页图图6-3 6-3 针灸整体调节示意图针灸整体调节示意图针灸刺激针灸刺激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免疫系统针针灸灸效效应应双向调节效应双向调节效应整体调节效应整体调节效应自限性调节系统自限性调节系统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68页 针灸的这一品质调节作用揭示了针灸对偏离正常针灸的这一品质调节作用揭示了针灸对偏离正常态的紊乱生理功能呈现双向调节效应,而对正常态生态的紊乱生理功能呈现双向调节效应,而对正常态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这一现象的深层次答案:即针灸对理功能无
11、明显影响这一现象的深层次答案:即针灸对正常态生理功能无影响,并不是对正常态机体功能无正常态生理功能无影响,并不是对正常态机体功能无作用。无论对机体正常态或病理态,针灸都提高了体作用。无论对机体正常态或病理态,针灸都提高了体内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增强了调节能力,但对不同内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增强了调节能力,但对不同机体状态表现不同。对病理态呈现双向调节作用(治机体状态表现不同。对病理态呈现双向调节作用(治病作用),而对正常态呈现防病保健作用,表现为对病作用),而对正常态呈现防病保健作用,表现为对随后受到的干扰因素(致病因素)引起的机体功能紊随后受到的干扰因素(致病因素)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偏离度显
12、著减少。经常针灸足三里穴可以增强机体乱偏离度显著减少。经常针灸足三里穴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防病能力就是针灸品质调节作用的免疫力,提高机体防病能力就是针灸品质调节作用的体现。针灸的品质调节作用可以从以下实验中说明:体现。针灸的品质调节作用可以从以下实验中说明: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68页 应用控制理论中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对针刺应用控制理论中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对针刺影响狗的血压调节系统品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影响狗的血压调节系统品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改善血压调节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了抗干明:针刺改善血压调节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系统稳定性,加快了系统响应
13、速度,使外界扰能力和系统稳定性,加快了系统响应速度,使外界干扰引起的血压波动很快被消除,血压振荡能较快消干扰引起的血压波动很快被消除,血压振荡能较快消失。这一结果也很好地说明了针麻手术中的血压能够失。这一结果也很好地说明了针麻手术中的血压能够比药麻维持更平稳的现象。比药麻维持更平稳的现象。针灸的品质调节作用是针灸防病保健作用的内在针灸的品质调节作用是针灸防病保健作用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是一块待开垦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是一块待开垦的新领域,对中医中药学科研究也有启发作用。新领域,对中医中药学科研究也有启发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68页(四)自限调节(四)自限
14、调节 针灸的自限性调节特点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针灸针灸的自限性调节特点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针灸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只能在生理调节范围内发挥作用;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只能在生理调节范围内发挥作用;一是指针灸的调节能力必须依赖于有关组织结构的完整与一是指针灸的调节能力必须依赖于有关组织结构的完整与潜在的机能储备。因为针灸治病的机理是通过激发或诱导潜在的机能储备。因为针灸治病的机理是通过激发或诱导机体内源性调节系统的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机体内源性调节系统的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这在本质上就是生理调节,这就决定了针灸程恢复正常,这在本质上就是生理调节,这就决定了针
