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册12《登高》拓展训练(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册12《登高》拓展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册12《登高》拓展训练(含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 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3 诗家认为这首诗中间两联最令人动情,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其独到之处。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牛山: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
2、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4 首句中“涵”字用得极好,请对其进行赏析。5 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一诗的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抒发情感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 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你认可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注】岘首,即岘首山,是襄阳名胜。晋代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羊祜生前颇有政绩,深得民心,死后,襄阳百姓于岘首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7 请分析颈联中“浅”“深
3、”二字的妙处。8 请简要赏析尾联。参考答案1【答案示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2【答案示例】“来”即“来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容锦江两岸蓬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迎面扑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的特参考答案与解析点,给人以荡胸扑面的感受,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是“变化”,指玉垒山的浮云从古到今变幻莫测,可谓一字双关,既指浮云“变”又指古今“变”,表现诗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3【答案示例】中间两联即景抒情,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景与情互相渗透、互相包容。【
4、诗歌鉴赏】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登上此楼,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花伤客心,以乐景写衷情,更加黯然心伤。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颔联描述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上句向空间开阔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饱含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颈联议论天下大势,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针对哇蕃的觊觎,义正词严地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高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 模块 上册 12 拓展 训练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