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docx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内容。七年级学生具备观察与合作学习能力,对眼球的外显结构(白眼球、黑眼珠)有初步认知,对直接观察的内隐结构缺乏认识;抽象分析与建模的思维较弱,需借助直观教具与问题支架;多数有使用相机的经验。教师可类比相机感光成像原理,促进学生理解眼球各部分结构与功能,使学生形成“人体通过感觉器官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概念。我国青少年近视率近年来呈现逐渐攀升和低龄化趋势,教师可开展“爱眼护眼”课外宣传实践,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用眼习惯。2.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耳等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其具体的结构及
2、视觉和听觉形成并不清楚,同时初一学生朝气蓬勃,表现欲望强烈,好奇心重坐不住,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课中设计了“拼图游戏 慧眼识珠”,“专家会诊 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去应用。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物理知识,设计了简易模型演示,感知体验“近视是如何形成的”,概念生成,使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直观,也使得记忆不再枯燥。3.教学目标观察眼球结构剖面图和眼球结构模型,认识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基于生活经验,比较猫的瞳孔在不同光照环境中的变化,归纳瞳孔控制进光量的功能,描述人眼瞳孔对不同光线环境(白天和夜晚、强光和弱光)的适应。通过寻找生理盲点的微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科学的
3、用眼习惯,崇尚并宣传健康的阅读习惯,预防近视;关注角膜移植与捐献的社会问题,认同角膜捐献的积极意义与角膜捐献者的大爱行为。4.教学重难点重点: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难点:理解近视的形成过程及预防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5.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探究分析6教学过程6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小明和同伴回家过斑马线时,一辆汽车突然冲他们疾驰而来,小明立刻把同伴拉回人行道,避免了交通意外的发生。学生分析情境,发现小明靠眼睛发现与规避危险,体会视觉的重要性,产生探究眼球结构与功能的兴趣。设计意图:教师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视觉的重要,产生学习兴趣
4、。62任务驱动,促成探究教师设置驱动任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眼球的精妙结构:观察同桌眼球,直观感知眼球的外显结构;利用眼球结构模型的直观教具,探究眼球的内隐结构,自外到内划分“眼球壁与内容物”,由前到后模拟“光进入眼球经过的结构”:类比相机深化各结构功能的理解。621观察实物,初探外显结构学生观察同桌的眼球,讨论:眼球外显的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学生观察到“白眼球”和“黑眼珠”结构分别是巩膜和虹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巩膜和虹膜的位置,理解其功能:巩膜较坚固,处于最外层,如皮肤保护人体一般保护眼球;虹膜因色素不同呈现不同颜色。接着,播放猫瞳孔在明亮时缩小、黑暗时扩大的视频,学生发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4.6 人体 外界 环境 感知 眼球 结构 功能 教学 设计 人教版七 年级 生物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