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设计_详案.docx





《《登高》——教学设计_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教学设计_详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新课导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等习俗。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可是有这样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老眼混浊,满身疾病,年过半百,只能漂泊异乡。他步履蹒跚的登上长江之滨的夔州,面对处于战乱的国家,面对万里之外的故乡,面对漫天的落叶,面对滚滚长江水,百感千愁涌上心头诗圣:杜甫本节课学习杜甫的代表诗作登高二、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背诵全诗。2、从意象入手,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重点)3、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难点)4、体
2、会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三、温故知新1.知人论世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成为“李杜”,他也被后人成为“诗圣”。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他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作品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 2.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流寓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乘时而起,互相争夺底盘。杜甫本人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成都草
3、堂,前往夔州。在夔州期间写下了这首登高。3.文体知识登高是一首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近体诗与古体诗(又称古风)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律诗,多为五言、七言。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不讲对仗,字数较多。律诗格律要求严格,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它们在格律上的规定如下:限字句。一般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调平仄。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或仄声,都有基本的规定,一般按照平仄交互的原则处理。讲对仗。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又分为工对、宽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高考语文 语文专题 新高考语文 统编版语文 作文指导 语文学案 语文设计 语文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