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2)讲稿.ppt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2)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2)讲稿.ppt(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页,讲稿共八十页哦本章重点:本章重点:1.1.毒性作用的基本概念毒性作用的基本概念 2.2.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本章难点:本章难点:1.1.环境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环境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 2.2.毒性作用的机制毒性作用的机制第二页,讲稿共八十页哦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二、毒性作用的类型二、毒性作用的类型三、环境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三、环境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四、毒性作用的机理四、毒性作用的机理 返回本章目录第三页,讲稿共八十页哦(一)毒物(一)毒物(二)毒性(二)毒性(三)中毒(三)中毒(四)危险度与危害性(四)危险度与危害性(五)剂量(五)剂量(六)效应和反应(六)效
2、应和反应(七)剂量(七)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反应关系第四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一)毒物(一)毒物 毒物(toxican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化学物质。毒物与非毒物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相对而言的。例如正常情况下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例如正常情况下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当过量的氟化物进入机体后,可使机素,但当过量的氟化物进入机体后,可使机体的钙、磷代谢紊乱,导致低血钙、氟骨症体的钙、磷代谢紊乱,导致低血钙、氟骨症和氟斑牙等一系列病理性变化。和氟斑牙等一系列病理性变化。第五页,讲稿共八十页哦(二)毒性(二)毒性 毒性(toxici
3、ty)是指一种物质能引起机体损害的性质和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只要达到一定的数量,任何物在一定意义上,只要达到一定的数量,任何物质对机体都具有毒性,如果低于一定数量,任质对机体都具有毒性,如果低于一定数量,任何物质都不具有毒性,关键是此种物质与机体何物质都不具有毒性,关键是此种物质与机体的接触量、接触途径、接触方式及物质本身的的接触量、接触途径、接触方式及物质本身的理化性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机体接触的数理化性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机体接触的数量是决定因素。量是决定因素。第六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中毒(toxication)是指机体受到某种化学物质的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的病变。根据中毒发生发展
4、的快慢,可区分为急性中毒、亚慢(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此外,药物的致癌、致突变、致畸等作用,则称为特殊毒性。第七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危险度(risk)也称危险性或风险度,是指在一定暴露条件下引起机体某种不良效应发生的概率,即是指某种物质在具体的接触条件下,对机体造成损害可能性的定量估计。危害性(hazard)的意义与危险度相似,但缺乏定量概念,未考虑机体可能接触的剂量和损害程度,一般指化学物对机体产生危害的可能性。第八页,讲稿共八十页哦危险度可分为危险度可分为归因危险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相对危险度和可和可接受的危险度等。接受的危险度等。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
5、sk,AR)(Attributable risk,AR)是指人是指人群暴露于某种因素后发生有害效应的概率。群暴露于某种因素后发生有害效应的概率。如:如:AR为为10-6表示表示100万个暴露者可能一人产万个暴露者可能一人产生有害效应生有害效应。相对危险度(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elative risk)指暴露组与对)指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危险度的比值。照组的危险度的比值。第九页,讲稿共八十页哦10风险与危险风险与危险风险是是一个有统计学含义的概念,指一种可能性,主要指不利事件或不希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risk)与危险(dangerous)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在有机污染物
6、的风险评价与管理领域,危险是指化学品或其混合物在暴露情况下对人或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固有性质,而风险是化学品或混合物在特定的暴露状态下对人或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第十页,讲稿共八十页哦11危害确定危害确定暴露评价暴露评价效应评价效应评价风风 险险 描描 述述风风 险险 分分 类类风险风险效益分析效益分析风风 险险 削削 减减监监 测测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第十一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剂量(dose)是指给予机体的或机体接触的外源化学物的数量。剂量的单位通常是以单位体质量接触的外源化学物数量(mg/kg体质量)或机体生存环境中的浓度(mg/m3空气,mg/L水)表示。剂量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造成