15、灸作用具有以上的自限性。如针刺麻醉中的镇痛不全,这是作用具有以上的自限性。如针刺麻醉中的镇痛不全,这是针刺镇痛的固有针刺镇痛的固有“本性本性”。又如对某些机能衰竭或组织结。又如对某些机能衰竭或组织结构发生不可逆损害,或某些物质缺乏的病人,针灸就难以构发生不可逆损害,或某些物质缺乏的病人,针灸就难以奏效。了解针灸调节的自限性,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针灸奏效。了解针灸调节的自限性,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针灸的适应症与合理应用针灸疗法,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适应症与合理应用针灸疗法,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研究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对于了解针灸治病的机研究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对于了解针灸治病的机理,掌握针灸治病的规律
16、,为合理认识和应用针灸疗法、理,掌握针灸治病的规律,为合理认识和应用针灸疗法、提高针灸疗效、指导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高针灸疗效、指导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68页二、针灸时效关系二、针灸时效关系 针灸效应的发生和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针灸效应的发生和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并随时间变化而呈现一定的规律。针灸间,并随时间变化而呈现一定的规律。针灸效应与时间的这种关系称为针灸时效关系。效应与时间的这种关系称为针灸时效关系。用直角坐标表示针灸时效的关系称为时效曲用直角坐标表示针灸时效的关系称为时效曲线,如图线,如图6-3所示。了解针灸时效关系对于临所示。了解针灸时效关系对
17、于临床针灸的一次治疗时间长短、二次治疗之间床针灸的一次治疗时间长短、二次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疗程时间长短和疗程间隔等的的时间间隔、疗程时间长短和疗程间隔等的确定都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实验研究同样非确定都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实验研究同样非常重要。常重要。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68页图图6-4 6-4 针灸时效曲线示意图针灸时效曲线示意图潜伏期潜伏期效应期效应期后效应期后效应期针灸针灸撤针撤针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68页 从图可看出,可将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从图可看出,可将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过程划分为潜伏期、效应期、后效应期三个过程划分为潜伏期、效应期、后效应期三个阶段。不同的针灸效应,其时效曲
18、线的特征阶段。不同的针灸效应,其时效曲线的特征参数可能不同,即各期的持续时间、效应的参数可能不同,即各期的持续时间、效应的强度和方向不同,但其曲线形态却是一致的,强度和方向不同,但其曲线形态却是一致的,即都呈现这三期的变化。即都呈现这三期的变化。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68页 一、潜伏期:一、潜伏期:指从针灸刺激开始到针灸疗效出现的这段时间间指从针灸刺激开始到针灸疗效出现的这段时间间隔。在这段时间内,针灸刺激信号在体内进行传导,隔。在这段时间内,针灸刺激信号在体内进行传导,激发、整合各种功能活动,为针效显现从量上逐渐积激发、整合各种功能活动,为针效显现从量上逐渐积累。由于不同器官组织对针灸刺激
19、的反应速度不同,累。由于不同器官组织对针灸刺激的反应速度不同,不同性质病理过程也制约着针效显现的速度,因此不不同性质病理过程也制约着针效显现的速度,因此不同针灸效应的产生有迅速和缓慢之分。潜伏期短的,同针灸效应的产生有迅速和缓慢之分。潜伏期短的,称为速发型效应,一般以秒、分计算,如针灸对胃肠称为速发型效应,一般以秒、分计算,如针灸对胃肠运动效应的潜伏期仅几分钟,针刺镇痛效应的潜伏期运动效应的潜伏期仅几分钟,针刺镇痛效应的潜伏期大约大约2030分钟;潜伏期长的,称为迟发型效应,一分钟;潜伏期长的,称为迟发型效应,一般以数小时、数日等计算,如针刺促肝脏网状内皮系般以数小时、数日等计算,如针刺促肝脏
