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位体前屈和柔韧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坐位体前屈和柔韧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坐位体前屈和柔韧教学一、教学内容:坐位体前屈及柔韧练习二、教材分析:坐位体前屈是用于反映人体柔韧性的测试项目。柔韧性是指人体完成动作时,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的好坏,取决于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体积大小及韧带、肌腱、肌肉及皮肤的伸展性。柔韧素质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柔韧性的提高,对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更好地发挥力量、速度等素质,提高技能和技术,防止运动创伤等都有积极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功能以及肌肉、韧带、肌腱的伸展性,而当人们缺乏体育锻炼,体质下降时,很多都是从柔韧素质的下降开始的。过去在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调查时一般采用立位
2、体前屈的方法测试柔韧性。进行立位体前屈测试时,受试者站在离地至少40厘米的测试台上,恐怖感和潜意识的自我保护等多种因素限制了受试者能力的发挥。当人体姿势处于膝关节伸直为180度、身体躯干向前屈180度站立时,小腿、大腿以及躯干部后群肌肉须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身体重心处在两脚的支撑面内,因而限制了手臂和躯干前伸的幅度。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用坐位体前屈来评价柔韧性;我国国民体质检测系统在对幼儿、成年及老年人等年龄段柔韧性检测也已经采用了坐位体前屈测试。因此无论从安全性、准确性、真实性,还是从与国民体质检测接轨以及利于进行国内外对比等方面来说,坐位体前屈均优于立位前体屈。所以,这次国家在设置标准的项目
3、评价指标时选用坐位体前屈来反映柔韧素质。三、学生分析本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针对目前各小学初中教学“放羊式”教学较多,专门在技术动作上安排本次教学,以提高学生柔韧素质,并如何发挥自己的“潜在力”而安排本次教学。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本课内容的动作概念和柔韧的练习方法。2、技能目标:学会各种基本柔韧练习及其他相关的身体素质练习。3、情感目标:初步具有开拓创新、勇敢果断、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4、教学重点、难点:制定好教学目标是上好课的前提,而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是否得当,是上好课的关键。良好的柔韧性不会妨碍生长,而且有利于生长。保护骨骼肌肉,有效预防伤病。五、教学柔韧性练习方法就具
4、形式来讲有两种,一种是主动练习法,另一种足被动练习法。主动练习法是指练习者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肌肉拉长,加大关节活动的灵活性;被动练习法是指练习者通过他人的帮助,借助外力使肌肉被拉长,并使关节活动范围增大。1.腿髋部柔韧性的训练方法(1)正压腿:动作要点:两腿都要伸直;上体向前、向下压振时腰背要直。压振时幅度由小到大,直到能用下颏触及脚尖。(2)侧压腿:动作要点:上体保持直立向侧、向下压振;压振幅度逐渐运大,髋关节一直正对前方。(3)后压腿:动作要点:两腿挺膝,支撑腿直立且全脚着地站稳;挺胸、展髋、腰后屈;后压振幅度逐渐加大。(4)前压腿:动作要点:挺胸直背,塌腰前俯;挺膝坐胯,屈髋触脚。(5)仆
5、步压腿:动作要点:挺胸塌腰,下振时逐渐用力,左右移动时要低稳缓慢。开胯沉髋,挺胸下压,使臀部和腿内侧尽量贴近地面移动。(6)竖 叉:动作要点:挺腰直背,沉髋挺膝;前俯勾脚,后屈伸踝。(7)横 叉:动作要点:挺腰立背,开胯沉髋;挺膝勾脚,前俯倾倒。2腰部柔韧性的练习方法(1)前俯腰:动作要点:两腿挺膝直立,挺胸塌腰,充分伸展腰背部,胸部与双腿贴紧。(2)后甩腰:动作要点:后摆腿和上体后屈振摆同时进行;支撑腿,膝伸直头部和双臂体后屈做协调性后摆助力动作。(3)腰旋转:动作要点:尽量增大绕环幅度,速度由慢到快,使腰椎关节完全得到活动、伸展。3被动形式的训练方法(1)腿部和髋部的主要练习方法多采用各种形式的搬腿同伴握紧自己的脚,做正搬、侧搬、后搬等助力拉伸动作,也可采用各种形式的按和踩的方法。如进行横叉或竖叉练习时,同伴或教练员可利用脚踩或手按练习者髋部的办法,助其用力,达到伸拉的目的。(2)腰部的被动练习法主要是利用压桥法。同伴或教练用自己的双脚顶住或踩住练习者的双脚,用双手拉住练习者双臂或双肩,用力使练习者的双肩后部尽量靠近两脚跟,使练习者的腰椎关节得到完全伸展和收缩,增强腰部的柔韧性。总之,在课的构思和设计上根据以上介绍的练习方法或发现更好的练习方法,设计出体现“寓教于创、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作一点尝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