7、损害作用的最主要因素。同一种化学物,不同剂量对机体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不同。第十二页,讲稿共八十页哦第十三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致死剂量指以机体死亡为观察指标而确定的外源化学物剂量。按照可引起机体死亡率不同而有以下几种致死剂量:1.1.致死剂量致死剂量第十四页,讲稿共八十页哦(1)(1)绝对致死量(绝对致死量(LDLD100100)指能引起所观察个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在实验中可引起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第十五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2)(2)半数致死量和半数致死半数致死量和半数致死 浓度浓度 半数致死量(LD50)又称致死中量,指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剂量。半数致死浓度(LC50),即引
8、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浓度。一般以mg/m3空气和mg/L水来表示。第十六页,讲稿共八十页哦17 LD50:环境化学物毒性评价的重要参数。欧共体有害物毒性分级指标第十七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最小致死量(MLD、LDmin或LD01)指在一群个体中仅引起个别死亡的最低剂量。低于此剂量即不能使个体死亡。(3)(3)最小致死量最小致死量第十八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最大耐受量(MTD或LD0)指在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4)(4)最大耐受量最大耐受量第十九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半数效应剂量(ED50)指外源化学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方式与机体接触,引起机体某项生物效应发生50%改变所需的剂量
9、。第二十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最小有作用剂量也称中毒阈剂量或中毒阈值,指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时,在一定时间内,使某项灵敏的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最大无作用剂量又称未观察到作用剂量(NOEL)或称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指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后,用目前最为灵敏的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第二十二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1.效应效应(effecteffect)指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后所引起的生物学变化。此种变化的程度大多可用计量单位表示。2.
10、反应反应(response)指一定剂量的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后,呈现某种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比率,或产生效应的个体数在某一群体中所占的比例。第二十三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1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是指不同剂量的外源化学物与其在个体或群体中所引起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相关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是指不同剂量的外源化学物与其引起的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第二十四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均可用曲线表示(图3-1),即以表示效应强度的计量单位或表示反应的百分率或比值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所得的曲线。(1)直线型(2)抛物线型(3)S形曲线 第二十五页,讲稿共
11、八十页哦图3-1a (直线型)图3-1b (抛物线型)第二十六页,讲稿共八十页哦图3-1 剂量-反应曲线图 第二十七页,讲稿共八十页哦某些环境化学物可引起机体直接接触部位的损伤,称局部毒局部毒性作用性作用。环境化学物被吸收后,随血循环分布全身而呈现的毒性作用,称为全身毒性作用全身毒性作用。(一)局部和全身毒性作用(一)局部和全身毒性作用(二)速发和迟发毒性作用(二)速发和迟发毒性作用(三)可逆和不可逆毒性作用(三)可逆和不可逆毒性作用(五)特异体质反应(五)特异体质反应(四)变态反应(四)变态反应CO中毒中毒 四氯化碳四氯化碳第二十八页,讲稿共八十页哦(一)局部和全身毒性作用(一)局部和全身毒
12、性作用(二)速发和迟发毒性作用(二)速发和迟发毒性作用(三)可逆和不可逆毒性作用(三)可逆和不可逆毒性作用(五)特异体质反应(五)特异体质反应某些环境化学物一次接触后在短时间内引起的毒性作用,称为速发毒性作用速发毒性作用。迟发毒性作用迟发毒性作用是指一次或多次接触某些化学物后,需经一段时间后才呈现的毒性作用。(四)变态反应(四)变态反应氰化物氰化物 H2S致癌致癌第二十九页,讲稿共八十页哦(一)局部和全身毒性作用(一)局部和全身毒性作用(二)速发和迟发毒性作用(二)速发和迟发毒性作用(三)可逆和不可逆毒性作用(三)可逆和不可逆毒性作用(五)特异体质反应(五)特异体质反应停止接触化学物后可逐渐消
13、退的毒性作用,称可逆毒性作用。如果机体接触化学物的浓度低、时间短、损伤轻,可以是可逆的毒可逆的毒性作用性作用。不可逆毒性作用不可逆毒性作用是指停止接触化学物后,其作用继续存在,甚至损伤可进一步发展。化学物的致突变、致癌变作用是不可逆毒性作用。(四)变态反应(四)变态反应肝损伤肝损伤第三十页,讲稿共八十页哦(一)局部和全身毒性作用(一)局部和全身毒性作用(二)速发和迟发毒性作用(二)速发和迟发毒性作用(三)可逆和不可逆毒性作用(三)可逆和不可逆毒性作用(四)变态反应(四)变态反应(五)特异体质反应(五)特异体质反应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指机体对环境化学物产生的一种有