20、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的潜伏期约统吞噬功能的潜伏期约6天。了解某种效应的潜伏期,天。了解某种效应的潜伏期,对于我们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68页 二、效应期:二、效应期:指针灸疗效开始出现到停止针灸刺激的这段时间间隔。指针灸疗效开始出现到停止针灸刺激的这段时间间隔。在这段时间内,一方面,针灸刺激在体内发挥着最大的调在这段时间内,一方面,针灸刺激在体内发挥着最大的调动能力,针灸效应仍在不断积累并维持稳定在一个高水平;动能力,针灸效应仍在不断积累并维持稳定在一个高水平;一方面,随着针灸刺激的延长,对抗针灸效应的针灸耐受一方面
21、,随着针灸刺激的延长,对抗针灸效应的针灸耐受也随着产生和增强。由于针效反应系统和病变性质不同,也随着产生和增强。由于针效反应系统和病变性质不同,效应的强度和方向不同;同时,由于不同针灸效应和个体效应的强度和方向不同;同时,由于不同针灸效应和个体的针灸耐受机制启动速度和强度不同,针灸耐受效应产生的针灸耐受机制启动速度和强度不同,针灸耐受效应产生时间和强度不同。在这段时间内,两种相互拮抗的效应互时间和强度不同。在这段时间内,两种相互拮抗的效应互相作用,针灸效应将开始减弱,这就决定了效应期有一定相作用,针灸效应将开始减弱,这就决定了效应期有一定的持续时间。了解某种效应的效应期长短和开始发生针刺的持续
22、时间。了解某种效应的效应期长短和开始发生针刺耐受的时间,对于合理制定临床治疗方案、防止针刺耐受耐受的时间,对于合理制定临床治疗方案、防止针刺耐受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确定一次针灸施治的最长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确定一次针灸施治的最长时间或多次连续针灸施治的最长时间等。时间或多次连续针灸施治的最长时间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68页 三、后效应期:三、后效应期:指从停止针灸刺激到针灸疗效消失的时间间隔。产生指从停止针灸刺激到针灸疗效消失的时间间隔。产生这种效应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停止了针灸刺激。针刺镇这种效应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停止了针灸刺激。针刺镇痛有非常显著的后效应。对白陶土、鹿角
23、菜制造的足底痛有非常显著的后效应。对白陶土、鹿角菜制造的足底炎症模型大鼠电针炎症模型大鼠电针30分钟,其镇痛后效应可达分钟,其镇痛后效应可达90分钟分钟之久。针刺镇痛后效应还与针刺间隔时间有关,如采之久。针刺镇痛后效应还与针刺间隔时间有关,如采用用2Hz的跨皮电刺激大鼠的跨皮电刺激大鼠“三阴交三阴交”穴和穴和“足三里足三里”穴,穴,针刺的间隔时间不同,其针刺镇痛后效应也不同(表针刺的间隔时间不同,其针刺镇痛后效应也不同(表6-2)。)。根据现已揭示的针刺镇痛机制,这种后效应的缓慢变化过根据现已揭示的针刺镇痛机制,这种后效应的缓慢变化过程与电针激活了脑内程与电针激活了脑内PAG中缝背核伏隔核杏仁
24、中缝背核伏隔核杏仁核缰核核缰核PAG正反馈回路有关,使该环路进入循环工正反馈回路有关,使该环路进入循环工作状态,从而使镇痛效应能维持一段时间。了解不同针灸作状态,从而使镇痛效应能维持一段时间。了解不同针灸效应的后效应期,对于临床合理制定两次针灸间隔和疗程效应的后效应期,对于临床合理制定两次针灸间隔和疗程间隔有重要临床意义。间隔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68页表表6-2 6-2 针刺间隔时间与针刺镇痛后效应针刺间隔时间与针刺镇痛后效应 针刺间隔时间针刺间隔时间针刺镇痛后效应针刺镇痛后效应每每2天电针天电针1次,每次次,每次30分钟,共分钟,共5次次电针后电针后30分钟镇痛后效应逐渐
25、减弱分钟镇痛后效应逐渐减弱每每4天电针天电针1次,每次次,每次30分钟,共分钟,共5次次电针后电针后30分钟镇痛后效应稳定分钟镇痛后效应稳定每每7天电针天电针1次,每次次,每次30分钟,共分钟,共3次次电针后镇痛后效应逐渐增强电针后镇痛后效应逐渐增强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68页三、针灸作用的影响因素三、针灸作用的影响因素 由于针灸效应是由体内固有调节系统发挥由于针灸效应是由体内固有调节系统发挥调节功能所产生,因此在实施针灸疗法过程中调节功能所产生,因此在实施针灸疗法过程中必然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这些必然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这些 影响针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机体的机能状态、腧灸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灸 作用 基本 特点 影响 因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