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名校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doc
《湖南省部分名校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部分名校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山行项斯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注释】项斯,生当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自身居草野,很熟悉山野风光。缲丝:从泡在开水里的蚕茧中抽出丝。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描绘诗人行走山间所见之景,青翠的枥木蔚然成林,潺潺溪水从几户人
2、家门前蜿蜒而过。B. 颈联写村民如何烘茶和抽茧,茅舍飘出蒸茗的气味,隔着竹篱传来缲丝的声音,从而表现了山村农民生活的艰辛凄苦。C. 尾联写诗人在山路上巧遇卖药归来客,便跟随他遁迹云山,表明诗人甘于归隐山林之情。D. 末句的“不惜”是抒情的关键:山村风景已然如此明丽,那么山中的景色应该更为迷人吧!这样的结尾使感情更加深蕴而隽永。16. 这首诗颔联的景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颔联的妙处。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
3、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注】“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13.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借山写人,破题点明写作的缘由。群山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意同高雅之人交流,暗示出词人渴望追随叶衡,挥戈跃马驰骋疆场。B. 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出无限的怅惘。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叶衡主战,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的希望落空。C. 下阙前两句借白发直接点出愁,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的愤懑已难以控制。后两句借鸥自笑:沙鸥全身雪白,怕是愁的最高境界了。拍手大笑实为词人的情感挣扎。D. 全
4、词借用眼前青山、万马、烟雨、白发、沙鸥等自然之物,写出情感变化:愁由无到有,由有到浓得无法消解。14. 在表达情感上,这首词除了借景抒情,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四、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经行岚州杜审言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注】杜审言于公元645年中进士后,因公务赴西北,往返两次途经岚州,写了这首五言律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春寒料峭的
5、特点,为诗歌奠定了凄楚悲凉的感情基调。B.颔联中“花不发”“雪仍残”暗寓和别处的比较,借春天里两次经过岚州的所见之景凸显其春晚气寒。C.尾联“促征鞍”运用借喻手法,写诗人尽管为山水美景所吸引,却因公务在身而不管前路艰险催马前行。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美丽山水的赞赏,也有在艰险之中奔波劳碌的悲情。16.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5分)答:_湖南省湖湘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
6、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注】绿蘋:浮萍。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1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A.这是一首和诗,诗人与友人陆丞一同游览风景,诗人是用原唱同韵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B.颔联和颈联描写近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江南新春景物图。C.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晴光转绿蘋”一句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如同中原三月暮春。D.尾联“忽闻歌古调”一句点出和意,“归思欲沾巾”点明了诗人的情感,结构严谨缜密。16.江南早春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诗人赏心而不乐,诗
7、是如何体现出来的?(6分)湖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幕,秋云暗几重。听颖师弹琴(节选)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注蜀僧溶,蜀地一位名叫濬的僧人。绿绮,琴名。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
8、名贵。流水,这里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颖师,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诗首联交代蜀僧来自峨眉山,弹奏之琴名贵,寥寥数笔就把这位音乐家的气派写了出来,从而表现诗人对他的倾慕之情。B.李诗巧用“高山流水”的典故,一方面写出琴声涤荡了诗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琴声让诗人与蜀僧互生知音之感。C.韩诗中“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两句写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忽然出现,这样以视觉写听觉的手法,增添了琴声的魅力。D.韩诗着重描写琴音的变化,琴声一开始轻柔婉转,接着又高亢不已,随后变为喧闹之声,又变为低音,最后高到极点。16.古人摹写音乐,贵在如音在
9、耳。上面两首诗在描写音乐时所用的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湖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山行项斯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注释】项斯,生当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自身居草野,很熟悉山野风光。缲丝:从泡在开水里的蚕茧中抽出丝。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10、. 首联描绘诗人行走山间所见之景,青翠的枥木蔚然成林,潺潺溪水从几户人家门前蜿蜒而过。B. 颈联写村民如何烘茶和抽茧,茅舍飘出蒸茗的气味,隔着竹篱传来缲丝的声音,从而表现了山村农民生活的艰辛凄苦。C. 尾联写诗人在山路上巧遇卖药归来客,便跟随他遁迹云山,表明诗人甘于归隐山林之情。D. 末句的“不惜”是抒情的关键:山村风景已然如此明丽,那么山中的景色应该更为迷人吧!这样的结尾使感情更加深蕴而隽永。16. 这首诗颔联的景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颔联的妙处。【答案】15. B 16. 颔联用到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山当日午回峰影”一句,山峰本是静态的,而诗人用一个“回”字,写出正午群峰影子
11、随日移动,日下之峰与山峰之影动静相衬,突出了山间的幽静和山行的情趣;“草带泥痕过鹿群”一句通过草上泥痕这一静态细节,去描写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动态景象,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清丽而又生机无限,笔法细腻贴切,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颈联写村民如何烘茶和抽茧”错误。颈联的意思是:蒸煮茶叶的香气从茅屋里冒出,缫丝的声响隔着竹篱也能听闻。诗人并未直说山村农民如何忙碌于捡茶、抽茧,而只是说从茅舍升出袅袅炊烟中闻到了蒸茗的香味。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山当日午回峰影”,写高山在正午时分峰影已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部分名校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湖南省 部分 名校 高一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分类 汇编 古代 诗歌 阅读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