14、害免疫介导反应,又称过敏性反应。花粉过敏花粉过敏第三十一页,讲稿共八十页哦(一)局部和全身毒性作用(一)局部和全身毒性作用(二)速发和迟发毒性作用(二)速发和迟发毒性作用(三)可逆和不可逆毒性作用(三)可逆和不可逆毒性作用(五)特异体质反应(五)特异体质反应 特异体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一般是指遗传所决定的特异体质对某种化学物的异常反应,又称特发性反应。(四)变态反应(四)变态反应琥珀酰胆碱琥珀酰胆碱第三十二页,讲稿共八十页哦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称为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一)联合作用的类型(一)联合作用的类
15、型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拮抗作用联合作用独立作用第三十三页,讲稿共八十页哦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颉颃作用联合作用独立作用 多种环境化学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的强度是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此种作用称为相加作用。刺激性气体刺激性气体 麻醉剂麻醉剂第三十四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两种或两种以上环境化学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生物学作用的强度远远超过各化学物单独作用强度的总和,此种作用称为协同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颉颃作用联合作用独立作用马拉硫磷和苯马拉硫磷和苯硫磷硫磷第三十五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一种环境化学物本身对机体并无毒性,但能使与其同时进入机体的另一种环境化学物的毒性增强,此
16、种作用称为增强作用或增效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颉颃作用联合作用独立作用异丙醇和四氯化碳异丙醇和四氯化碳第三十六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两种环境化学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时,其中一种化学物可干扰另一种化学物的生物学作用,或两种化学物相互干扰,使混合物的毒作用强度低于各自单独作用的强度之和,此种作用称为颉颃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拮抗作用联合作用独立作用苯巴比妥和肾上腺素苯巴比妥和肾上腺素第三十七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环境化合物作用于机体,各自的作用方式、途径、受体和部位不同,彼此互无影响,仅表现为各自的毒作用,对此称为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颉颃作用联合作用独立作用乙
17、醇乙醇 和氯乙烯和氯乙烯第三十八页,讲稿共八十页哦1联合作用系数法 联合作用系数(K)=混合物的预期LD50混合物实测LD50。混合物的预期LD50值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A,B,N,代表混合物中的各化合物;a,b,n,分别为各化合物在混合物中所占的质量比例 2.5 协同协同第三十九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如图如图3-23-2所示,本法只所示,本法只能评定两个化合物的能评定两个化合物的联合作用,其原理是联合作用,其原理是在试验条件和接触途在试验条件和接触途径相同情况下分别求径相同情况下分别求出受试的甲、乙两种出受试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化合物的LDLD5050及其及其95%95%可信限。可信限。注:
18、ad相加作用;at拮抗作用;sy协同作用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乙、甲化学物的LD50及其95%可信上下限(mg/kg)。图图3-2 联合作用的等效应曲线联合作用的等效应曲线?第四十页,讲稿共八十页哦(一)干扰正常受体(一)干扰正常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配体的相互作用受体(receptor)是许多组织细胞的生物大分子,与化学物即配体(ligand)相结合后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能产生一定的生物学效应。许多环境化学物尤其是某些神经毒物的毒性作用与其干扰正常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的能力有关。第四十一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在体内,肉毒毒素能特异性地与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的表面受体相结合,然后由吸附性胞饮而内转进入细胞
19、内(此过程称为毒素的内转,internalization),因为此时囊泡不能再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有效地阻抑了胆碱能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乙酰胆碱释放的抑制有效地阻断了胆碱能神经传导的生理功能,尤其是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特别敏感。呼吸肌麻痹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第四十二页,讲稿共八十页哦 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对机体内的生物转运、信息传递及内环境稳定是非常重要的。某些环境化学物可引起膜成分的改变。有些环境化学物可改变膜脂流动性。有的可影响膜上某些酶的活力。膜通透性的改变主要也是膜蛋白的改变。第四十三页,讲稿共八十页哦心脏毒素:?穿插到细胞膜上,?改变细胞膜间的通透性,利用三个指环与细胞膜作用。心脏毒素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2讲稿 环境 化学 毒性 作用 及其 影响 因素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