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曲线设计.ppt
《竖曲线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竖曲线设计.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1页一、竖曲线的计算一、竖曲线的计算二、竖曲线设计标准二、竖曲线设计标准三、竖曲线设计三、竖曲线设计四、纵断面四、纵断面设计标高计算设计标高计算示例示例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1页222/32/1dxyddxdyR(1)212ixxky ikxdxdyip(2),;,012211LiiLkiikLiLxiix则时时当一、竖曲线的计算一、竖曲线的计算(1)(1)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在图在图3-73-7所示坐标系下,二次抛物线一般方程为所示坐标系下,二次抛物线一般方程为对竖曲线上任意点,其斜率对竖曲线上任意点,其斜率为:为:抛
2、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为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为: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31页2/3222)1(,1 ,ikRkdxydidxdy得代入上式式中(3)kR 3)-(3 21 21212xixRyxixLy或因为因为i介于介于i1和和i2之间,且之间,且i1、i2均很小,故均很小,故i2可略去不计,则可略去不计,则 将(将(2)式和()式和(3)式代入()式代入(1)式,得二次抛物线竖曲)式,得二次抛物线竖曲线基本方程式为:线基本方程式为:式中:式中:坡差坡差 ();();竖曲线长度(竖曲线长度(m););竖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m)。)。图3-7竖曲线要素示意图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1页(2
3、).竖曲线几何要素计算竖曲线几何要素计算 竖曲线的几何要素主要有:竖曲线切线长竖曲线的几何要素主要有:竖曲线切线长T、曲线长、曲线长L和和外距外距E,如图,如图38。RL 2LT RTE22 (3-4)(3-5)(3-6)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1页DEF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1页(3).竖曲线上任意点纵距竖曲线上任意点纵距 的计算的计算y7)-(3 2 2Rxy计算点纵距;计算点纵距;y式中:式中:x计算点桩号与竖曲线起点的桩号差。计算点桩号与竖曲线起点的桩号差。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31页(4)竖曲线上任意点设计标高的计算竖曲线上任意点设计标高的计算 1)计算切线高程计算切线高程ixTH
4、H)(01其余符号如图示。利用该式可以直接计算直坡段上任意点的设计标高。其余符号如图示。利用该式可以直接计算直坡段上任意点的设计标高。2)计算设计标高计算设计标高yHH1式中:式中:式中:式中:H设计标高设计标高(m);当为凹形竖曲线时取当为凹形竖曲线时取“”,当为凸形竖曲线时取,当为凸形竖曲线时取“”。其余符号意义同前。其余符号意义同前。(3-9)i0H变坡点标高变坡点标高(m);1H计算点切线高程计算点切线高程(m);纵坡度。纵坡度。(3-8)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31页1、竖曲线最小半径、竖曲线最小半径2、竖曲线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长度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31页l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5、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l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l竖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竖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31页1)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主要从限制离心力、夜间行车前灯照射的影响以及在跨线桥下主要从限制离心力、夜间行车前灯照射的影响以及在跨线桥下的视距三个方面计算分析确定。的视距三个方面计算分析确定。(1)从限制离心力不致过大考虑)从限制离心力不致过大考虑(2)从汽车夜间行驶前灯照射距离考虑)从汽车夜间行驶前灯照射距离考虑(3)从保证跨线桥下的视距考虑)从保证跨线桥下的视距考虑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1页)(1272GFVR 2)凸形竖曲线
6、极限最小半径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主要从限制失重不致过大和保证纵面行车视距两个方面计算分析确定。主要从限制失重不致过大和保证纵面行车视距两个方面计算分析确定。从失重不致过大考虑从失重不致过大考虑与凹形竖曲线的限制条件和计算公式相同,即:与凹形竖曲线的限制条件和计算公式相同,即: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前。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前。从保证纵面行车视距考虑从保证纵面行车视距考虑凸形竖曲线半径过小,路面上凸直接影响行车视距,按规定的视距控制凸形竖曲线半径过小,路面上凸直接影响行车视距,按规定的视距控制即可推导出计算极限最小半径的公式。分两种情况:即可推导出计算极限最小半径的公式。分两种情况:(P49)(3-14)
7、图图-凸形竖曲线视距凸形竖曲线视距(sL)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1页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是缓和行车冲击和保证行车视距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是缓和行车冲击和保证行车视距所必需的竖曲线半径的最小值,该值只有在地形受限所必需的竖曲线半径的最小值,该值只有在地形受限制迫不得已时才采用。制迫不得已时才采用。通常为了使行车有较好的舒通常为了使行车有较好的舒适条件,设计时多采用大于极限最小半径适条件,设计时多采用大于极限最小半径1.52.0倍倍的半径值的半径值,此值即为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倍数,此值即为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倍数1.52.0,随设计车速减小而取用较大值。,随设计车速减小而取用较大值。标准标准和和
8、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的竖曲线一般最小半规定的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如表径如表311和表和表312。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1页存在的问题:竖曲线的长度很短时,容易存在的问题:竖曲线的长度很短时,容易使司机产生急促的变坡感觉;同时,竖曲线使司机产生急促的变坡感觉;同时,竖曲线长度过短,易对行车造成冲击。长度过短,易对行车造成冲击。规定:竖曲线上规定:竖曲线上3s3s的行程时间的行程时间控制竖曲线控制竖曲线的最小长度。的最小长度。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1页公路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公路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表311设计速度(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曲线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