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燃烧和灭火 教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7.1 燃烧和灭火 教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 燃烧和灭火 教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设计说明本课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一步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说学生的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很多生活经验也使学生了解了燃烧是有条件的,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系统和规范的概念。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再加上教师的引导,比较容易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来源:Zxxk.Com第二部分是易燃易爆物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学生通过
2、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但是爆炸和燃烧还是有区别的;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培养学生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了解安全自救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2.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
3、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与评价。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归纳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经过对比分析,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理解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具、学具1.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等。2.仪器:玻璃棒、烧杯、
4、试管等。3.药品: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铜片、火柴等。授课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燃烧的现象。你能否从燃烧的事例和现象中找出燃烧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并试着给燃烧下一个定义呢?讲授新课【教师讲述】一、燃烧的条件1.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特征:发光、发热、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教师提问】燃烧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呢?请同学们根据你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对燃烧条
5、件的猜想,并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讨论回答】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学生思考】我们的假设要用实验来验证它是否成立吗?我们一起来先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学生讨论】师生互动,交流讨论,共同制定出实验方案。评价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形成优化实验方案。【归纳总结】要利用控制变量、对比实验方法的原则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学生分组实验:(1)分别用玻璃棒蘸取酒精和水,在酒精灯上点燃。(2)摇动可乐瓶,向带有一支燃着蜡烛的烧杯中通入产生的气体,观察现象。(3)铜片两端放一根火柴和木炭,用酒精灯在底下加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肯定学生
6、的正确操作,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归纳总结】实验结论(1)燃烧与物质的本性有关,物质必须有可燃性才能燃烧。(2)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3)可燃物的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教师点拨】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是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教师展示】教师展示“火三角”图片,强调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教师讲述】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燃烧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有用火不当和失控而引起的灾难。通过展示一组火灾图片,显示出大火的无情和惨痛,从而引出灭火的必要性。【教师点拨】根据燃烧所
7、需的三个条件,我们怎样灭火呢?反推理解新知,思考得出结论: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学生实验】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见教材第130页“探究灭火的原理”)归纳总结灭火原理。【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教师点拨】1.灭火时,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没必要同时破坏三个条件。2.灭火时,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能降低其着火点。【视频播放】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简介【小组讨论】(1)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并思考其原理是什么?(2)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应该怎样灭火,其原理是什么?炒菜的锅起火了;
8、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起火;邻居吸烟,不慎引燃被子发生火灾;森林在打雷时起火。(3)油田起火,采用降低其着火点的方法将其熄灭是否可行,为什么?答案:(1)用大烧杯盖灭(隔绝氧气);用嘴吹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浸水(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2)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先断电,后用干粉灭火器灭火(隔绝氧气)用水扑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3)不可行,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学生实验】分组做教材第130131页“简易灭火器灭火”的实验。课
9、堂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增强防范火灾的意识,并且掌握一些常见的灭火方法和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当堂达标1.燃烧是人类很早就利用的化学反应,进行燃烧运用和控制的研究,意义重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控制燃烧条件可以有效防火、灭火B.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一定燃烧C.燃烧和爆燃都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D.增大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答案:B2.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A.柴禾是可燃物 B.散热的速度快C.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C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物质的燃烧实验。升温至60 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7.1 燃烧和灭火 教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燃烧 灭火 教案 2022 2023 学年 九年级 化学 人教版 上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