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创优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word版含答案).docx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创优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创优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创优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两晋南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人仕者的半数;由察举和学校开始入仕者的占四分之一;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掾属人仕的占1.2。另一份资料也表明,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人仕的占50。这说明两晋南北朝时期A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方式首选B选官权力逐渐走向集权化C士族政治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D科举制度的端倪开始出现2唐初,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高宗以后,左、右仆射要加上“同三品”名号,才能参加政事堂会议;玄宗时,政事堂被改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事机构,
2、并对尚书六部进行对口领导。上述变化表明,唐朝A尚书省的职权逐渐被削弱B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C政事堂议政制度遭到破坏D中书省的核心地位提升3汉代多次根据“故事”设置编制之外的官职,以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汉宣帝就曾遵循武帝征贤士破格授官的“故事”选拔人才。由此可知,汉代A治国强调任人唯贤B执政注重灵活务实C选官机制趋于失灵D君主专制得以强化4文献通考记载:“延康(东汉献帝)元年,尚书陈群以为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下列关于“九品官人法”的解读,正确的是A由“中正官”根据出身门楣评定人物的才能B是各个州郡县选拔
3、各自地方官员的选官制度C考选方式封闭,造成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D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打破门第界限5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控制了决策权B中央集权体制的加强C三省六部逐渐被废止D中枢权力机制的调整6唐太宗时颁“令有司劝勉民间嫁姿诏”,其中规定“量准户增多,以进考第”,“准户减少,以附殿失”,因此即使实际人口减少,官员也不削减户籍,成为“虚存户口”,照常征税。这反映了当时A精
4、耕细作水平提高B赋税制度弊端显现C官员考核制度完善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7魏晋时期的士族是指门阀贵族,但是到了唐朝后期,士族是指读书应举的布衣之家,或指进士出身的家族,也指公卿百官,虽然还没有一个非常确定的含义,但无论如何都不是用来指称魏晋时期的旧士族,也不是用来指称他们的后裔。这种变化反映了A科举制赋予士族新的内涵B封建四民结构得以重建C门阀政治退出了历史舞台D九品中正制走向了衰落8牒是古代的一种公文。下图为出土于浙江武义县南宋徐渭礼墓的公文示意图。这反映出()尚书省牒奉议郎徐谓礼牒奉敕故牒淳祐四年四月日牒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刘押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范押右丞相永国公押行政文书由多名长官共同签
5、署行政文书是由尚书省负责下发参知政事是枢密院的最高长官皇帝的权力受到了极大地削弱ABCD9如表为唐代三司使的起源和演进概括。它反映了唐代唐太宗三司即户部、度支、盐铁转运。三司是尚书省下设的三个各自独立的部门。唐玄宗盐铁使和转运使合二为一即盐铁转运使,地位日益突出,呈现“天下之赋,盐利居半”。中唐后度支超过户部,号称度支使,贞元后以本部尚书侍郎担任。以“计相”之名,侵夺尚书省职权。A三司使逐渐控制决策权B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C三省六部制已日渐成熟D国家机构权力再整合10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是这样评价汉唐政治的:“唐代政府和汉代政府之不同,若以现在的话来说,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
6、委员制。这主要说明了A从汉到唐政治制度的重大进步B汉唐两朝的政治制度各有特色C汉唐两代皇权大小是不相同的D“九卿与六部”均隶属于宰相11从示意图来看,与隋朝相比,唐朝赋役制度的进步性表现在A均田制下农民授田的数量上B唐朝缴纳的税项比隋朝要少C农民的生产时间更有所保障D缴纳田租的形态有较大进步12“建中元年,初定两税,至今四十年。当时绢一匹为钱四千,米一斗为钱两百。税户输十千者,为绢二匹半而足。今绢一匹价不过八百,米一斗不过五十。税产之输十千者,为绢十二匹。”上述材料意在说明两税法A阻碍商品经济发展B赋税标准前后不一C加强人身依附关系D加重人民生活负担13唐代的两税法“将租庸调以及户税、地税、青
7、苗钱等合并,统一开征两税,纳税项目减少,缴纳时间集中,省去了原来的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A大大减轻百姓税额负担B降低了赋税征纳的成本C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14汉代实行以察举和辟除为主体的选官制度。察举是一种自下而上举荐人才为官的方式;辟除是长官直接聘任部下的一种方式,被辟除的官员与长官结成连带责任。据此可知,汉代的选官制A根除了血缘政治的影响B长期推行冲击中央集权C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制度D消除了地方对中央威胁15唐代设立政事堂,其成员除了三省长官外,其他如授有“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二品”“参知政事”的官员亦入政事堂议事,皆为宰相职。这体现了唐
8、代A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B避免了重大决策失误C集体议事分散相权D权臣专横使君权旁落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大批官员的主要来源是科举。唐代已经实行科举,但被门阀贵族操纵,取士很少。北宋初年,科举向文人广泛开放,即使“工商、杂类”及其子弟,只要有“奇才异行”也可应试授官,甚至僧、道有时也可应试。宋太祖时取士较为严格,朝廷下令:考试及第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以防止形成宗派。进士及第要经过皇帝亲自“殿试”考选,从此成为定制。殿试后并在殿前“唱名”,由皇帝“赐及第”。宋太宗时,录取人数逐渐增多,一科进士可多到三、四百人,诸科多到七、八百人。摘编自范文澜
9、中国通史材料二:明代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明初科举会试取士中分为南、北两榜分别录取。宣德、正统年间,又分南、北、中卷,“以百人为率,则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后来,虽在比例上有所增减,但其制不变。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唐代相比科举取士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代科举取士的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科举取士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17科举制的推行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发展的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创优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word版含答案 隋唐 制度 变化 创新 课时 创优 训练 2022 2023 学年 历史 统编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115172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