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核舟记 教案.doc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核舟记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核舟记 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 核舟记1.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常用文言词句。2.发挥想象,感受核舟之美和匠人构思之妙、工艺之精。3.抓住文体特点,把握说明对象特点和写作顺序。4.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洁、准确、生动的特点。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第11课预习卡第1课时1.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积累常用文言词句。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体特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两三厘米长的桃核,有人将它雕刻成一只船,大家可能觉得不足为奇;但如果我告诉你们,这位雕刻家又在上面刻了五个人,而且须眉毕现,神情各异,大家相信吗?这还不算完,他还刻了八扇窗户,刻了船篷、船桨、茶炉、茶壶、书画手卷以及和尚的念珠,还刻了三
2、十四个字,怎么样?是不是很想见识见识这枚桃核?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明朝人魏学洢是以怎样独特的视角记下了这枚桃核的,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第11课核舟记。(板书文题)【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导入,在概述本文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二、自主感知,援疑质理1.自学指导,初步感知(1)了解作家、作品等相关知识。(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简介”和“背景链接”栏目)(2)自读课文,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音障碍。尽量读准句子的句读。提示:句首的发语词“夫”“盖”等必须断开,如“盖大苏泛赤壁云”就不可误读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另外,断句跟语法密切相关,主、谓、宾各成分之间一般应断开;再
3、则,断句与句意必须一致,避免因断句错误而产生歧义或谬误。(3)小组合作,翻译课文。一人译,一人听,听者指瑕校正,每人一段,轮流进行。翻译时要落实字词,可增删调补,要求句意通顺。师生合作,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并分类归纳整理,做成资料卡片。资料卡片示例: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词类活用: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中峨冠而多髯者(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用作动词,梳着形状像椎的发髻)一词多义: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读“q”,形容词,奇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读“j”,名词,零数、余数)为为宫室、器皿、人物(动词,做,这里指雕刻)
4、中轩敞者为舱(动词,表判断,是)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事物的一头)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可高可二黍许(副词,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动词,可以)2.教师引导,分析量词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汉语中数量的表达方式,看看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师:请同学们翻译这些句子,观察其数量词在翻译时的不同之处。(1)苏、黄共阅一手卷。(2)舟尾横卧一楫。(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生交流回答)预设 翻译:(1)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书画手卷。(2)船尾横放着一支桨。(3)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人五个,窗八扇;刻了竹篷、
5、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分析:首先,古代汉语量词系统不发达,数词直接与名词结合是比较常见的形式。本题给出的三个例句中均无量词。这是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翻译的时候要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出。其次,古代汉语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会加上一个“有”(同“又”)字。现代汉语里一般不用,翻译的时候要删去。此外,关于数词和名词的搭配,若重点在名词上,数词一般放在名词的前面,如例句中的“一手卷”“一楫”“一舟”;若重点在数词上,数词一般要放在名词之后,如“人五”“窗八”等。现代汉语里也有数量词组在名词之后的现象,翻译时可以不必把数量词移到前面。【设计意图】设计朗读
6、指导,旨在教给学生朗读断句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意。同时,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梳理文言字词的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归纳整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等现象,从而巩固所学,并提高整理归纳能力。三、比较分析,了解文体1.分析文体师:本文的题目有一个“记”字,它与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提示:学生的讨论可以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以及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两个角度开展。预设 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看,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记”的是“桃花源”“小石潭”等地景物,显然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而核舟记作者“记”的是一艘“核舟”,是一件工艺品,目的是要展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慧和
7、高超技艺,是属说明类性质的记叙。从表达方式及语言特点看,前者几乎一律用描写文字,对其环境、场景、气氛、人物等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渲染;本文则多用客观严谨的说明性语言,是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就此可以得出:同为“记”,它们是文体迥异的两类文章。师小结:“记”这种文体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而核舟记属于“记”中的少数,虽是略读课文,却具有精读的价值。2.布置作业课后查阅苏轼游赤壁以及苏轼、黄庭坚、佛印交往的相关材料。【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借助比较,让学生对古文中的“记” 这一文体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
8、很好地掌握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第2课时1.发挥想象,感受核舟之美和匠人构思之妙、工艺之精。2.抓住文体特点,把握说明对象特点和写作顺序。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洁、准确、生动的特点。一、找一找,核舟之奇巧魏学洢评价王叔远技艺灵怪,是“奇巧人”。那么王叔远是如何通过一枚小小的核舟展现其高超的雕刻技艺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番。设问1:王叔远是“奇巧人”,他雕刻的核舟是奇巧之物,你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发现了核舟的“奇巧”?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讨论分析。(生交流讨论,师引导总结)预设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根据课下注释可知一个黍粒的长度为一分,一
9、百粒黍的长度为一尺,由此得出核舟的长度约为2.6厘米,高度约为0.67厘米。大概只有小拇指前段那么大,可见雕刻舟的果核之小巧。“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一共雕刻了53样东西,可见所刻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旁开小窗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么小的核舟上还能做八扇可开的小窗与对衬的雕栏,还能在窗上刻如此多的字,可见其雕刻技艺精巧。“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人物神态栩栩如生;“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的细微之处都表现出来了;“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珠可历历数也”,小小核舟中的人物不仅姿势不一,变化丰富
10、,而且就连人物的动作乃至服饰细节都表现得清清楚楚,可谓是巧夺天工。“石青糁之”“其色墨”“其色丹”,在小小的桃核上,色彩丰富,有石青色、墨色、朱红色。足见其妙哉!设问2:“大苏泛赤壁”是核舟的主题,核舟上哪里表现出了这个主题?预设 第2段,核舟上所刻的对联是苏轼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里的名句,呼应了“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同时,窗上刻字则暗示活动的背景:正当山高月小之夜,水落石出,好一幅波平如镜令人心旷神怡的江上风月图。核舟上刻有泛舟的人物,苏子与客(佛印、鲁直),有舟子,而前后两篇赤壁赋都有提到“客”相从,刚好吻合。为了造成江上泛舟的实感,核舟上“舟尾横卧一楫”,又有舟子二人分居左右,一人“倚一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核舟记 教案 部编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限制150内