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测量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测量法.ppt(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测量法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2页一.社会测量法综述 社会测量法是在美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莫雷诺提出的社会计量测验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用于揭示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的社会结构模式 人际相互作用的模式,是定量地揭示整个团体及其成员的人际关系的状况的一种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2页 社会测量法的基本假设是团体中存在相互作用的非正式组织。社会测量法的基本原理是认为团体内各成员之间的选择实际上反映了他们之间心理上的关系肯定选择意味着心理上的接纳与赞赏,否定选择则是心理上排斥与拒绝的表示。由于对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的评价可分析为对不同评价意义的各个方面上的肯定或否定选择,因而可以通
2、过考察团体内成员之间在不同方面的选择情况,测量团体及成员的人际关系状况。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22页二.案例分析了解班级人际关系的途径-社会测量法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22页 1.相关应用程序相关应用程序第一步,设计测量标准。测量标准也就是要设计社会成员之间互相选择的问题。设计测量标准应该选取那些能够反映群体成员间相互关系的问题。由于对问卷的最终分析,要依据每一个题目来进行,因此,测验的条目不宜过多,一般以4个标准上下为主。第二步,实施测量。在实施测量时,要对被试群体讲解作答的要求,使被试了解如何进行作答。同时,要注意避免被试之间互相查对答案,以保证作答的诚实性。第三步,数据的处理。通过调查获
3、得的数据,可以有三种处理方法。调查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呈现数据的方法,这三种处理方法分别是:列表法、图示法、指数分析法。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22页指数分析法是用统计的方法来处理团体成员间相互选择的频数,从而揭示团体结构以及个人在团体中社会地位的方法。常用的计量指数有表明个人在团体中受重视程度的个人社会地位指数,其公式为:个人社会地位指数(被选总数+被拒总数)(总人数-1)表明团体凝聚力程度的团体凝聚力指数,其公式为:团体凝聚力指数=团体中互选数团体中可能有的互选数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22页 2 调查过程及数据处理 2.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抽取广州某所大学一个班级学生进
4、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其中有效问卷(以少于2题未答为标准)78份,男生26,女生52。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22页 2.2 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班级人际关系条目,共四个题目,分别是:班级组织旅游,需要分小组活动,请问你愿意与谁一组?上课时,你最希望四周坐哪些同学?如果调整宿舍,你希望跟哪几位 同学住在一起?你认为谁当班长最合适?要求被试对每一个条目,举出三个人名,同时要求按照重要性依次排序。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2页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1.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2页 3.结果处理 3.1 条目内数据分析 以学生的学号作为
5、编码,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情况进行分析。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2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2页 从表1可知,第一题的学生人际关系指数情况如下:有66名同学,人缘指数在0.2以下,占总数的64,也就是说,大部分同学的人际关系都是处于中等偏下的。人缘关系较好的同学主要有75、72、43、91、19、38等6位同学,人缘指数分别为0.51、0.58、0.62、0.62、0.70、0.94。特别是编号为38的同学,人缘指数为0.94,说明这名同学是本班的明星人物,在同学们心中有非常好的人际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2页第二题学生人际关系指数分析如下:有72名同学的人际关系指数在0.20之下,占
6、总数的70。在此条目中,人际关系指数较高的分别是100、7、102、46,人际关系指数分别是0.51、0.55、0.74、0.74。第三题学生人际关系指数如下:有69名同学的人际关系指数在0.20以下,占总数的67。人际关系指数较高的学生分别为90、54、38、75、43、46,他们的人际关系指数分别为0.51、0.51、0.51、0.58、0.58、0.66。第四题学生人际关系指数如下:指数较高的同学为63、31、74、72,其指数分别为2.92、2.61、2.53、2.14。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2页 3.2 条目间数据分析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2页 通过对四个题目进行相关分析,条
7、目1与条目2、条目3分别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系,相关系数分别是0.572、0.654,但与条目4无显著相关关系。条目2与条目3也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60,但与条目4无显著相关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2页 4 讨论 通过对题目数据的分析,我们获得了班级内部各名学生的直观的人际关系情况。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班级内部大多数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仅在一个很低的程度上,只有少数学生是班级中的明星人物。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我们认为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一方面是班级规模的扩大化,由于学生人数增加,使得班级内学生的交流困难增加,仅是局限于几个同学之间的交流。现在学习的是第16
8、页,共22页 在调查具体数据上,我们发现在班级中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分别是编号为75、72、43、91、19、38、100、7、102、46、90、54、38这几位同学。因此,对于班级的了解,可以通过这几位同学以点到线,从线到面,展开对班级人际关系的了解。点是这13名同学,线则是这以这13名同学为核心的小团体,面则是整个班级的人际关系情况。此外,我们也发现有些同学在整个调查表中很少被提到。因此,这些同学属于被班级所孤立的同学。为了提高整个班级的凝聚力,有必要多多关注这些同学,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提升班级的向心力。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2页 在问卷中,第一、二个条目为弱标准,即考察的是对被试在
9、较短时间段中的影响对象。虽然在两个条目中人际关系指数最高的被试中,两者并没有重合,但是我们发现在第一个条目中得分较高的被试,在第二个条目中得分也较高。两个条目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2页 第三个条目以及第四个条目为强测量标准,考察的是对被试的生活、学习等起长期影响的对象。其中,第三个条目考察的生活方面,我们认为同学们都喜欢与人际关系好的同学分在一个宿舍,因此,第三个条目与第一、二个条目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第四个条目,经过相关分析,发现与前三个条目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也就说,作为班长的最佳人选,人际关系不一定是最好的。这可能因为班长作为重要的班级管理参与者,重要的是能力
10、,而人际关系仅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不是一个充分的条件。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2页5 问题与建议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使用了匿名调查的方法。通过匿名调查,我们认为被试可以更好地将自己的人际关系情况进行表露,以减少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际关系的保密情况。但是通过匿名方式的调查,也有不利的地方,即不能够对人际关系中的相互选择情况进行分析,这不免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考虑到社会调查法只是一个辅助了解班级关系的工具,真正去了解班级的人际关系,还需要辅导员或班主任的长期工作,因此作此取舍是适当的。由于采用了匿名的方式,没有办法进行小团体的分析,对于班级的非正式群体情况没有涉及。同时,本次调查由于全部采用了正性
11、的条目,对于孤立型的被试,揭示得不够深度。建议在以后的问卷设计中,采用实名制调查,同时注意加入负性的调查条目。此外,尽管社会测量法具有简便易行,能以直观的、数量化的形式反映团体内部人际关系状况的优点,但是被试所作的选择往往只是情绪意向性的,并不能揭示其选择的动机。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2页 三.社会测量法的局限性 首先,它的信度和效度受非测验自身因素如测验间隔时间、团体形成时间、标谁强弱、事先是否说明、结果是否保密、被试年龄和被试情绪状态等的影响。其次,团体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系统,与人的行为一样,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社会测量法的被试可能出于某种特定的考虑进行选择,有时并不一定表明社会关系的亲疏、远近。因此,这样选择的结呆只是表面性的相关的关系,没有关于选择的原因的说明,不能解释因果关系。尤其是对于儿童青少年被试,其选择受情境或某一特定事件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因而在解释时应特别加以注意。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22页 因此,社会测量法结果不能作为团体性质的绝对的指标,不能在应用时随意加以推论和推广。目前社会测量法发展趋势表明,只有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如谈话法、个案法、观察法等方法和统计数量化手段综合分析,并同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深人的研究,才能谁确、客观地揭示团体的结构和性质与个人的社会地位,使之能更好地加以应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22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