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3.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3.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3平面镜成像课题43 平面镜成像设计思想结合本节课的要求和特点,我们设计了“浇不灭的蜡烛”魔术表演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同时引出虚像的概念。由物体照镜子的图片引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再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实验器材科学地设计探究实验过程,让学生突破重难点,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出准确的实验结论。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更好地体会像和物的对称关系,使学生经历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本节把教学过程化为亲自观察、发现探索、归纳总结的过程,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
2、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情分析平面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已具备这方面的感性知识,但由于视觉的问题存在误区,学生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的探究。八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通过前面的学习仅仅接触了实验探究环节,对物理知识的积累和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比较高,对探究实验充满热情。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初二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在本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延伸和应用,与生活联系紧密。同时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
3、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更加注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本节课也有上述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虚像的概念;2了解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对称的关系;3了解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小魔术和小游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3通过对平面镜成虚像原理的分析,初步掌握利用光路图分析光学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让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3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以及成虚像的特点;难点:理解平面镜成像时“物远像不小”,探究实验中确定像的位置。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示范法、实验法、练习法使用器材镀膜玻璃板、蜡烛、烧杯、蜡烛模型、水、光屏、白纸、红墨水、火柴、多媒体、刻度尺、铅笔、镜子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教师演示魔术“浇不灭的蜡烛”引入新课。(镀膜玻璃板替代普通玻璃)问题1:为什么水中的蜡烛浇不灭呢?因为我们看到的不是烧杯中的蜡烛而是镜前的蜡烛在镜中所成的像。问题2:平面镜成像时
5、,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观看魔术、感到惊奇、回答问题创设情境,同时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实验现象很奇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提出问题(1)猜想特点活动1:照镜子A一个学生贴在镜子上B两个同学拉手贴在镜子上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特点:猜想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在平面镜两侧。猜想2:物体离镜越远,像越小吗?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体会设计实验的思路。问题1:如何确定像的位置?问题2:应该选择什么器材进行探究?问题3: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1)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透过玻璃板确定像的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3 人教版八 年级 上册 物理 平面镜 成像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